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说到高云忠、耿爽两人仅带着千燕军夜袭宋军粮草营,不但烧毁了宋军粮草,而所部人马无一人伤亡。
话说高云忠与耿爽带人成功偷袭了宋军粮草营,然地退京城。两人到娘的表扬,娘赏赐这夜袭的燕军将士,人人黄金一两,答应高云忠与耿爽两人,等燕王到京城后,定会如实禀告燕王。
而虞允文大军由于损失了大批粮草,只能命人火前往山,督促后方运送粮草。岂燕王麾下的大同总兵李继威得到京的命令,率部不断劫夺虞允文大军的粮草、辎重。
虞允文想抽出军马护粮道,又担心分兵京城内的燕军趁机出城攻大营,加上燕地筹粮极其困难,姓都奉燕王,实行坚壁野,燕地各城守将均实行燕王示的“凭坚城,用大炮”一策。而燕地各处的民兵又四处捣乱,弄得虞允文头疼不已。
虞允文见粮食迟迟不到,京城又攻不下来,只能下令退军进入代州(忻州市代县)补充粮草军械。
这边,浩成率领三千营、关宁骑兵万千骑兵实行穿插战术一杀到汴京城下。守卫汴京城的门的军士,见燕军一到,便开了城门。原来是守卫城门的军士早就城内燕军锦衣卫秘密买,一旦燕军到了汴京,便开了城门,迎燕王大军。
燕军进城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汴京城,皇城内的官与赵伯琮等人得燕军突然杀到京城,正欲逃走,岂燕军的骑兵动作太快,已经杀到了皇宫门口,赵伯琮只能仰天长叹,大喊一声:“天要灭宋啊!。”
正欲拔剑自刎,却丞相陈俊卿拦下,陈俊卿说道:“官家,切不可如此,燕王此乃是君侧,如燕王杀了陛下,那么他便会失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臣断定燕王定不敢伤害陛下,臣恳请陛下斩臣头颅献给燕王,以陛下平。”赵伯琮却说道:“陈爱卿,朕岂能这种荒唐之事!。”
一旁的太师史浩与崇国公张成皆恳赵伯琮斩下其头颅,献给燕王,平息这场叛乱,赵伯琮正犹豫摇摆不定时。
忽然,只听宣德门宫门开,原是汴京禁军中有人意不坚定,私自开了城门,众人只见燕王骑着战马,手持钩神飞枪,身后皆是燕军骑兵,只听燕军将士大喊道:“燕王有令,下武,投降者不杀!。”
在场的宫女,太监、禁军见大势已去,纷纷跪下迎候燕王。
离赵伯琮还有二、三十米处时,浩成遂下马,手持银枪,拱手行礼道:“拜见皇上。”
赵伯琮等人此时已是犹如惊弓之鸟,待宰羔羊般,也不敢答话。
不等赵伯琮说话,浩成便开口说道:“皇上,本王此乃是奉天靖难,铲除皇上身边史浩等奸臣!还请皇上不要阻拦。”
随浩成眼神示意身旁将士,只见燕军将士将史浩、陈俊卿两人拿下,正准备手起刀落时。
皇后郭氏却怒道:“住手,大胆燕王!虽然你以君侧为,但是史浩与陈俊卿两人乃是朝廷重臣,是死是俱理当由皇上裁决,岂能由燕王你擅自主!。”
浩成嘴角一笑,很不屑地说:“皇后说得不错,但是皇后是不是忘了本王有帝御赐皇鞭与龙泉宝剑,上可斩无道昏君,下可斩奸臣,诸事有斩后奏权!。”
顿时,郭氏浩成说得哑口无言。
不过浩成也由衷佩服郭氏,毕竟这么多人中,只有这个皇后镇定自若,敢于在此关头责浩成。
不一会儿,史浩与陈俊卿两人死于浩成的龙泉宝剑之下,血淋的头颅就这么掉在垂拱殿前那庄严的地砖上。当两人人头落地的一刹那,众人已经慌神了,尤其是官们和赵伯琮。
因为在宋朝这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官和皇上都无法想像,士大夫居然会这么不经司法审讯,杀!其实浩成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有枪就是草头王,权利之中,兵权最大,谁手里有兵谁就说了,只要你不要无故虐待老姓就行。
浩成慢慢朝赵伯琮走去,赵伯琮看着浩成那冷血、杀气逼人的眼神,以浩成手中沾着史浩等人之血的宝剑。
喃喃自语道:“燕王,你你想干么。”浩成笑道:“皇上,本王还听闻,朝廷削藩不单单是这几个奸臣的主意,也是皇上的主意?还有,陛下认为是本王派人追杀前代宗皇上?。”
赵伯琮说道:“燕王,你到底想怎么样,你就说,给朕来个痛快的,朕决不你的侮辱。”
浩成哈哈大笑:“皇上,本王不想怎么样,因目前凉国入侵我大宋,本王念天下苍生,也不想凉人趁火劫,只是想让皇上还本王一个白,当然了在还本王白之前,本王希望皇上能下旨,停止朝廷各地军马对燕地的围攻。而本王觉得皇上已无能力处理政事,所以本王希望皇上能让本王监国替皇上处理朝政,至于皇上皇后嘛,就请暂住延福殿,您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