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在这时,一闲道长和一了道长接到了一个小道士送来的请柬,邀请二人同赴“葵山论道”。葵山偏安一隅,天大的事,一年一度的“葵山论道”不曾间断。
但“葵山论道”论的是锁钥之机,仙途之诀,局限于葵山同道,从来就不曾对外发出过帖子。一闲道长和一了道长自然也从末收到过“葵山论道”的请柬。
这事,多少透着些古怪。一闲道长和一了道长却知道是葵山道门援手了。
葵山在道门寂寂无名,无足轻重。但一闲道长和一了道长这样的大德,且身为宗门掌门人,自然不会轻浮无知到轻看葵山。接到请柬,一闲道长和一了道长同时心中一亮。
葵山道门自成一体,向与葵山之外的同道极少往来,在此危难之际援手,玉昕师太可算有了安身之地。
一闲道长和一了道长分头出行,一闲道长打前站,一了道长负责断后,将玉昕师太夹在中间,往葵山而去。
此行历经艰险,曲折往返,且越是接近葵山,朝廷鹰犬越多,且不乏内中高人。其中,又以乌图大法师及其手下最难对付。一闲道长大弟子身中“冰尸花毒”后,一闲道长和一了道长对这位大法师也颇为忌惮。
数次已近矶峰而不得入,反而暴露了行踪。三人一番商议,一闲道长和玉昕师太沿左江而下,而一了道长则从右江明修栈道。大法师分身无术,待惊觉过来,一闲道长和玉昕师太正好接近讫峰。
左右两江绕过讫峰后汇合,也正好讫峰脚下形成一个断层,两江水至此像被斩断一般,从高处跌落,声势滔滔,数里外可闻。人称喊江。
乌图大法师意识到中了声东击西之计后,抢在一了道长之前来到三江口,并在断江之上布下阴阳阵,等一闲道长和玉昕师太闯阵。
大法师如此不遗余力,内中的原由是玉昕师太跳下断头崖,身上带得有一件道门至宝,也是姚山观的传世之宝。此宝物不失,姚山观就谈不上真正覆灭。
大法师志在必得。
然而就在讫峰脚下,讫止道长已经接到了一闲道长和玉昕师太,其后与玉昕师太逍遁于葵山。
也因此,仅只晚到了半天来到讫峰脚下的一了道长不曾与讫止道长谋面。让一了道长深以为憾。
据说,乌图大法师得知玉昕师太被一葵山道士接往讫峰,也曾意欲登顶讫峰。可就在就要到达峰顶之时,听到天音喝止。随即双锋化剑,左右两江则化为万丈长缨。
大法师心中骇然,知道是道祖出面,庇护门徒。
道祖高居离天,不受天庭约束。大法师当即跪拜,梵香之后,即刻下峰。并将其弟子全部撤出葵山境界,并以矶讫双锋、左右两江为界,严令弟子不得越界。
一闲道长觉得不枉此行的是,虽只与讫止道长短暂谋面,但讫止道长却送了他一束黄麻拂丝。在赴葵山途中,数次遇到强敌拦截,生死之战中,一闲道长的拂尘竟被一剑道高手齐齐削去了半截。
讫止道长笑道,别的也还罢了,半截拂尘,难免掸座不净。正好贫道多余一束拂丝。不过是粗陋之物,道友不要嫌弃就好。
一闲道长接过拂丝,知道这束黄麻拂丝是讫止道长亲种亲收亲制,喜形于色,又何来嫌弃。
适才玉昕师太所以向一闲道长和一了道长揖礼,正是话到此处,回想当年两位道兄舍命相助的大道高义,也不免心感慨。
“贫道无缘。错过与讫止道长一面之机。后来想过登门求见,然听闻讫止道长常年仙遁,只留仙影,不见其身。虽是有过书信往来,也只是互为问候罢了。讫止道长不曾邀请,贫道却也不便冒昧去访。”
一了道长说罢,连连叹息。惋惜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