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异族来袭同心协力(2 / 2)

……

从并州过来的匈奴来了四营屠各,是左右朔方王旗下四部,来了万余骑兵,鲜卑贵族步度根在雁门之地也同样派来了万余勇士。双方并不算和睦,甚至之前有过冲突,所以袁绍想要试图挑拨两军的关系。

两边都接受了袁绍使臣的会见,但都对撤军并无一丝兴趣。并州之地早已凋敝,自丁原之后基本无人管,而张扬也在被匈奴俘获之后,就留在河内安心当他的河内太守。所以他们一直都等着袁绍付出更大的代价,不然他们就会自己去取。

袁绍一方面联系着长期与步度根不和的代郡之地的轲比能部,一面积极备战,让颜良率轻骑去断敌军后路。张燕在收到那四个字之后就放弃了坐山观虎斗的想法,立刻回到了五台山保存自己的实力,然后开始对自己的下属下手。

那些远道而来的匈奴鲜卑各部在等不到进一步的商谈之后,开始纵兵抢掠,袁绍他们提前让附近的民众南下,但是民众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而这些民众的南下是袁绍不忍生灵涂炭,而他手下众谋士借此布的一个局,这些民众是那些异族必然会咬的诱饵。袁绍亲自率军断后,果然,敌人咬钩了。首先至此的是鲜卑人,他们往往比匈奴人更贪婪。

藏于流民之中的军队对敌人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若是袁绍不忍心那些好马,让士卒多砍人,鲜卑人这一下会损失更多。

之后是慌乱,民众的慌乱,鲜卑人的慌乱,让已经对其形成夹击之势的袁绍军队措不及防,虽然击杀了大半,降者数千,但逃亡的亦有数千。

老成的匈奴人却不会如此莽撞,他们像一个成熟的狮子,盯着受伤的猎物,只等其无力,便会冲上去撕咬。他们留了数千人盯着袁绍军主力,散开其他人去各地抢掠。袁绍对这种战术很头疼,找对方主力决战,对面纯骑射,军队根本接近不了,而拆分军队同样如对面一样去对战是傻子的行为。

对于这种情况,袁绍只能下令后方先坚壁清野,但是此时已晚,而且临近秋收,这些劫掠成性的人很明白以战养战的战术。

对于逐渐南下的民众,赵大并不意外,偶然一些流窜的数十上百人的异族骑兵袭击百姓,赵大他们都会出击,当做练兵。数次之后,自然有什么八百壮士抵抗匈奴人的传言,而这种事情最终还是传到了袁绍耳中。

袁绍最终还是分兵了,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兵力优势,再加上对骑兵有充足作战经验的麴义在听说匈奴人来了之后也快马加鞭赶到了此地,而且颜良已经带人从背后形成了大包围之势。

决战一触即发,而袁绍却无暇管这些像是民间义士组成的队伍。可能受到赵大他们的影响,而且燕赵之地本来民风就剽悍,所以各种层出不穷的义军都冒了出来,大多都是世家的部曲,而这种颜面对于世家来说挺重要。那些义军可能在大批的骑兵面前不堪一击,但在小部队面前还是能够靠人数优势去击溃,而民间的士气再次高涨,让各城池出兵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迫于无奈,许多城池的守军在只留了数百之后清理着异族的散兵游勇,幸而对面一开始就没有掠夺城池的意思,袁绍苦恼的事就这样被轻轻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