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何谓送政策?臣愚钝,还请皇上示下!“孙承宗觉得朱佑孝越来越奇怪了,怎么想的说的竟是些自己闻所未闻的事呢?
月前的锦衣卫改制就不提了,前些日子也不知皇上怎么想的,竟然心血来潮让一个生员去国子监大辩论。
这一趟下来,不仅京师轰动,就连京畿地区都传开了。生员陈子龙一夜爆红,竟然成了大明朝的名人,孙承宗都不知道该哭还是笑。
当然,邸报因此刊行量大增一事他也是知道的。在他这个首辅的带头下,京城不论是阁部重臣,还是末等小吏,人人每日都要买些邸报回去瞧瞧。
“来人,取皇册来!”朱佑孝没有急着回答孙承宗,而是冲暖阁外吩咐道。
不多时,一个俏丽的女官小心翼翼的捧着一个黄色卷轴进了暖阁。朱佑孝命人将卷轴铺开,孙承宗连忙好奇的凑过去,不由有些失望。
向来别出心裁的皇上今日只是给他看了个很普通的文书,只是当他抱着这样的想法将卷轴上的文字看完后。顿时说不出话了。
好半晌,他才开口问道:“皇上这毛纺厂是何物?臣怎么从没听说过?”
孙承宗这话说到最后,都快没声了。他实在惭愧,自问活了六十多岁,学识竟然不如一个没怎么出过宫的小年轻。
朱佑孝笑笑,他没记错的话。华夏大地擅长织造而非毛纺,故而这毛纺厂都是建国后的事了。孙承宗不知道这玩意也正常。
“这毛纺厂,自然是纺织毛物的地方了。朕的意思很明白,在大同、蓟镇等重镇彻底放开互市,允许边民交易。到时候再新修毛纺厂,从鞑靼人手里低价收购羊毛用于纺织衣物,再高价售出。如此,边关互利,则人人争利无暇抢掠!”朱佑孝说着说着,心中的计划越发成型。
孙承宗多少听明白了,皇帝这是心疼钱了啊。这样一来,朝廷甚至都不用派使者,只需让边关将领给那帮蛮子递个话,愿意好好做生意的就给你发财的机会。不愿意的,自然哪凉快哪待着去。长此以往,蒙古各部尝到了甜头自然都愿意交好。
事实上,蒙古人请求封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甚至为了求封贡不惜发兵求着人家封自己。这也算是奇葩了。
孙承宗虽然年过古稀,但他的想法却很开明。对于边关互市,他是持支持态度的。只是,像朱佑孝这般开放的态度,他有些疑虑了。
“皇上,如此打开边关,无异于敞胸露怀。如此鞑靼窥视我国土,恐于国不利!”说这话的时候,孙老头脸上的忧虑越来越浓。
朱佑孝却摇摇头:“此事何时未曾有过?九边重镇是摆设吗?这自然要兵部好好稽查边关,各地将领亦需用心练兵,不能让人小瞧了才是。总之,不能因噎废食!”
说着,朱佑孝又领着孙承宗进了偏殿,命宫人拉开墙上的帷幔。指着偌大的地图道:“朕以为,九边之地当以宣府、大同、延绥为首开放互市,而三镇中大同地处山西,多有商贾活动。此地开关最为合适!可先以此地最为试点,若做的好了就推广。倘若糟糕,亦可随时关停。于国无恙,帝师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