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退了,我就追,你追,我就退。
因为秦人知道,晋军无心鏖战,只想安全离开这里。
过了午时,晋军厮杀了半日,饥肠辘辘,根本无暇进食。而秦人马背上随身携带牛羊肉干,可以边打边吃,补充体力。
桓温暗想,王猛说的不错,这苻坚还真是劲敌。扬长避短,妄图通过北人擅长的这些手段来消耗敌手的体力,自己绝不能中计。
他索性不追了,调集连弩手上前防御,让大军原地停歇,保存体力。
桓温望着太阳,估摸着队伍已经脱离了险地,而言川驱逐着秦人也回到阵中,这下就更放心了。
他在盘算,计划再稍稍歇息一会便可缓缓南撤,不给敌人尾袭的空子。
稍稍目测了一下,大军死伤过半,而秦人更多,折损应该近两万。
桓温十分懊恼,此次损失太大了,仅仅对付秦人这一战,就损失三万余众,若是更多的大战呢?
关键是,北方还有鲜卑人、赵人,如果都像今日这样正面搏杀,除非天上能掉下来二十万天兵,而且还要有卫卒这样的能耐,否则,自己的雄心抱负会化为泡影。
这样的硬拼不是智者所为,为良将者,如同善贾者,要能以最小的牺牲博取最大的战果。
要用智,洞察天下形势,要用巧,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比如殷浩趁鲜卑人内乱,北伐斩获颇多,若不是被褚家拖累,应该还能建下大功。
只可惜,这样的机会自己无缘遭逢。
这样的大战今后要尽量避免,除非是和敌人最后决战的时刻,现在则远远不是时候,和敌人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且,自己最大的敌人真的不是北人,是朝中的她!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大丈夫当能屈能伸,还是退兵吧。
一阵隆隆的蹄声传来,又暂时改变了桓温的看法。
刚开始,他还以为苻坚杀来,但仔细一听,这声音从南方传来。大军由远及近,桓温看的真切,委屈而又激动。
又是老四他们!
关键时候,还是这帮患难与共的穷兄弟们!
有了一万以逸待劳生龙活虎的乞活军和卫卒,战场形势陡变,优劣情势倒转。晋军也吃饱歇足,开始反攻,追击着慌忙撤退的秦人。
桓温跨马上阵,不过并非为了杀几个秦兵,而是一直盯着纛旗下的那个年轻的秦人豪雄苻坚。
秦兵四下西撤,唿哨而走,以分散身后的追兵,晋军也各自寻找目标,穷追不舍。
桓温咬定大旗不放,决心要追上这个王猛口中的人物,争取能够活捉之。
但是这次冒险追击,竟然令他身陷绝境……
眨眼之间,已经追出二三十里,苻坚原本是一直向西撤走,料想追兵也就是乘势做做样子而已,并不敢深入。
因为西边是秦人的疆界,沟壑荒丘众多,地险而僻,晋人地形不熟。
哪料,他回头一望,身后竟然有百余人紧紧尾随而来,当苻坚明白过来,是被人识出了身份之后,便让亲兵扔掉大旗,然后向南疾驰,想甩掉追兵。
桓温不为所动,反而一夹马腹,加速而来。
苻坚胯下也是秦地宝驹青骢马,脚力极好,二人又前后追了一炷香工夫,两位主将的亲随慢慢落在后面,直至最后,桓温独自一人追击着前面的三人。
再向前,道路越来越崎岖难行,地势也越来越高,进入了一片山地。盘山而行,七拐八绕,距离越来越近,似乎目标近在咫尺。
桓温忘记了危险正在逼近,打定主意,冒险也要搏上一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现在就是两匹骏马在比拼,桓温回头一看,身后的卫卒已经没了身影,不知甩出去有好几十里地了。
他悄悄拈弓搭箭,将稍稍落在后面的苻坚一名卫兵射落马下,尸体沿着山坡滚落,坠入谷底的涧水之中。
而就在瞄准另一个卫兵时,对方为了护主,竟放慢马速,回身同时射出箭来。
一箭正中卫兵,穿胸而过,而对方的一箭也飞了过来,却恰恰射中了马腿。
驭风马本已损耗了不少脚力,此时又在艰难的转弯上坡,这一箭入肉颇深,剧痛之下,凄厉的嘶鸣,不由自主的曲起前蹄,恰又撞上山道旁的一处顽石,摔倒在地。
而桓温只顾盯着前面的苻坚,战马摔倒,他猝不及防,被甩了出去,骨碌碌顺着陡坡滚落下去。
刚开始,他还想顺手抓住地上的林木,可尽是瘦枝枯木,根本不起作用。一瞬间,斜坡变得陡峭,他几乎直着就滚了下去。
“嘭”一声,桓温的脑袋重重砸在石壁上,天旋地转,昏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