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给朕往中书门下递个话,就说朕收到了一件消息,十万火急,让各位相公速来勤政殿。”赵祯对黄太监叮嘱道。
“喏,奴婢告退。”黄太监应承了一句,便退下前往中书官署带话去了。
赵祯看着眼前的信,犹豫了片刻,又唤了一名太监进来,指着桌上的信对这个太监说道:“将这道秘信呈交给太后,并请太后来勤政殿一道议政。”
那太监唯唯诺诺的答应了,取走了赵良呈递的密信送到了太后寝宫。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太后移驾勤政殿。伴随太监一声喝令:“太后娘娘驾到!”周围一行宫女宦官俱是跪下恭迎刘太后,赵祯亦是走到门前,恭敬的弯腰,见刘太后走进勤政殿,躬身行礼道:“皇儿恭迎母后安康。”
刘太后笑着看着赵祯道:“官家不必如此多礼,快些起身,随哀家在里边说话。”
两人一同来到大殿内,刘太后与赵祯并坐,并坐在赵祯右侧,隐隐压了赵祯一头,赵祯无奈,也不敢说什么。
待宫女端上清茶两盏,刘太后取过一盏,轻轻抿了一口,方才开口说道:“方才哀家见淄州道长山县县令的密信,说是有地下牙行一事,其中私贩违制军械、田地。奴隶等,官家可曾查验,是否确有此事?”
赵祯摇了摇头,道:“皇儿也是方才才收到的消息,并未验证,但这淄州道长山县令乃是母后与皇儿共同拟令,又有三省支持通过,想来是不会在这件事上胡言乱语,这密信所奏呈之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哦?”刘太后挑了挑眉,问道:“这长山县令,可是玉清昭应宫走水那日,力挫辽使的那位才子?”
“回母后的话,就是此人,此人名为赵良,说起来与朕还算是本家呢!”赵祯笑着对刘太后解释道。
“我见此人也算是颇有才干了,这长山县的前任县令在长山为官三载,都没有清查出这件事,这赵良倒也算是不错,只是新任不到一月,便能从长山揪出这么大的问题出来,看来这能力压辽使一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刘太后赞许的说道:“这样的能吏,朝廷就应该重用,若此事确切,官家可得不吝赏赐啊。”
“自然,若此事当真,皇儿一定会下旨褒奖的。”赵祯点头附和道。
刘太后闻言,也是点了点头,突然想到什么,对赵祯问道:“此事官家怎么看,是否通知了诸位相爷。”
“兹事体大,又涉及朝中大员,朕已经命人叫了今夜在枢密院值守的相爷前来商议,只是尚未告知各位相公发生了什么事,以防消息走脱。”
“不错。”刘太后赞许的看着赵良,点点头,不经意的说道:“官家也是长大了啊,这处理政务的方式也是越来越沉稳了,看来不久后官家就能独当一面了!”
赵祯闻言,心里打了顿鼓,眼皮直跳,连忙起身躬身对刘太后拜倒道:“不敢,皇儿尚且还缺乏独立理政的经验,这莫要说独当一面了,若是没了母后,恐怕这朝堂第一天便会大乱,皇儿自认为没有母后般母仪天下的能力,尚且需要与母后多多学习才是。”
刘太后淡淡一笑,并未答话,确是问着旁边的宦官道:“去问问,今日值守中书门下的是哪一位相爷,还有多久到。”
“是。”那位宦官叩首答应,连忙退出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