因为突然昏睡,徐不易上午的日常活动没有了,下午的活动也取消了。说得好像很忙,其实就是在书房回忆前世的名著,然后将记起来的故事写出大纲。当然有时候也会对原来写出来的大纲,进行补充和完善。偶尔在下午的时候,徐不易会去游泳,或者与两个小姑娘玩闹。
不过今天薇薇安和姐姐去了医院,莉莉也因为帮着徐不易恢复身体,伤了元气,所以下午也没人过来打搅。倒是下午,波洛先生的助理上门,送了一张请柬。原来是《阿斯比号邮轮》这部剧重新选定了放映日期,时间就在下周。
这部剧倾注了波洛先生的心血与精力,按波洛先生的话来说,这部作品将是电影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电影的拍摄手法、开拓性的户外实景拍摄,等等,都是影视上头一回。而且据剧场老板提前观片的反馈意见,惊为天人。
这部作品改编自他的小说,波洛在创作初期与徐不易的交流,也得到了许多灵感,所以即使影片因为城市的动乱而延期了半个月,但波洛还是再次向徐不易发出了邀请。
请柬是由波洛先生派人送过来的,出面接待的人自然是伊娃。等伊娃拿着请柬来到娱乐室。是的,这套房子面积要远胜过原来那一套,里面居然有着一间屋子,专门是用来消遣的。
现在徐不易找到的是一种这个世界的玩具,一种桌面游戏。玩法有些类似冬奥的冰壶运动。使用的道具是一根球棒,和五颗直径四厘米棋子。它非常像街头象棋摊的象棋,不过材质是石子,而且底部被磨得非常平滑。
在一张半径一米的圆形桌面,最内侧圆心是一个球洞,大小也就是比棋子略大一点。球洞外是一个六边形,半径十五厘米,六边形的六个顶角各有一根圆钉。再外侧是边长逐步增大的四个同心的六边形,一共有四个计分区域。有一些比较讲究的,这几个六边形的区域,光滑度是不同的。
最外面的六边形,每个顶点都是一个发球区,而六边形外侧就是到桌子边缘的一个凹槽。
这个游戏可以两人、三人、最多六个人同玩。按照击球顺序,将手中的棋子击打到桌面计分区,从外到内四个计分区分别是一分、两分、三分、五分。如果将棋子打到中心球洞,不管是自己的棋子,还是桌面其他对手的棋子,都可以计十分。另外还有一个扣分区,也就是只要将棋子击打到最外围的凹槽中,棋子的所有人就要扣五分。
进行比赛的时候,每人按照桌面开球区的顺序,逆时针进行,简单一点的玩法,是每人五颗棋子,按顺序一人一颗,在所有棋子全部击打出去后,计算桌面的棋子所在区域,加上打进中心球洞,并扣掉被打进凹槽的分数,最后计算结果。也有些复杂玩法,是每一颗棋子都能击打数次,有两次也有五次的,这个要看大家的约定,但棋子进入中心棋洞和掉入凹槽的不能再击发。
这个游戏计算有些复杂,击打棋子的玩法与桌球类似,但没有大力出奇迹这一说,因为力气一旦大了,不光被击打的棋子会被击飞,自己的也难免掉入凹槽。
一个人练习了大半个下午,总算找到了一些击球的技巧。伊娃找了过来。虽然伊娃不明白徐不易为什么这么重视波洛先生的改编。
目前知识界,特别是文学圈子也是有一个鄙视链的。比如最高端的就是那些著名的诗人,他们一旦有脍炙人口的诗歌面世,定会被无数人追捧,而且会很快流传到全世界。比诗人要第一等的就是各式严肃文学、纯文学。讲究的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思想性。希望通过文字来表达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认知,希望通过文学来启示人类,影响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这一目的。再低一等就是各种现实类小说、戏剧特别是悲剧,比这个还低一些的就是徐不易这种以惊悚、悬疑等等,追求感官刺激,一般而言剧情简单,但冲击性十足,旨在满足读者的愉悦性的一种商品类文学。再底下就是各式言情、青涩类小说,是纯粹满足读者某一类情感的作品。
这个鄙视链也带来了文学圈对作品改编的看法。文学圈的人对作品改编话剧、戏剧并不反感,认为这是与之相辅相成的共同进步。他们认为戏剧、话剧、甚至歌剧都是作品文学性的延伸。但对电影电视类型的改编,却偏偏嗤之以鼻,认为是歪门邪道,甚至不认为这是艺术,更没有文学性的体现。
“一成不变的表演印在胶卷上,与读者远远隔离,既不能看到读者的欢愉,也体验不到读者的悲伤,不能与读者互动。……实在是误入歧途。”有文艺批评家在报纸上刊登了这种批评言论,其实也代表了很多圈内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