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仙遁?”皇上听了一了道长这话,又怔了一怔。
连一了道长这样的仙宗掌门,想见这讫止道长一次,得不到讫止道长邀请,都不敢冒昧上门。这要是让那些地方官,又或者侍卫营骁骑去办,会怎样?
皇上自己摇了摇头。却是想得出,府州县衙门那些个大小官员们,接了这八百里加急,说要递送一个道士进京。带领三班衙役,忽隆隆如狼似虎,把个无来观围得水泄不通。却又如何得见讫止道长。
见不到讫止道长本尊,自然交不了皇差。只怕要把那无来观拆梁断柱,再一绳索,将观中弟子甚至附近百姓捆做一串,送到京都复命。
这些大小猪头,平常就是这么干的。
还好,还好。皇上想到此间,又不自禁点了点头。
那么,这请讫止道长的事,又该如何去请?下诏书?亲传朕的口喻?
皇上只得问计于三宫道长,那又要如何请得来讫止道长。此番询教,言语又客气了很多,不仅全无刚才的怒气,脸上还又挂上一丝敬意。
但能否请得来讫止道长,三宫道长心里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滴。
无来观即不隐于山,也不隐于市。平平常常,和大成国数以万计的小道观一样,做最普通的功课,念大家都念的经书。有时,还为生计犯点儿小愁。
又该怎么去请?
讫止道长又是三人共同推荐了的,你总不能地皇上说,我们只管推举吧。
事到如今,也没有什么退路了。三人交换了个眼神。当着皇上面前,反而是不能以心神传话的。那是欺君。
一闲道长说道,“讫止道长身为道门中人,就还是由三宫出面相请,若此天意可解的话,想必讫止道长不会多加推诿。”
一了道长和玉昕师太点头附合。
若此天意不可解,又如何,一闲道长当然没有说。
“三位道长既然都是这个意思,那就有劳三位高德了。此事办好了,朕加封三位国师之称,并加冠三宫大成国号。”
国师也还罢了。自古以来,奉教信教的国君,奉请教尊作为国师的并不少见。就说前朝,本为外族入室,同样也奉了萨满大法师为国师。
加封国号,即是在三宫宫名之前,加上大成国三个字。上清宫即为“大成国上清宫”,另两宫也如此。国师不能继承,但加封国号可以继承的。
这等尊崇,不要说是本朝没有先例,就是追溯上去,也只在大奉国有过“大奉国太君宫”,以及“大魏国三清观”,“大唐国九天宫”等几例。
当然了,此事办不好,又如何,允洪帝同样也没有说。反而故意当着三宫掌门的面,传令下去,严密封锁消息,宫中但有论及天石者一律杖毙。要是走漏风声于宫墙之外者,无论何等身份地位,枭首灭族。
最后这句话,王宝珲听得心惊胆战。苦石大人尚能留得一条命在,算得是皇上大大开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