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聚会结束以后,付可乐开着车载着安歌和李映霞去李映霞家。付可乐这辆黑色福特是这次来到杭州之前,在上海买的。虽然因为当时路况不佳,付可乐也不太注意车辆的清洗,所以车的外观满是泥巴、尘土,但是车内却几乎是崭新的。这个时代,能够开得起车的非富即贵,先不提昂贵的车价,单单是行车的耗油都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起的。
李映霞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女子,将物质的东西看得很重。她的先生余达夫作为著名的作家,同时他还担任浙江省政府参议,收入也是很不错的,每月能给她200银洋的家庭费用。一块银洋能买60只鸡蛋或者是一只大甲鱼。即便如此,轿车却还是李映霞完全够不着的奢侈品。
李映霞充满兴趣地打量车内的各种装置、物件,东摸一下,西碰一下,一副爱煞了这车的表情,口中道:“这车真漂亮。付先生你真是年轻有为啊。”幸亏她不知道付可乐的真实身家,否则非要晕倒在车里不可。
付可乐这时已经知道了她是余达夫之妻,他将自己的姿态摆得很低,说自己非常仰慕她先生的文字。这种话李映霞已经无数遍听别人对她讲过了,但是依旧能让她感到愉悦。在她找到更大的,或者说新鲜的其他愉悦感之前,这是不会改变的。
李映霞家距离西泠印社并不算很远,位于西湖东面大学路场官弄,付可乐驱车很快就到了。她家是一所典型的中式平房别墅,是余达夫自己亲自设计的。门上挂着“风雨茅庐”四个字,眼尖又喜欢书法的付可乐看到了题字人是马军武。马军武是和著名的教育局蔡元培齐名的大教育家,有“北蔡南马”之誉,也是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
李映霞带着安歌和付可乐踏进家门。进门是一个天井,右侧有几间平房,穿过天井才是三间正屋,正屋后面还有砖墙隔开的后院,从墙上的圆形门洞里可以看到后院内有假山点缀,林木参差,雅致幽静,那是余达夫书房之所在。
男主人余达夫并不在家,李映霞让安歌和付可乐在这三间正屋的客厅中等候,她很快就过去将那日本领事馆邀请函取了过来。
安歌接过邀请函,漫不经心地正面反面各看了两眼,又打开看了两眼,再给付可乐看上一眼,就将它交还给了李映霞。
付可乐有点不放心,提醒道:“这就行了吗?你记清楚了没啊,要不要再多看一下。”
安歌听了有些不乐意,道:“你信不过我啊?这又不是造假钞,看这么几眼就足够了。”
付可乐就没有再出声,心神却好像突然被一道雷霆击中了。
随后安歌和付可乐没有久留,谢过李映霞,两人就告辞离去了。
回程的车上,付可乐一边开车,一边问安歌:“你刚才提到了假钞,你会造吗?”
安歌不解地看着付可乐,她知道付可乐很有钱,说道:“你又不缺钱,问这个干嘛?”
付可乐道:“你先别管我缺不缺钱,你只管回答我的问题,你会制假钞吗?”
安歌道:“不同的钞票和不同的书画艺术品、印章都是一样的道理的,都是能够模仿的。至于能够模仿到什么程度,能不能识别出来,那也是各种情况都有的。模仿的难度有差异、模仿者的水平有差异、鉴定者的能力有差异,这是没办法一概而论的。”
付可乐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百元面额的日元,递给了安歌。付可乐现在身边都是常备数百美金和日元的,也带着少量银洋。
这是一张1930年版的日本银行发行的日本银行兑换劵,这一版本的共有5、10、20、100日元四种面值,付可乐拿出的这一张是100元面额的,票面上和更早版本的兑换券一样,写有兑换声明:此币可以兑换金币xxx,这样的字样,但实际上已经不能兑换金币了。100日元现在能购买100克左右的黄金。
安歌拿着这张日元百元大钞仔细端详,再用手指揉搓、轻轻撕扯纸钞,再闻闻油墨的气味,然后又举高纸钞让外面的阳光穿透过来查看。
安歌认真道:“这纸有特别的名堂,怕是不易造。”
付可乐道:“纸质问题你先别管,其他的呢?”
安歌答道:“其他的主要是水磨功夫了,如果给我同样的纸,我花上一个星期左右,应该能仿造一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