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常山郡,军队的速度才慢了下来,大伙的状态都不是很对,包括赵大。可能是近乡情怯,越靠近那个故地,越是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旧人。
所以赵大特地绕远了路,在天只蒙蒙亮时,带着七百人绕过袁绍军的哨探,在真定县北扎了营寨,距离袁绍和张燕的决战之地上曲阳县八十余里,算是很长的纵深了。此次可能是白跑一趟,但他还是来了。
他们这群人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在大片荒地之中建起的营寨,普通民众早就已经不敢去问些什么。前方的战报一封封地传到后方,前面双方都很保守,甚至起的冲突都不大,赵大在这个阶段让士卒按原址分批回家去省亲,仅留五百人维持日常的情报传递和守卫。但在逐渐的试探中,袁绍军还是摸清了对面的实力,接着便是正面交锋,除了围绕在张燕身侧的飞燕军之外,其他部众一触即溃。力战数日后,张燕却仍在坚持,直到北方传来异族入关的消息,袁绍才明白张燕的依仗,立刻将追击的士卒召回,全力备战着与异族的战争,只能先将张燕这些人抛诸脑后。
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还是赵大,他派人唤回那些回家之人后开始整军备战。同时派往山上和张燕处的人也已经启程,但之后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士卒回来时,带着家眷,虽然只是一个十一二的小伙子。
赵大知道这个头不能开,特别是在大敌当前的现在,可是拒绝这话他说不出口,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在看着他。
“先将你儿子送回城里去吧,等此间事了,我们再去接他们上山。”赵大做出妥协。
那个汉子扭捏着说:“可俺家城里没有亲戚,也无处安身啊!”
赵大吼道:“那便找个地方先呆着,我们这里或许会变成最前线,不能让家人冒险。”
“是!”那人带着他儿子走了,托付给了不到数里后的村子里。
“那俺可不可以带家人上山?”大家都问出了同一个问题。赵大怕的便是如此,但有了先例在前,他点了点头。
“若是俺们此次死了咋办?”一个憨厚的声音问道。那人看到众人的视线都往这边看,略微腼腆地说:“俺回家发现兄长嫂嫂已经去了,只有老母抚养着一个四岁侄子,日子过得颇为困苦。虽然我没立什么大功,但集体的功劳在加上这两年的薪酬,她们俩省省应该够抚养我侄儿成年。”
赵大很仔细地听着他的事,周围甚至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走上前拍了拍那个憨厚人的肩膀:“可以!但你可别想就这样抱着必死的心去作战,尽孝的事,需要你亲自去,谁都替代不了。”
接着,他又对着众人喊:“你们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