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乏燃料的处理
叮铃铃!
叮铃铃!
“喂,什么事情啊?”
“那个教授,你现在在忙吗?”
“有什么事情吗?”王峰眯了眯眼睛,然后看了看表,现在是早上6:00,没想到在这个点儿,他们已经开始工作了,自己给他们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
“是这样的,我们在测定半衰期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啊?”王峰听那边的声音,好像有一些压抑,难道是出什么问题了?
“教授,我们今天测定的钴60的含量貌似比之前少了一些。”
“少了一些,那多进一些不就完了吗?”王峰还稍微有点儿迷糊。
“不是这个少了一些。这一次测试的量依然是1mg,但是在测试完之后,我们进行再次测量的时候,发现它比原先的量要少一些。”
“你们的意思是说?”
“也不一定,也有可能是我们的设备不够准确,我们现在正在从别的实验楼调取设备,相信很快就能出结果。”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那边依然难掩话语里面的激动。
“你们稍微等一下,我马上就到。”听到这里,王峰也不说睡什么回笼觉了,而是麻溜的起身,虽然说等第二批设备到了之后,检测结果出来了再过去也是一样的。
但是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作为一个研究院的老板,王峰,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缺席。毕竟已经失败了一百多次了,这还是他第一次经历过这么多的失败,实在是有些令人难以置信。
这从侧面说明了想要在理论物理这个板块儿做出一点儿成绩是多么的困难。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王峰研究的时间尚短,满打满算。全身心投入理论物理这一块儿的时间还不超过一年。
“测量结果怎么样了?”王峰急冲冲的走了进来,由于防护服的重量比较大,他还差点儿摔了一跤。
“设备刚刚才到,正在进行测量,教授你不要着急。”封于修介绍道,他是从燕京大学那里交换过来的物理系学霸,在普林斯顿读博后归来的,联合培养的学生。
对于手底下的员工跳槽到大学当讲师,王峰并没有什么感觉,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虽然王峰给了他机会,让他能够满足了对方对于论文的要求,但是他们也付出了劳动,毕竟是堪比it行业的工作强度,这是他们应有的收获。
“教授,你吃早饭了吗?”
“这个不着急,可以待会儿再吃。”
“教授,你可以吃一点儿,今天食堂的肉包子味道特别好,牛肉都是那种大块儿的,吃起来贼爽!”
“那好吧!”
……
“快了,真的快了!”
“仪器没有输错,教授,你快过来看呐,仪器没有输错,钴60的量真的变少了,而且少了好多,盛放容器上的辐射量也比原先的要大上不少!”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到这个时候,实验员们再也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忍不住大声喊了出来!大概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做到了怎样难以做到的事!
“教授,我们的理论是对的,我们的模型也没有出错,只是他还需要一些完善!”
“我们是对的,我们的坚持没有白费!”
“等一等,等一等,我觉得还是再试一事比较好,万一是操作出现失误了怎么办?”
“有道理,我再去测一遍!”
1mg的钴60被他们测了一遍又一遍,一个小小的承受放射性的容器,也被他们在仪器上过了好几遍,明明只是非常常见的医用放射性元素,但是在这一刻却变得极为不一般。
其实这种放射性元素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说这一次的抗洪救灾,还有抗击疫情…
封装在箱内的防护服,毋须拆封,只用1天时间就能完成灭菌,在效率上比常规灭菌方法提高至少7倍,而且由于是全密闭的,可以减少由于人为失误带来的损失。也杜绝了由人体携带的病毒留在防护服上,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非常简单,这就是人工放射性元素的使用了,这就是由秦山核电站生产的一种放射性元素——钴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