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开路前,黄老爷没忘了往门上贴封条。
苏媛父母心情特别好,他们日夜思念要和苏媛团聚。如今两位老爷,亲自来接他们。
有那么一瞬间,他们感觉到无限的惬意和幸福,原来日思夜想的思念,实现起来竟然出其不意的容易。
苏母深有感触地对苏父道:“她爹,你说上天这么优待我们,是不是我平日吃一斋念佛,感动上天的结果。”
苏父即不怎么信神佛,也不反对老婆吃斋念佛。不过有一点他是相信的,那就是因果。
他们自恃一辈子积德行善,虽然修桥补路的阴德没有积过,可他们心存善念,爱惜弱小。面善心慈的人过的大多都称心如意。
赵朋和张黄二位大人,听着他们的对话,仿佛去了一次佛堂礼佛,他们细想,认为这老两口子,是个教人心向善的天材。
车辆很快拾掇好了,作为头车车夫的赵福,自然懂的安全第一。这大晚上的要回咸阳,缰绳,套子都要细心检查,若有个差错半路抛锚事小,明天早朝见不到老爷和这二位,他长几颗脑袋都不够砍的。
赵福摘下车辕上的马灯时,也没忘了吆喝伙计们。伳一边拿马灯半蹲着检查一边朝大家喊道:“伙计们,都仔细检查好了,那里不行抓累换掉。去咸阳山高路远的又是晚上,千万别掉链子啊“。
这些车夫,好把式都是赵福的熟人,剩下两个差手主要拉货。不过,他们的技术赵福也是摸得清的,也是赶过几年马车的经验。
赵福的话挺好使,大家都想借机会去咸阳看看,机会凑巧的话留在咸阳更好。将来说不定谁会飞黄腾达了呢?
大家学他那样,手提马灯仔细检查,各人对此事都非常认真,仔细地把马车前后检查了一遍。
只到赵福招呼大家,问检查好了没有。大家检查后没有发现异常,才回答说准备好了。
赵福非常高兴,他对大家道:“伙计们,咸阳离此地将近百里,我们的马车要在天亮前赶到咸阳,若是误了时辰的话,大王怪罪下来,我们大家谁的脑袋都保不住。”
赵福的话音刚落,这些人就差拍着胸脯发誓了,大家愿意用性命担,保这次旅行安全。
赵福用眼扫了一眼大家,沉声道“上车。”
几辆马车在夜色中不紧不慢地走着,前面是无边的黑暗,马灯只照方圆丈远的地方。赵福是老把式,常年夜里出车靠做是感觉,如果前面有障碍,人家就象蝙蝠似地,距马车二三十米就能感觉地到。
后面的车不敢拉远距离,怕离赵福远了真不知道夜路怎么走。毕竟大家不都象他一样,有夜蝙蝠的本事。
五六辆马车在路上,不长也不短。大家除了依靠赵福这个活向导,剩下的希望就是车辕上的马灯。
尽管它的明亮程度比萤火虫亮不了多少,有这么点光亮,心里就踏实了许多。
出了陇南关,要走一段山路。赵福现在心里不敢急燥,大家依靠他带着车队前进。
这山路可真不是他娘的人走的,大家就算是在白天赶车,心都提到嗓子眼上。这大半夜里走在这种要命的路上,稍一愣神车就有可能翻下山沟。
赵福让大家下车,手牵着马缓缓前进。赵福现在心里非常镇静,现在是稳中求进,走一步得一步。他知道现在稳定大家的情绪非常重要。
大家得到他的安慰,都沉下心来,紧紧地跟在他的后面。大家摸索着前进,不到五里的山路,走了近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