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停,你还真以为自己是来干苦力的啊?!”柳季明夺过了赵云手中的笤帚说。
“不然呢?”赵云心说。
“来,我带你参观参观。”柳季明也不多说,拉起赵云的手就走。
“这是一号院子,主要负责插补古籍文献;这是二号院,负责《礼乐集》的编撰;三号院负责《吴兴集》的编撰;后面依次是《庐陵集》、《临川集》;六号院和七号院,负责的是《韵海镜源》的编撰;八号院负责最后的审稿。”
“你的位子在七号院,帮忙编撰《韵海镜源》。”柳季明介绍说。
“那你呢?”赵云忍不住开口一问。
但是这一问,他立刻就后悔了。柳季明很显然是甲号院的管事,哪有人第一次进入新环境就问顶头上司的?
“德行。”一个人影恰好从赵云和柳季明的面前飘过,还顺表鄙视地怼了赵云一句。
“…”赵云听了脸一红,却发现柳北正好一脸不屑地瞥了他一眼。“我负责为甲号院所有的同僚们提供便利。”柳季明笑着说。
赵云听柳季明说完,心里一凛。柳季明的称呼已经改了。没错,他称呼甲号院里的人为同僚,而不是同学。
这说明甲号院学子的地位明显是要高于外面的学生的,而且进入甲号院应该是一种工作的性质。
等到赵云来到了八号院子,他又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手足无措。别人都在翻翻写写,唯独他赵云不知道做什么。
其实柳季明是又给赵云介绍事的。前文提过,《韵海镜源》是一本类书,相当于字典,但是这本书又不同于字典,它是对中华文字的一种朔本追源似的著作。
其不光要准确地注释每一个字的发音、含义,还要注明这个字最早起源于哪本书。尤其是后一项,需要翻找大量的古籍资料,这可比前年后的字典撰写难多了。
赵云愣愣地看着其他人写写画画,自己连提笔的勇气都没有,尤其是他那一手不堪入目的毛笔字,只怕是一触笔就让人笑话。
好不容易熬到了晌午,甲号院到了吃饭的时间。
甲号院是有一个独立的食堂,算是小灶,这里的饭食比书院里大食堂的饭食要好很多。赵云之前一直很好奇柳北是在哪儿吃饭,现在终于明白了。
赵云刚打了一份饭食坐下,柳北就带着一个有些面熟的少年坐在了自己的对面。这让赵云感觉到浑身难受,他能觉察得到,整个饭厅里有无数双目光正在看着自己,又或者是看过柳北后再看着自己。
“我认识你。”突然,柳北身边那个少年对赵云说。
“额?”赵云诧异地看着对方,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你就是那个臭脾气的赵云。”少年脱口而出。
赵云一听,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没想到第一天进甲号院就碰到了茬子,而且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这可怎么办?
“柳颇…”柳北赶紧拦住柳颇。
“听说你会作诗?”柳颇并没有停下,而是一边扒拉碗中的米饭一边问。
赵云看着柳颇,只见这孩子把碗中米粒中一些还未脱粒的谷子慢慢翻找出来,然后依次排在了桌子上。
这个时代脱粒使用的是石磨,再精贵的粮食中也难免惨杂一些未脱粒的谷子,这很正常。
赵云只是不明白这个柳颇为什么要把谷子排在桌子上,而不是随手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