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这期间,樊小宏曾利用自己副主编的权利,借口留个纪念,用相机翻拍了这张照片,当然,这件事主编也知道的,所以一旦樊小宏把这张照片交给中情局的话,那在未来某一天中情局公布了这张照片,那他樊小宏间谍的罪名也就算是坐实了――只怕到时候,他父母出面,跪求周总理都救不了自己。
于是樊小宏只好搜罗了一些相对而言不太重要的情报,再混上一点自己“推测”出来的战斗机数据,一起交给了中情局,不过中情局的答复来的很快,大概意思就是你别拿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糊弄我,我知道以你的位置和能力不可能只搞到这些情报,如果你再这样敷衍了事,或是胡编乱造,那我们就要把你列入“不愿配合”的情报人员名单里,找机会把你的信息公布给中国了。
这让樊小宏一时间寝食难安,直接把照片给中情局是断然不可以的,他可没那么蠢,但是很快,他察觉到了一个细节:自己向中情局提供的情报虽然算不上什么绝密级别的,但是被列入机密级别肯定是绰绰有余的,但是中情局居然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情报不准确,那就说明他们一定也在601所安插了眼线――他可是听说过,601所里有很多海归的专家和台湾省的技术人员的,想到这里,樊小宏心生一计,连忙找来硫酸纸和绘图工具,把照片里的战斗机线图复写到了一张a4纸上,并且还大概标注了一下尺寸,然后在备注里写明自己没有拿到底片,但是曾经依照照片内容复制过这样一张线图,本是用于杂志封面的云云……这样一来,自己的嫌疑基本就洗脱了――这只是一张普通的线图,只要见过歼12的人,稍微有点绘图经验的,都能照猫画虎的画下来,这样即便以后国安的人调查歼12泄密事件,也只会查到成飞,和自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了。
而另一边,临时借调到601所的周志光也同样接到了中情局的任务――中情局想获得关于目前停放在601所的这架新式战斗机的所有情报,以及关于解放军空军秘密组织试飞大队的消息。
周志光原本是浙江省人,40年加入了国民党,后来一直在韶关飞机制造厂工作,后来蒋完人败退台湾,他便作为高级技术人员志愿跟随蒋完人去了台湾,再后来台湾解放后,见大事不妙的他干脆编造了自己的经历,说自己加入国民党是为了找个工作糊口,去台湾也是被老蒋裹挟的,自己一直都是盼望祖国统一,盼望台湾解放的;恰逢当时新中国需要高级技工,在政审之后,周志光先是被调动去了611所,担任高级技工,随后又被调动到了601所,而他也因为曾经是国民党党员,而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为了一名皿煮党派人士。
起初,周志光也是安于现状的,反正国家对于高级技术工人的待遇很好,他吃穿用戴比起在台湾时要好上不少,不过人的贪欲总是穷尽的,很快他就被当年中情局安插在台湾的间谍联络上了,希望通过他来获取611和601所的情报,并且承诺提供情报的奖励将会是硬通货的黄金,而周志光也不是傻子,进入601所的五年多时间,他一边努力往上爬,一边向中情局提供了一些相对不是很重要的情报,倒也是赚了不少;而对于歼12这款战斗机,碍于职务和工作,其实周志光也知之甚少,除了在组装的时候见过几次零部件,略知一点飞机的数据外,至于具体的性能,自己也是两眼一抹黑。
不过这并不妨碍周志光赚钱,反正601所知道歼12的人也不在少数,自己就算泄密了,一时半会儿也没人查得到自己,于是他说一半藏一半,把歼12的大部分尺寸数据也泄露了出去,当然,关于“试飞大队”,周志光也是略有耳闻,他在情报里写到:“……空军组建了约百余人的飞行大队,进行了保密程度很高的训练,据说试飞的就是下一代的新式战斗机。”
写到这里,他想了想,
又把“据说”二字划掉了,然后备注了一句:“飞行大队试飞的战斗机是进口的下一代先进战斗机,大概数量至少有两个大队,我认为来源应该是苏联方面,而601所研制的代号歼12的战斗机大部分使用成熟的技术源应该是苏联,601所只是负责整合组装和设计工作……而负责引进技术的,就是装备部的曹小强。”
就这样,周志光和樊小宏,以及其他间谍的情报很快就汇总到了中情局,拿到这些证据的约翰等人很快就分析出了其中的疑点――根据他们得到的情报,苏联确实在研制米格21的后继机型,但是目前这款战斗机还没有组装完成,那么这个所谓的试飞大队到底飞的是什么战斗机?另外,根据这些间谍提供的情报,这款代号歼12的战斗机的尺寸和约翰最初的判断基本一致,但是再看看飞机的性能,中情局的人也傻眼了――这么强悍的心梗,别说是苏联人了,就算现在美苏放下成见,一起联合研制,一时半会儿怕也是也搞不出来的,那么中国到底是怎么搞出来的?联系到之前有居住在船厂和军港附近的间谍拍摄下了071型船坞登陆舰的模糊照片,中情局终于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也许我们长期以来对中国军工和科技的判断是有误的,中国虽然曾经一度落后,但是他们和日本人一样,都是一群很聪明的人,二战时期,日本人可是制造过世界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的,依靠的还不是在美国人眼中看上去“薄弱”的工业嘛?而现在的中国在得到苏联和日本的部分工厂设备,以及派往各国的留学生和像是钱学森、卢鹤绅这样的优秀人才,加上六亿人的庞大人口基数……也许一个灵光乍现,真的会另辟蹊径,搞出来跨时代的技术或是武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