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怡香阁中的客人基本上都是来寻欢作乐的,极少会有人对曲子做出一些专业品评,毕竟真正懂音律的人在少数,大部分人顶多判断出词曲是否好听,更细致的音律相关的知识是缺乏的。
能说出这样一番话的,大抵也是懂音律之人。只是要为琴增加琴弦,恐怕只有那些在音律上登峰造极之人才敢研究,普通乐师能达到意与曲融算是不错了,传说中的竹叶大师怕是也未成功研究出增加弦的琴,这已经不是艺技上的大师能做到的,而是在音律造诣上达到了巅峰层次的人物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而小闲所言的那名高人是达不到如此程度的,不过倒有另外一种可能,那便是对方是乐圣传人,祖上几代人长期研究出来的,只是这种可能性极小,更大的可能性是对方在胡言乱语。
云锦兀自轻笑一声,认真道:“小闲你怕是被人骗了,如今的十六弦虽说是根据以往的十三弦演变得来,不过可是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研究才得出的最佳琴弦数量,若是再增加琴弦,恐怕也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后了。”
“哦。”
小闲失落的点了点头,她还以为说出来会对云锦姐姐有帮助,只是没想到增加琴弦原来如此复杂,看来是自己太想当然了。
“你说的可是昨日你与莺儿伺候的那两人,我看也不像是有才学之人。云锦说的对,有可能是招摇撞骗之人,你日后可要小心点啊,莫要被骗了。”
林妈妈用手绢擦了擦嘴角,似乎是对两人了若指掌的,絮絮叨叨了几句,一副生怕旁人拐走自己的姑娘一般。
“可是他说自己曾经制作过一个二十一根弦的琴,看着也不像是骗人的。而且诗也写的很好啊,并不像妈妈你说的那样。”
若有人在音律上反驳她不行,她自是无力辩解,本身也不懂这些,但若论诗词之道,还是有些自信的,况且她可是亲眼见识过对方的文采,所以听到林妈妈否定对方无甚才学,她当即反驳了几句,说着怕旁人不信,还背诵出那首春江花月夜的前两句,证明她说的没有错。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很好的诗啊,反正闲儿很喜欢。”
本来呢,听到这小丫头敢顶嘴,林妈妈准备要训斥几句,不过乍一听到这两句诗,她也愣住了,虽然对诗词接触的不多,但也明显感受到了这两句诗的魅力,她眨着眼睛,难以置信的问道:“这诗真是那两人中的某个人所作?”
还未等小闲回答,旁边几名女子已经炸开了锅,叽叽喳喳的讨论着这两句诗,曾经不少文人才子在她们面前作诗词,听得多了,自然也能分辨出是不是好诗词。
“咦,别说真是好诗啊,小闲可还记得下几句吗?”
“快背出来听听。”
此时,其实大多人都吃的差不多了,女子嘛,本身饭量也不大,吃一碗粥也能填饱肚子,此时听到那桌如此热闹,便有人过来询问发生了何事,当得知是一首好诗词时,又跑到自己桌前吟诵了一番,结果引来更多姑娘围在这桌边,像是在开集议一般。
见如此多人围在自己身后,皆要听这首诗词的全篇,小闲脸上露出了赧然的笑容,声音细腻的说道:“我当初只是看了一遍,并未全部背下,只能将记下的背出来,你们仔细听啊。”
又回想了一下记得模模糊糊的诗词,小闲轻咳一声,这才开始背诵后面记住的几句。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她只记得这几句,已经全部背诵出来,而那些听到这首诗的人都陷入了沉默中,仿佛都在细细的品味着诗中的美景。
过了一会,最先醒悟过来的女子激烈讨论了一番,她们昨日并未听到那些才子讨论这首诗,不应该啊,若是此诗一出,当是立即传开才是。
“这是何人作的诗啊?”
“你见到那人了吗?”
这个年代,女人追求的倒也简单,无非是希望自己下嫁给才华横溢、有权有势之人,如此不仅生活上得到了满足,出门与人说起来也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