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把二位老爷安置就坐后,赵福见没人沏茶,于是就自己准备收拾茶具,准备沏茶。
这时候,从外面来了两个丫鬟,接下了赵福手里的茶具替下了他。那个叫秋香的丫头笑着对赵福道:“老钟叔去找老爷了,他一会就来准备接圣旨。
老爷让奴婢告诉你,让你去找伙计们,商量一下需要套几辆车拉这一院家小。“
赵福见她这样说,只得暂时告辞两位老爷出了门。赵福出门后,刚好与进门的赵朋撞了个正着。
赵朋在书房里理了一天的教学文案,吃罢晚饭他连休息一下的工夫都没有,就钻进书房里研究,下学期的教书计划。
老钟叔找他时,他还未忙完。以往自己备教案,老钟叔是不打扰他的,今天老钟叔忽然来找他,他不知道有什么事。
待他说明白事情的缘由时,他把笔往桌上一扔,再次问实了赵福来接他进咸阳,他高兴地立马放下文案,起身就往往客厅里跑。
今天晚上发生的事,正好验证了今天早上的天象,看来文曲星明亮,将预示他鸿运的到来。有句常言说的好,忠厚善良的人运气不会太坏。
赵福笑着道:“老爷,客厅里的二位老爷光等着你摆香案接圣旨了,大家今天晚上还要赶回咸阳呢,这是李大人对我们临来时嘱咐的。”
赵朋进了屋,黄大人给老师见礼,张大人虽然不是赵先生的门生,毕竞和黄大人是同僚。另外,人家的老婆可是太后的干闺女,当今大王的御妹。说不定以后升迁还要依仗人家的权势。
张大人想到这些,当然也随着黄大人给赵朋见礼。黄老爷是他的门生,官做的再大也属于晚辈,赵先生理应受到黄老爷的大礼,这张老爷的礼数他却断然受不的。
他立即给张大人回礼道:“大人是陇洲里的一方父母,小民如何受得大人的礼节。“
大家客气了一番,张大人道:“即然先生来了,我等当先宣读圣旨,赵先生速备香案,您领了圣旨就是大秦国史馆编修赵大人了,只等回到咸阳穿上朝服,我们就仰仗您的提携了”。
赵朋被他说的不好意思,只得朝张大人拱手施礼道:“大人休得取笑于我,大人是大王钦定的地方官员,草民无非是一介教书的布衣,就算到咸阳任了职,也少不了诸位大人的抬举帮衬“。
张大人见他不但人长的温文尔雅,说话做事也不浮躁,不觉又对他多了几分好感。
不一会的功夫,香案置办妥当。赵朋十分恭敬地跪在香案前。张大人取出圣旨放在香案上拜了几拜,然后手捧圣旨转到香案后面。
展开绣有黄金游龙的皇王圣旨高声宣读了起来。一道圣旨也就有限的几句话,张大人读罢圣旨,赵朋谢过王恩接过张大人手中的圣旨。
张大人宣读完圣旨,对赵朋道:赵先生,圣旨上说的明白,今天晚上务必回咸阳,莫要误了明天大王上朝时给你加封官职。”
张黄二位既然是来接赵朋一家的,当下也顾不上品茗丫鬟泡的好茶。他们随着赵朋走出客厅,指挥着男女仆人装车。
人都说破家值万贯,赵朋家虽然是书香门弟,本来是清贫的教书匠。怎奈做了官的学生们不定时地来看师父。
他们每次看老师多少都赠些银两,日子久了成就了今天富甲一方的大户。
这要是见东西就装,恐怕十几车都装不下,何况圣旨上催的急,张老爷指挥大家拣些金银细软,和成搁的书籍往车上装。
尽管这样,还足足装了五车有余。家奴院工,和杂役男女坐了一车。赵福还是给张黄二位老爷赶车,只是现在又多了老爷,苏媛的父母。
车夫不够,家奴们有赶过车的,要他们赶装东西的车辆。有把握的熟手赶拉人的车。
赵朋先把苏媛的父母请上车,然后是张黄二位老爷。除了两个丫鬟方便侍候苏媛父母外,其它人不管人多少,统统都上了一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