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竹篱笆墙完全修建起来后,“工作队”和日伪军便露出狰狞面目,依靠这汉奸的告密,挨家挨户的进行搜查与审讯。
稍微发现一点疑点,就拉到宪兵队大刑伺候。
为此,有人开始变节,向日寇供出了所知道的一切。
这还不算最糟糕的。
由于这次清乡实际上是由“76号”的李士群组织实施。
此人早年是zg党员在苏联留学时就辗转多所特工类学校学习,回国后也负责情报工作。
后来变节加入中统,摇身一变开始对昔日的同志们下手。
日本人来了后,他敏锐的抓住时机主动投效,成了日伪方面的特工专家。
此人精通特工工作,且毫无廉耻,当他负责清乡大计时,许多策略随之发生恶劣改变。
比如,对于变节份子的使用,也一改往日粗暴的“悔罪改正”模式。
李士群给这些人发了一笔钱,让他们每天在自己家附近的大型城镇间闲逛,听戏喝茶都可以,唯一的要求就是挑人多的地方去。
浦东这种乡村地区,不像上海交通发达,大多人的活动半径都在离家十几里的范围内。
于是变节者每天逛街,看起来是个很笨的办法,但守株待兔之下,却也牵出了不少昔日的同志……
随着情况的日益恶化,组织上对浦东地区逐渐失去了控制,甚至连基本情况也不再掌握之中。
这个时候原有的点是完全不能用了,因为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已经叛变,贸然启用的话很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
唯一的办法就是派出忠诚而机灵的人物进入浦东,依靠其自身能力,随机应变的了解浦东的情况。
如果能够顺势搭起一个新的小组织的架构来,那就更好了。
祝为民得了任务非常兴奋,收拾准备完毕后连夜从杭州湾坐船,天拂晓时分便在南汇的海滩边登陆。
在出发前,他征得组织同意,找原本五支队的战士们谈了一次话,告诉他们自己将要潜回浦东……
任务的危险性显而易见,所以祝为民需要他们提供一些绝对靠得住的人来。
这些人可以不是党员不是团员最好是和保卫四大队一点关系都没,但前提必须他们也支持爱国抗日,这些人将作为祝为民在浦东的落脚点。
眼下保卫四大队已经不存在了,工作队估计也早就进驻了六场镇,他自己的住处,肯定被翻了个底朝天,四周估计还有人负责在不停的监视着,他若是贸然回去,那才叫自投罗网呢。
大家七嘴八舌一番建议后,祝为民觉得赵百安的酱油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首先,赵百安本人就是爱国工商业者,做生意童叟无欺,对自家员工也极好,工资不克扣,年底有分红,甚至知道方忠等人要参加队伍抗日后,还悄悄表示放心大胆的去,还给了盘缠。
其次,酱园生产是极其辛苦的,里面的工人都是实打实的劳动人民,生平最恨各种盘剥,方忠、瞿飞、丁鹏三人日常在工人中就极有威信,连带着祝为民也很受尊重,大家会乐意掩护他的。
第三么,酱油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晒酱的园子或者说荒地极大,中间密密麻麻对着两三百只巨大的七石缸,周围的荒草比人都高,加上工厂里面各色家伙甚多,要想藏个人实在是太方便了。
实在不行,让祝为民躲到酱缸里去也行,反正几百只放满酱油的大缸,在烈日下散发出的气味,足以让普通人昏过去,没有人会去认真查验的。
……
虽然此刻浦东大地上到处都是竹篱笆,但这个毕竟难不倒本乡本土人。
复杂的蜿蜒的河道,高过人头的芦苇,都是极好的掩护,大部队若要通过或许有困难,但一两个要过去,那是小意思。
祝为民就钻了个空子回到了六场镇,在镇西头,篱笆墙有个五六米宽的缺口。
这块地方是沼泽,深不见底,祝为民小时候调皮,想看看到底有多深,结果赔进去一支一丈多长的晾衣服竹竿不说,还被他爹妈用花衣杆一顿狠抽。
倒不是心痛竹竿,而是生怕自己儿子一脚才进去,这辈子可能就再也出不来了……
这片沼泽地,平时莫说是人,就是放羊放鸭子都不接近的。
清乡袭来遍地的竹篱笆墙,但面对这块诡异的地皮也没了办法。
最后终于放弃修建篱笆,而是改在旁边搭建了一个检问所,日夜看着这片沼泽,防止有人“偷渡”……
想法是不错,但这片沼泽地实在是太有名了,周围人都知道,所以,自从五月份清乡正式开始后,这间检问所里的伪警察在站岗时就从来在附近没见到过活人。
原本一个检问所至少要放七八个人,到了现在也就两人。
……
祝为民借着夜色,穿行在芦苇中,不一会便靠近了检问所,仔细听听,里面还传来了均匀的鼾声……
他也不急,只是耐心的潜伏在芦苇荡中等待时机。
眼看天上的月亮逐渐升到了当空。
乡间的夜晚依然是安静的,清风吹过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外,似乎还有水声逐渐响起来。
涨夜潮了……
祝为民立刻脱了个精光,将衣物打了个小包,外面用防水油纸细心的裹上几层,用绳子捆扎后背到背上……
潮水越来越大,身边小河里的河水开始满出河道,流向了低洼的沼泽地里。
他深吸一口气,伏在地上,慢慢的爬向沼泽。
当潮水涨到最高的时候,整个沼泽会被河水完全覆盖,水平面也会高出大约两尺,这是泅渡的好机会……
当然要小心,必须保持人体平平的浮在水面上,脚下决不能踏到那松软如同陷进的淤泥中去。
划水不可能悄无声息,虽然他已经非常努力的在减慢动作的频率,可毕竟真太慢的话,人就直接沉下去了。
好在检问所的呼噜声一浪高过一浪,这让他放心不少。
大半支的功夫,他就再度踏上了六场镇的土地。
收拾干净,穿上衣服后,他没有选择去酱园。
酱园安全,但正是因为安全,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尽可能别去。
其次,赵百安作为镇上富人,估计也是受到监视的,不可能去找他,而酱园的工人们则整天都在劳动,不大出门,对于现在的形式也没有太多了解。
同样周得同那儿也不能去,作为镇长又是四大队曾经的保护伞,他必然是“清乡工作队”重点关注的对象,这时候离他远点,对双方都好。
想来想去,他决定先冒个险。
他贴着房檐下的阴影行走在街上,此刻家家户户关门落闩,昔日熟悉的镇子竟然有种死气沉沉的感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