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皇后端坐在百官之前,满脸都是肃穆的神色,她的眸子极为清亮,有着一股看破世俗的睿智,但同时又带着一丝慵懒之意。
这样的眼神宓皇后保持了很多年,她是一个精于算计的女人,这是满朝官员都清楚的事情,尤其是先帝失踪之后,局面一度变得复杂,一个女人处在这个位置,自然要承担更多。
不过,宓皇后在魏国之中,算得上一个奇女子,这是所有百姓们的想法。
魏帝于二十二年前失踪,整个魏国几乎要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其时爆发了三王之乱,整个魏国东南大片土地沦陷,叛军甚至打到了长安城外数百里。
然而宓皇后端坐于宫中,没有丝毫慌乱,在长安御林军统领弃城而逃的情况下,将那些提倡议和的官员全部斩首,大胆任用贤能之士,重新整肃御林军。
之后,三十万御林军势如破竹,一年时间内就平定了三王之乱,击溃了两百万叛军,待到魏帝的胞弟宣王从北方前线回到长安,长安城已经是铁板一块。
抛去皇家那些事不谈,宓皇后在这个位置上做到了一切能做的事,甚至比许多男人还要做得出色。
偏偏,她和魏帝的儿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被人抱走,消失无踪。
如果说丈夫失踪了,是对一个女人的沉重打击,那么儿子也失踪,这几乎会要了她的命。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挺了过来,并且将偌大的帝国经营的极好。
魏帝的几位妃子在她的身侧,甚至都可以直接忽略,即便她们的儿子仍旧对帝位有所觊觎,但是仍旧不敢轻举妄动,北魏的格局已经相对稳定,若有人想打破这个格局,那也不可能是这些势单力薄的皇子们。
或者,更有希望踏出那一步的,是先帝胞弟宣王。
手握数百万精锐大军,朝中肱骨之臣亦有近半数是他的支持者,宣王与宓皇后,自然是这大魏之中的左右格局,所以那些势单力薄的皇子们,也就不算什么了。
魏帝无端失踪,和皇后的幼子也相继失踪,让人不得不疑惑,究竟是谁有这样的能力,可是,这已经成了魏国的第一大悬案。
直到今日,魏国仍旧举全国之力在搜寻魏帝和皇子的下落,哪怕是龙首大陆之外的其他国家,甚至是海外,都有人前去寻找,只要魏帝和皇子还在这个世界,就一定能找到,不管是十年还是五十年一百年。
这些寻找魏帝和皇子的人有个统一的组织,名为帝子阁,也就是宓皇后所创立。
超过半数的皇家高手,都进入了帝子阁之中,甚至魏国招募的宗师境以上的高手,也有几位在帝子阁之中,他们可能前往了这世界任何一处,极力搜寻魏帝和皇子的下落,只是这些年来,根本没有任何线索。
今日的朝会,宣王也在其中,百官也已经习惯了宣王和宓皇后的较劲,一部分宣王的支持者认为,魏国天下自然不能落入皇后手中,而另一边宓皇后的支持者则认为,宓皇后力挽狂澜,帝国给她治理也是水到渠成,而且若是皇子回归,大权自然会由皇子掌控,这也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所以,对宓皇后来说,最最关键的,就是能够早日找到皇子,迎其还朝。
“启禀皇后,南面天威军所部有报,已完成任务,且附属国历国多年来打着我大魏旗号对那晋国侵扰,请求皇后裁决。”
宓皇后神情不便,倒是问了问宣王,道:“宣王爷认为此事该当如何?”
宣王看起来就是个很沉稳的中年人,而且脸上没有一根多余的须发,棱角分明的脸庞让他显得比实际年龄更年轻,他淡然笑道:“虽说这历国是打着我大魏的旗号,但只要他纳贡称臣,这点小事便算不了什么。”
宓皇后也笑了,即便是她已经年纪四十,这一笑也足以让许多人神魂颠倒,可这是大魏的朝会场所,敢直视宓皇后的人根本没有几个。
“宣王爷所言极是,吾认为理当如此。”
宓皇后说完,所有官员都点头称是,在这龙首大陆,大魏国就是当值无愧的疆域第一,实力第一,没有任何国家敢叫板,但也正是疆域过于庞大,管理起来太过麻烦,历代帝王根本没有所谓的统一整个大陆的心思。
因为光是北方的蛮人就牵制住了数百万余的魏军,再让大军再深入到其他的地方去开疆扩土,并非大魏历代帝王的风格。
而这点小事,对于魏国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那禀告的驿馆大夫再次说道:“启禀皇后,那天威军还呈上两张特殊的纸张,上面所记载内容匪夷所思。”
这话说完,所有官员都安静了下来,没等宓皇后开口,宣王爷便是朗声笑道:“既然是匪夷所思,又何须在朝会之上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