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旋露出一丝歉意:“金旋被先生歌声打动,思念亲友,以致落泪。扰了先生雅兴,还请见谅。”
那青年面露讶色:“公子莫非是大汉敬侯之后,金旋金元机?”
金旋的眼泪一下子没了,自己第一次来南方,怎么会有人知道?
“不错,我就是金旋,不知先生如何知道在下之名?”
那青年笑起来:“如今荆襄一带早已传开,说是敬侯之后金元机,亲到武陵治民疾,在下从荆州而来,自然知道公子大名。”
金旋恍然大悟,金诚在金家做管家时,没看出有搞宣传的潜质呀?
怎么一行六个人,只比他早走了不到半个月时间,闹出这么大动静?
殊不知金诚办事,素来风风火火,公子马上就任武陵太守,他怎能不尽心尽力?
自出山寨,金诚一路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他们人少速度快,不到半个月,便从山寨走到了襄阳。
金诚老于世故,知道钱能通神的道理。
他拿出黄金换成钱币,让随行的兄弟,到市井上找了很多小商贩、流浪汉。
金诚大笔送钱,请他们将郑儒写的词句大肆宣扬。
到武陵郡治临沅后,更是加大力度,疯狂撒钱。
如今荆襄已传开,大汉托孤重臣敬侯,有后代金旋金元机。
他得知武陵郡民生凋敝,在皇帝面前请命南下,屈就武陵太守一职。
金旋立誓免除徭役,打击盗贼,拯民于水火之中,已在就任路上。
武陵郡有很多贫苦百姓,翘首以盼,甚至有人开始给他烧香磕头了。
金旋不知个中详情,见青年认出自己,连忙转出酒肆,邀他同饮。
青年也不推辞,跟随金旋入内。周仓、裴元绍起身相迎。
坐下一叙谈,才知此人大不简单。
这青年姓徐名庶自元直,二十七岁,颍川郡长社县人,是个寒门子弟。
徐庶先学武后从文,早年浪荡不羁,曾为友报仇杀人,堪堪被斩。
后被同乡好友冒死救出,从此弃武就文,求学于儒家学舍,苦学数载,终有所成。
公元192年,徐庶家乡一带兵戈四起,为了避乱,徐庶举家搬到荆州居住。
他出身寒门,胸藏锦绣却无进身之阶,生活无所依靠,只得浪迹天涯,成了一名胸怀大志的流浪汉。
徐庶父亲早亡,事母至孝,无法在母亲膝下尽孝。
他融合故乡和荆州曲风,创下这首思念母亲的歌曲。每每吟唱,稍减胸中烦闷。
金旋听了徐庶的名字,差点蹦起来。这样的大牛人,竟会被自己当街撞见?
欣喜之余,金旋更加热情。
郑儒见徐庶言语不俗,举止得体,知道此人不可小觑,在一旁配合金旋。
他是顶尖的谋士智者,捧起人来真如春风化雨。
一顿饭下来,徐庶和金旋、郑儒相见恨晚。
几人谈话间,韦青桐和金灿回来了,买了不少布料、小吃。
韦青桐轻轻点头,便径直回了客栈,金灿则停下来向众人见礼。
金旋见金灿愈发柔美,一笑一颦中颇为动人,便含笑给徐庶引见。
徐庶出身寒门,见金旋虽是名门望族之后,年纪轻轻获任太守高位,却没有一丝架子。
不光对自己,对一个丫鬟也极为尊重,视如姊妹。
再与之前听到的词句相互印证,徐庶觉得金旋前途不可限量,便有投效之意。
在金旋眼中,尊重女性是美德,对金灿的态度,自然与此时的人大不相同。
金旋没想到,这些细节竟能打动同样出身寒门的徐庶,也算是无心插柳了。
金旋请徐庶留宿客栈内长谈,徐庶到荆州已有数年,对这一带极为熟悉。
郑儒便请徐庶为金旋分析解说,此去武陵就任之事。
徐庶谦虚几句,便将自己知道的情况,一一讲出。
金旋这才知道,此次武陵之行,竟然有三座大山等着他,不由忐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