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舒心了
捷报,何来的捷报。
“辽东大捷。”
王德快步走上来,大声说道。
这一刻里,大殿内的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幻听了。
辽东怎么可能大捷?
此番秦怀道带去的,不过就是六万新兵,面对十万高句丽精锐,能不败就已经不错了,怎么可能取得胜利呢。
这个时候,大殿外,一个看上去有些脏兮兮的校尉在几个禁卫军的护卫下走了进来。
唐王和几位大唐老臣的目光,齐刷刷的落在这校尉的身上。
行伍出身,他们自然看得出来,这校尉怕是一路从辽东赶回来,中途都没有过多的休息。
“辽东大捷,七月初六,晋国公率部与高句丽主力决战于平州城北,最终,我唐军取胜,全歼高句丽十万大军,斩杀高句丽主帅。”
那校尉走上前来,单膝跪地,双手高举着那装着战报的竹筒,朗声说道。
这一刻,大殿内,一阵倒抽冷气的声音。
哪怕这些老臣们都曾见过大世面,都在战场上滚打过,但是,当听到这个战报的时候,还是被震撼到了。
“七月初七,晋国公亲率特战府一千军士,于夜色下奔袭营州城,以四死五十伤的代价,全歼营州城高句丽驻军九千余人。”
那校尉继续说道。
此时此刻,唐王等人,就像是在听天书般。
哪怕就算是天书,都不敢这么写!
以六万新军打十万高句丽精锐,最后还全歼了高句丽,连同斩杀了高句丽主帅。
接着,又是以一千特战府的军士夜袭营州城,又是以微乎其微的伤亡,全歼了近万的高句丽驻军。
这已经不是奇迹,而是神迹了。
大殿内,死一般的安静。
不知道过了多久的时间,魏征最先开口了。
“天佑我大唐,天佑我大唐。”
“天佑大唐。”
接着,李靖喊道。
“天佑大唐。”
所有人都喊道。
唐王终于醒过神来。
“天佑大唐。”
他心中默默的喊道。
哪怕这场战争有些匪夷所思,但是,没有人对这份战报生出任何的怀疑。
那个年轻人,从他入伍那一日起,就在不断的创造着奇迹。
别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这里,却未必不可能做到。
“辽东大捷,如此以来,纵然是草原有变故,我们也有了回旋的余地。”
李靖面带着笑容说道。
“是啊,草原那边出变故,总退一步来处理,可辽东不同,辽东若是丢了,再想拿回来,便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不得不说,晋国公真是我大唐的福将。”
尉迟敬德笑着说道。
一时之间,这原本气氛内,气氛稍稍舒缓下来。
唐王的脸上,难得的又有了笑容。
此时,唐王的心中,百种滋味。
一边是自己的儿子,一边是自己的女婿。
可两个人的表现,却是天上地下。
他一面愤怒,一边却欣喜,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
辽东大捷,史无前例的大捷,此战之后,高句丽元气大伤,接下来,大唐便具备了征服高句丽的条件。
只要秦怀道挥师东进,跨过辽河,哪怕无法彻底灭亡高句丽,也足以打断高句丽的脊梁骨。
在所有人中,李靖无疑是最冷静的,也是看的最深远的。
此时,他的所想的,也跟其他人不同。
“目前,晋国公在哪里?”
他心中猜测着,看着那校尉问道。
听到李靖的询问,唐王等人看过去。
“末将离开辽东时候,大帅已经带着麾下一万余骑兵离开营州城,赶往草原了。”
那校尉如实的答道。
听到这校尉的回答,李靖微微点了点头。
自己的猜测果然没有错。
看来,不仅是自己提前看出了魏王的问题,秦怀道也同样看到了。
或许,秦怀道匆匆跟高句丽大军发动决战,也是出于这方面考虑。
而秦怀道这个时候带着一万余骑兵赶往草原,自然是去驰援魏王和英国公了。
想到这些,他心中不由的一阵感慨。
那个年轻人的战略意识,以及目光的深远,真心是超越了大唐绝大多数的老将,甚至赶超了他。
真的是上苍庇佑大唐,竟然让大唐出了这等非凡的年轻人。
有这个年轻人在,未来数十年,大唐四方将无虑。
周围的那些国家,怕是要在大唐的军威下,瑟瑟发抖数十年了。
“晋国公善于骑兵的长途奔袭,算算时间的话,这个时候,应该快到阴山了,既然他到了阴山,纵然北方有大变故,他也足以稳定住局势。”
李靖望向唐王,开口说道。
在座的这些,都是经历过血雨腥风的老狐狸,只片刻的时间,便已经想明白了一切。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百种滋味。
欣慰的同时,又是无尽的感慨。
尤其是唐王,心中的怒火,心中的烦躁,瞬间的消失的无影无踪。
虽然秦怀道只带了是一万多骑兵,但是,在他看来,只秦怀道一个人,便抵得上数万骑兵了。
有秦怀道在草原上,那么,草原上乱不起来。
哪怕自己那不成气候的儿子闹出多大的乱子,秦怀道也能够给他收拾好残局。
“此战后,我老程算是心服口服了,只说这大局观,这战场的预判,放眼大唐,怕也没谁能比得过那臭小子了。”
程咬金满是感慨的说道。
“话虽如此,可他终究不是神仙,他在前面拼杀,给大唐解决了所有的麻烦,咱们总不能在后面看热闹,什么也不做吧。”
魏征说道。
众人听到魏征的话,皆是点头。
“上阵亲兄弟,该是让程处默动一动了,让他尽快抽调所有可抽调的骑兵,赶往阴山吧,我若是猜测不错,晋国公定然会赶往阴山,在那里驻营。”
李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