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孔融又被征召为司空掾属,被授命为北中军侯,三天后转任虎贲将军,这时正值董卓专权,想要废黜汉少帝刘辩,孔融当朝与董卓争辩,言辞激烈。因此董卓怀恨在心,先是把他转任为议郎,又暗示三府举荐孔融为北海相。
孔融到北海后实施了各项政策,颇有政绩,因此被称为“孔北海”,但当黄巾军打来的时候,他却没有了对策,只能故作镇定的在家中看书,后来被黄巾军将领管亥率兵包围,孔融才慌了阵脚,急忙拍太史慈前去当时担任平原相的刘备那里求救,这才解除了危机。
?
当时的曹操、袁绍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原最强大的势力,就有幕僚劝说孔融和他们二人之一结交,但孔融认为这两个人迟早都是要篡夺汉室江山的人,不愿前去投靠,还愤怒的杀死了劝谏他的人。孔融自负是拥有大才之人,立志要平定国家动乱,但可惜才器粗略,思想老旧空乏,没有任何的收获。
孔融在北海六年后,经刘备举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的儿子袁谭率兵攻打北海,双方从开春打到盛夏,孔融手下兵士死伤殆尽,此时的孔融却凭几而坐,还在苦读诗书。看看多淡定,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他还在读书,多用功啊,这要是放在现在那绝对是个学霸啊,妥妥的高考状元啊!
待城池被袁谭攻破,孔融才把书一扔慌忙逃跑了,老婆和孩子都被袁谭抓走了。
同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就是掌管宫廷,宗庙土木修建的官员),后又升任少府。每次朝会孔融总能语出惊人,对所讨论的事情做出定议,因此经常参议朝政。
后来孔融曾多次触犯曹操,曹操北伐时孔融更是嘲笑曹操说当年丁零偷盗了孙武的牛羊,你此次前去可以一并讨伐了。当时战乱四起,民间饥荒,曹操便上书下达禁酒令,孔融得知后多次给曹操写信不要禁酒,而且言词傲慢无礼。又曾上奏认为应该遵照古时的体制,京师千里之内不得封建诸侯,曹操认为孔融所谈及的事情越来越广,对他更加忌惮,但是孔融名满天下,曹操只得假装容忍。
?
孔融虽然军事才能有限,但他礼贤下士,经常为国家举荐提拔人才,而且为人宽厚,从不猜忌他人,重视人才,深受天下人敬重。
但因为曹操忌惮孔融的才华,于是就指使他人诬告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实在是可惜!
据说,孔融当时还有一项罪名就是不孝,只因他曾说过父母对自己没有任何的恩惠,他们生孩子只不过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而已,说白了就是为了体验那个制造的过程。而母亲只不过是一个装孩子的容器,而当孩子出生了,那个容器也就没有用了。原文是这样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置物于瓶中,离则弃矣。这样的话不管在哪个年代说出来都不会被人认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