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太子太保,为朝中重臣,因林远清一案而被牵连入狱。
直到平定李嵩伪燕的那一晚,杨岳亲自前往廷尉狱中,将他救出。
过了一会儿,才有人期期艾艾的说道:“杨将军挽狂澜于即倒,于国家有大功劳,丞相之位当仁不让。”
冯弘见有人突然推举杨虎城,心里开始着急,开口说道:“三公子,皇上多次谈及,曾在李嵩作乱前,写过发带诏,并言涉及皇位传承,这诏书可否让我等看一下?”
杨岳犹豫着,“发带诏兹事体大,我觉得诸位还是再劝一劝皇上为好。”
冯弘又道:“毕竟事关皇位,三公子何妨先让我等一观。”
“既然如此,好吧。”杨岳一脸不情愿地从衣袋中取出诏书,递给他。
其他朝臣也围了过来,开口念道:“今李嵩作乱,欲行谋逆。朕特令杨虎城袭爵,以赵王之名平叛。朕本为权臣所立,得位不正,且年幼愚钝。赵王若能匡扶宇内,朕愿以皇位禅让。”
厅堂内再次陷入寂静。
“三公子,这可确定是皇上亲手所书?”
“皇上便在林府,诸位明日前去求证就是。”杨岳答道。
“禅让一事,暂且不提。”冯弘再次开口,“杨将军袭爵赵王一事,可先行落实。况且……”
众人见冯弘欲言又止,问道:“况且何事,冯大人有话直说。”
“况且国不可一日君,依某看来,杨将军当以赵王之名临朝监国!”
众臣面面相觑。
杨虎城也坐不住了,出言反对,“军事方面,某还能勉强处理。但朝政事务,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怎可监国?”
“杨将军切勿妄自菲薄,先不说有诸位朝臣辅佐,只三公子这几日的表现,就足以撑得起朝堂。”
“说起来,这次平叛功臣还没有得到应有封赏,此事也不能再拖下去了。”
“依我看,杨府两位公子,皆平叛有功,当入朝为官。”
众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态支持。
直到杨岳出言打断。
“不论是袭爵还是监国之事,这些事务皆得丞相来操办,所以,大家还是先推举丞相吧。冯大人学贯古今,又曾为林大人仗义执言,足见品德高尚,足以当得丞相大任。诸位大人怎么看呢?”
在座的朝臣中,确实以冯弘位高权重,所以纷纷出言支持。
“既然如此,明日核实过发带诏的真伪后,诸位大人可以先将父亲袭爵、监国,和冯大人进位丞相的诏书拟出来。”
“然后林大人平反,此次平叛的封赏,皆要在这一两日定下。”
“以后父亲监国,皇宫中的玉玺便暂时移至赵王府。时辰不早了,各位大人先回去休息吧。”
诸位朝臣也异议,纷纷起身告退。
杨岳也告别父亲,向自己的院落走去。
路过林紫铃的小院子,月光下,秋千正随着微风轻轻摆动,鲜花也正开得灿烂。
在这里站立片刻,杨岳才转身离去。
并没有直接回到卧室,而是来到了书房。
先将二哥杨云的信收好。
又轻轻拉开书桌下的抽屉,一条发带静静躺在里面。
这是从李嵩府邸中搜查出来的,同样是刘安写给杨虎城的发带诏,但没有关于禅让的部分。
杨岳又从怀中掏出一封信,轻蔑地笑了下,随手扔进抽屉里。
这是一封表态赞同李嵩以燕代越的信,写信人正是杨岳从廷尉狱中救出的冯弘。
是的,这个在林远清一案中仗义执言的太子太保,没能坚持到最后。
所以杨岳有了他的把柄,刚才厅堂中不过是两人演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