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的季节。
京城却一片肃杀。
三辞三让的戏码已经演过,李嵩终于选定良辰吉日,登基大典近在眼前。
为了防止生乱,京城开始戒严。
城内暗探密布,但凡有出言质疑者,尽皆被收押。
被指控阴谋叛乱的人,被处以极刑,京城人人自危。
只是,过去的千百年来,这样的事情从未间断,不少人已经接受了现实,默默等待着改朝换日的那一天。
只是看似可控的局面下,暗流正伺机而动。
虽然李嵩也将大多数地方官员换成自己的亲信,但毕竟控制有限。
一大批被排挤出官场的人,在各地学院宣讲,反对李嵩的倒行逆施,舆论引导下,反对声大有压倒之势。
江左叛军的攻势也越发猛烈,南都岌岌可危。
李嵩不得不启用之前参与叛乱的禁军统领宋安,派出五千禁卫军,前往江左平定叛军。
又派出五千人,前往各地抓捕乱党。
在城北的一座宅院里,杨岳写完信招进来一名护卫,“通知父亲和兄长可以出发了。这里是平乱禁军大小统领的名单,也一并送给他们。”
护卫离去后,又转身拿出另外一封,向王元说道:“给叛军传个信,南都的包围可以撤掉了,所有人撤回江左。军士也用不着遣散,等这边腾出手来,大哥会前去整编。”
“好。”王元接过信,说道,“昨天又有两家酒楼,一家商铺被查封。”
杨岳心知这是免不了的事,相府的耳目也不见得都是傻子,总能查出来几家杨府的产业,“这个当口,先不急着赎人,先给官府的小吏、狱卒塞些银子,把里面的人照看好。”
将事情安排完,杨岳又巡视了一遍这处院落。
原先的主人也因为林远清一案被牵连,举家迁出京城,这处宅子空了许久,被杨岳买了过来。
虽然比杨府小了不少,但好在远离闹市,也是个三进的院落,成了安置护卫最多的地方。
巡视过一遍,看着供应还算充足,军士们士气也还高昂,遂放下心来。
清晨,沉睡中的京城被一阵阵庄严肃穆的钟声砸醒。
百官身着朝服,在东方的晨曦中缓缓走入皇城。
直到旭日初升,李嵩头戴冕旒,身着皇袍,出现在皇庭之上。
百官跪地,山呼万岁。
接着派出官员祭祀天地。
一系列繁琐的礼仪直到傍晚方才落幕。
随着一道道宣布改元、大赦天下的诏书发布,初生的燕国取代了腐朽落寞的越国,京城的大多数人好像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
宋安领着禁军行至一处桥边驿站,从随行的军士口中得知,此处就是丞相黄袍加身的地方。
春日傍晚,随着气温下降,竟有些萧瑟之意。
自从上次受李妃胁迫,不得不迎回刘善,便知自己在李嵩手下再出头之日。
这次要不是李嵩忙着登基称帝,没有可用之人,才不得不让他领兵出征。
眺望着桥的另一方,那边似乎有阵阵烟尘飘散而起。
突然而来的变故,不止让普通士兵一阵慌乱,也震惊了一众将领。
宋安一阵怒喝,军中方才有所反应。
军鼓响起,军士们乱手乱脚地布置起防御。
片刻后,三十多位骑兵,身着轻甲,疾驰而来,好在桥头布防的军士,已经集结起军阵。
盾牌高举,长枪如林。
喧哗声中,桥边已经接敌。
来袭的骑兵人数并不占优势,但丝毫没有畏惧眼前的禁军。
先是五人加快马速,越众而出,甩出几道铁索,当着禁军的面,硬生生将拒马拖走。
紧着一阵箭雨袭来,禁军防线出现了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