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殿第一件事,开口问道:“恩师和诸位王公可有不悦之事。你们的脸色好象不对?有什么不悦之事可否报与本王听听。“
今天上朝前发生的事,大家都在场,众位权威级重臣虽然遭到赵朋的奚落,也是他们昝由自取。大王出于关心问起此事,到让他们左右为难。
有心向大王告御状,恐怕最后追根究底,到头来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王师信口胡皱道:“臣等近几日偶感风寒,现在还有些不适。所以脸色不佳。“
大王早就看出来他们跟李大人好象有矛盾,他作为大王自然是官不告王不究,既然他们没有提及闹矛盾的事,大王也就难得糊涂了。
大王假装十分关心地道:“你们都是王的恩师和本朝元老,身体不适在府上将养就成了,为何还带病上朝?”
玉师等人见大王关心他们,一齐施礼谢了王恩。王师道:“近日朝中大事频繁,我等虽然是元老,当也知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我等怎可以在府里高枕无忧。“
他们的表态,大王着实感动了一阵子,安抚好他们后才手抚御案,向众臣问及可有本章奏上。
众臣工依次出班奏本,有工部大臣上奏关于疏通河道的本章。工部大臣除向大王下拨工程银两外,也把完成的功绩上缴。
大王对于这事非常重视,河道疏通毕竟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匆匆浏览了一下,便提起御笔批准,然后盖上玺印,只要一下朝他就可以去御事房提银子。
工部大臣接了批复忙谢恩归班,其它臣工依次出班奏本,大王能准的就准,实在不能准的,散朝后御书房里单独处理。
腿看着大巨们的本奏的差不多了,李大人准备奏关于赵朋的本章。他欲出班时,文班里一个大臣出班奏道:“大王,臣户部有本启奏。”
大王一见户部出班,原本丢夜明珠落莫的心情,又蒙上一层寒霜。他知道这王户部一出班准是夜猫子报喜,好事不多。
但是碍于满朝文武的面子,又不得不让他奏本。只见大王寒声道:“你且奏来。”
这位大臣未奏本前,就在心里思考着大王一定会拒绝他。因此,从一上朝第一位大臣奏本,就一直往下拖。
可是六州知州把当地的灾情,连夜快马给他上书当地的灾情,希望他能及时地上奏大王,以期获得减租免税的圣旨。
王户部即然出班,不管大王的心情如何,只好冒着被大王斥责的危险。
弓着身子奏道:“大王,臣接六州快马急报,渭南、铜川、汉中等六州的夏粮遭了蝗灾。本指望秋粮丰产抵上夏粮租税。怎奈一场大风苞谷伏地,眼见一年粮食收获无望,州官们急修书函,着八百里快马递与臣府,望大王御览。“
王户部一气说了许多话,显然有些气力不足,又怕大王驳回本章,他诚惶诚恐地将本章举过头顶,等着御前太监刘公公传本章。
刘公公从他头上接过本章,眼神不善地看了一眼王户部。他心里腹排道:“以前咱家未任御前公公前,就属你的本章最若大王生气,咱家刚上任你就给大王添堵,王上若发火也是跟着你倒霉。”
刘公公想归想,该他干的业务却不敢怠慢,他从王户部头顶上接过盛本章的托盘,转送到大王的御案上。
大王拿眼睛扫了一眼托盘中的本章,发现六封火漆封口的信套。他从里面取出黄绢本章,认真地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