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宁家人认出自己,宁致黥了脸,混入了宁家的军队中,一待便是四年。
前宋一七一年冬,澹台离在一片寂静寒冷之中诞下一子,寒夜,屋内没有炉子,剧痛险些让她昏厥,但她努力保持自己清醒,忍着痛将孩子抱到床前。
窗外是三尺寒雪,屋内传来令人心碎的啜泣声:
“宁致,你个混蛋,怎么还不回来……”
她给孩子取名宁旋,是希望宁致可以凯旋,母子两人相依为命,那个冬天靠着存起来的粮食为生,饥一顿饱一顿,来年回了春,便依赖织布做衣维持生计。
开始是十分难的,但后来村里人似乎是觉着她不容易,便格外照顾着她,家中有复杂点的针线活都交与她做,日子过得也不算太窘迫。
……
前宋末年,统治者已无力朝政,起义声不断,宁烨瞅准了这个机会,以江南商业大家苏家为主要经济来源,从江南开始,掀起了起义。
宁烨的算盘打的实在高明,眼下朝政被控制,只要宁家按住兵权,起义从江南打来无疑势如破竹,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若是宁家直接在长安对皇权下手,不仅宁家长时间控制皇权的消息会暴露,还会落得一个“篡权”的名号,遗臭万年。但是如果宁家的起义军从江南打起,长时间受压的百姓定会视宁家为英雄,这样一来,便是两全其美。
但宁烨忽略了最重要的地方,他怎么也想不到,宁致,才是这场局中最大的变数。
……
前宋一七五年夏,宁烨发起起义,起义军从江南打起,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便打到了长安。
澹台离得知消息后,知道城郊的村子不能再待下去了,于是带着孩子进了城,她知道,战乱之中,受苦的必然是百姓。
……
“姑娘,你在这儿站半天了,干什么呢?”一老者向澹台离问道。
澹台离站在一座酒楼之下,正疑惑着,见有人向她说话,便问道:“爷爷,这里不是澹台府么,怎么……还是我记错位置了。”
“这里以前是有个澹台府来着,可后来不知怎么了,府里的人一下子都不见了,说是搬去其他城里去了,再后来就盖起来了这酒楼……”
忽然一只手抓住了她的胳膊,她惊慌的扭过头,随即是惊喜的语气:
“爹?你……”
澹台翊做了个禁声的手势,拉着她向一处客栈走去。
关好门和窗,确定周围安全之后,澹台翊讲起了当年的事。
……
“我是侥幸逃出来的,否则我也会死。”澹台翊说着。
“宁家……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母亲他们,都不在了……”澹台离站了起来,马上又跌坐在床上,竟哭出了声。
澹台翊摇头叹息着,忽然注意到澹台离身边的孩子。
四岁的孩子依附在澹台离身边,瘦小的身子惹人怜爱。
“这孩子是……”澹台翊问。
“宁致的……”澹台离擦干泪,看着孩子勉强基础一点笑容。
“阿离,我们走吧,离开这儿。”澹台翊劝着。
些许沉默之后。
“我还想等等他……”
……
宁家的军队攻破了皇宫,此时,宁烨已将皇帝斩杀,他从寝宫走出,一步步走到皇宫前。
他让士兵们都留在外面,自己只带了六人的精英,为防止皇宫中有突变,但这六人的战斗力却极其恐怖。
到了皇殿门口,看着大殿中央摆着的龙椅,宁烨仰天狂笑着,突然,笑容凝固,一缕血丝从嘴角溢出。
一柄剑刺穿了宁烨的心脏,宁致凑在宁烨耳边说道:“哥,小时候你总抢我的东西,该轮到我抢一回你的了吧。”
说罢,抽出刀,宁烨的身体倒下,血液从胸口流出。
宁致收起剑,看看身后的五个精英,转身向皇宫门口走去。
看着排列整齐的士兵,宁致拿出一枚令牌,所有将士皆下跪,拜之以礼。
宁致对着身后的五人道:
“灭了宁家,不留活口。”
于是宁致以宁烨弟弟的身份登上了龙椅,从此权倾天下。
……
宁致成帝的消息传到澹台离耳朵里时,她欣喜若狂,对着四岁的儿子喋喋不休,可当她满怀欢喜的时候,一卷圣旨彻底击碎她的心。
她永远记得里面的一句话:
“……苏家长女苏氏,即日起为大宁朝皇后……”
澹台离没有哭,她转身看向自己四岁的儿子,道:“儿子,以后咱不叫宁旋了,咱改名,叫澹台子。”
澹台翊看着女儿,想说什么,却不知怎么开口。
“爹,走吧,我们去洛阳。”
澹台离一直都以为是宁致背叛了她,但他不知道,皇后苏氏,并不是宁致本愿。
曾经宁烨与江南苏家合作时,苏家提出一个要求,要让苏家的长女成为皇后,宁烨没有答应,只允给苏家一个大官。后来宁致找到他们,愿意答应他们的请求,只要宁烨死,于是苏家在宁烨的士兵上动了些手脚,而宁致当上皇帝后,也履行了当初的承诺。
……
后来,宁致去过他和澹台离以前住的屋子里找过她,但屋内早已落满灰尘。
他翻遍了整个长安,也没有找到澹台离的一丝消息。
……
宁历二年,澹台子已经开始和母亲学剑了,他们居住在洛阳城里,而澹台翊不喜欢喧嚣,隐居胧山。澹台离仍是织布做衣裳,挣得钱也够两人花了。
而宁致,则日夜思念,时不时捧着一柄剑发呆,对朝也是浑浑噩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