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祝为民让几个队员把张生宝抬到自己家里,放到自己穿上,然后打法队员们离开,他自己找了块干净的毛巾,用开水打湿后,轻轻的擦去老张嘴边的不停喷涌而出的血沫子。
他和张生宝没啥交情。
老张和徐发树是在他去广德送“青春素”时候来的。
等他拿了委任状之后没几天,又摇身一变成了瘌痢头阿三。
虽然他们来了快两个月了,但真没啥深交。
而且张生宝性格沉默内向,不像徐发树,徐发树的性子介于祝为民和王静斋之间,能说爱笑,也不是灵活,很受大家喜爱。
张生宝日常不大说话,但指导大家训练极其严格认真,不少队友看到他都有点吓丝丝。
但接触久了发现这个人面冷心热,老张不知道在哪儿学的好手艺,擅长推拿正骨,训练时有人做动作受伤,他第一个着急跑来关心,还用自己的手艺帮着治疗。
在队伍里,他不吭声,可威信却一点都不低。
眼看老张危在旦夕,不少队员都急眼了,纷纷表示就应该直接送周浦去。
祝为民好说歹说,才把他们劝走。
自己和徐发树两人留下来照顾这个病号,同时在心里祈祷,希望王静斋能早点回来,带着好消息回来。
胜利所带来的喜悦也被张生宝的受伤冲淡不少。
整整二十多支崭新的中正式步枪啊!
这在眼下不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还是可靠的武力保证。
尤其让人惊喜的是,这些步枪都配有刺刀!
相比之下,五支队现在有三十条枪,但刺刀只有四把……
这让王静斋非常不满意。
老王只能让村里的木匠帮忙做了十几杆木头枪-枪管特别长,算是模拟装上刺刀后的尺寸。
然后教大家练习拼刺技术。
对于刺刀白刃战,大家一开始都满不在乎。
一派以祝为民为首,觉得能开枪为啥要拼刺刀?
另一派的带头人叫赵根,赵根是练家子,祖上开过武馆,到了他这儿虽然已经败落,但毕竟是从小练的童子功,真动手起来,三两个棒小伙子近不了身,他就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这种刺杀技术没啥用处。
直到有一天,被王静斋客客气气的邀请下场“玩两手”。
赵根不屑一顾,带着练习用的铁片刀就上了场。
结果上去就被王静斋一枪捅在肋条上而倒在地上抽了半天凉气。
赵根不服气,换了根齐眉棍,这回倒是不错,抢先出手,拨开了王静斋的突刺,却被对方反手一记,锁骨上结结实实挨了一枪托。
这还是王静斋手下有分寸,否则这一枪托就得砸他脸上,那不吐出半边牙齿才怪。
这次之后赵根才服气,老老实实的跟在王静斋屁股后面练习刺杀技术,毕竟是有家传武功的底子,很快就在五支队里脱颖而出,有时候王静斋们偷懒,就让赵根负责教导其它队员,他倒也干得有模有样。
至于为什么要拼刺刀,王静斋倒是没多费话,而是用了一句老毛子的谚语来总结,子弹是蠢货,刺刀是好汉。
然后又告诉他们,真正的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子弹打完了,来不及换弹夹是常有的事情,如果没有一手过硬的拼刺技术很可怜命就稀里糊涂的丢了。
王静斋上课的本事当然是一流的,很快队员们就跟着练习起来。
但……最大的问题依然没解决……
才四把刺刀……
别说王、徐、张一人一把外交老冯倒是正正好好。
祝为民一开始以为这也不是什么难事,村里铁匠的手艺有口皆碑。
不就是刺刀么,让他打就是,多给钱,给足钱。
结果,还真不行。
刺刀是现代军事工业的结晶之一,看起来简简单单,但因为要考虑卡口接榫的配合度,以便快速装卸,同时安装后还要异常坚固,这样才能在沙场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