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他自幼深得舅舅家的偏爱,当初苏峻叛乱,舅舅抛下皇兄,唯独带上自己逃出京城。
多少年了,当他明白了其中深意后,更是对舅舅家心存敬畏和感激,不愿意当面拂逆两位舅舅。
“既是舅舅力主,何爱卿也赞同,那朕也不便再说什么,就依舅舅之意。诸事以稳妥起见,谨慎为主,既要保家国安宁,也要善保自身,不轻蹈险地。”
“谢陛下挂怀,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大事已定,就散朝吧,下一次朝会就免了。”
康帝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
十几日之后,拿下南阳郡的消息就传至建康。
庾冰春风满面,心气飞扬,接受一众臣僚的恭贺,而当初反对出兵的司马昱兄弟则心中不安。
康帝照例没有临朝,但对庾冰上奏的奖劝有功将士的请求爽快答应了,一律照准。
此战首功当然是庾翼,在征西大将军前又加了个头衔:持节。
这两个字意义非凡,意味着庾翼在阵前可以处斩将军,无须事前奏报。生杀予夺,谁不畏惧?
在任职名单上,戴开继续担任南阳太守,而率先入城的庾爰之也赫然在列,担任南阳参军兼守将。
清单中还包括长长的一串名字,几乎都是荆州庾翼的僚属还有部分南阳郡官员。
庾冰有些飘飘然,庾翼的功劳就是庾家的功劳,庾翼的兵权更大,自己在朝廷的地位无疑会更加稳固,子侄辈也将在恩荫下踏上似锦前程。
往后,兄弟二人一文一武,朝中谁堪与敌?
此情此景,像极了当初的王导和王敦兄弟!
庾冰没有忘记向何充示好,盛赞他慧眼独具,支持庾翼北伐,收复旧地也该有他的功劳。
不料,何充这次却没有硬怼,反而啧啧称赞,说虽然是一城之得,却让朝野扬眉吐气,此次庾翼功不可没。
这番话让庾冰产生了幻觉,原以为何充必定会以“老夫只是据实而言,并非对你有所偏袒”之类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辞令回敬自己。
难道何充转了风向,是向自己示好?
还有一点,也令庾冰恍惚。
此次出兵,殷浩非但没有表现出踌躇犹豫,反而献计献策,忙前忙后,甚至还冒险率先进城,和戴开接上头。
待确认安全后,他才迎接先锋庾爰之入城,拱手把功劳让给了庾家公子。
殷浩唱的是哪一出?
对于桓温,庾冰却丝毫没有松懈,必欲除之而后快。他腿脚虽残,然思路清晰,这是庾翼给出的中肯的评价,却让庾冰产生了杀机。
剥茧必先抽丝,桓温还有一层保护没有撕却,就是区区三千人的乞活军,他们现在打的是辅国军的旗号。
如今,桓温形同废人,如果再把当初梁郡城下置兄长庾亮于不顾的这帮山匪除掉,那桓温就形同死人了。
这一步大棋,他还需要褚蒜子帮忙!
庾冰的志得意满,正是褚蒜子愁绪满肠的时候。
庾家风头更盛,已经成为自己野心路上最大的障碍。
她只能暂时蛰伏,拉拢殷浩估计已经让庾家不悦了,万一过火,庾冰一怒之下,会不会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傻事。譬如凭着庾翼的兵威,举兵入宫,来个废后之举什么的。
中朝皇后贾南凤,就是那样被杀的。
她相信,褚家会成为参天大树,但现在还是刚刚栽种的树苗,还要殷勤的灌溉和呵护。
和庾家相比,灌溉所需的皇恩雨露会源源不断,一点也不用犯愁。但褚家最大的软肋就是没有军功,当然也就没有兵权。
父亲褚裒靠着国丈之尊担任了军职,但从未领过兵打过仗,本身已觉得底气不足,而两个弟弟目前又不便公然封官。
褚华刚毅勇猛,有手段,一定要加入行伍,占据军职,一步步培养为褚家的卫青。
自己说了不算,至少现在不算,除非自己不是皇后,而是太后!
内心里突然冒出这个想法,褚蒜子花容失色,芳心一颤。太后就意味着皇帝驾崩,聃儿继位,否则,何来的太后?
对于康帝,褚蒜子从来就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夫妻感情,嫁入皇家本就是冲着吴王妃的身份而来。
至于琴瑟和鸣,凤凰于飞,郎情妾意,如胶似漆,那是成帝和成皇后的专利。
每次看到二人情谊缱绻,内心里除了羡慕就是恨,恨他们高调示爱,恨康帝只修仙道不问人道。
多少次,在宫外众星捧月前呼后应般的耀眼光环下,回到宫里却要独守空窗,辗转难眠,这份活死人的孤寂谁人能懂?
这容貌,这肤色,这风情,再不行乐,就是辜负光阴,而光阴也会惩罚自己。
她还记得,嫁入皇家后初尝男女情爱时的愉悦,害羞,紧张,疼痛,刺激,窒息,释放,让人沉溺,又欲罢不能。她想春风几度,只可惜意犹未尽,吴王已昏昏睡去。
生下司马聃后,吴王便偃旗息鼓,似乎完成了雄性的历史使命,不再和自己亲密了。
这种心里上的愉悦和肉体上的快慰,已经失去了多年!
————————————————
后世杜牧诗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说的是深宫怨女,褚蒜子却不尽相同,各位书友不妨自己猜猜看,顺便发表评论,给予宝贵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