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其勋,沈其勋!”
一个瘦高个子的中国留学生小声喊着自己的同学。“苏联的老师已经带着咱们的同学往前走了,你快点跟上啊。”
而这个叫沈其勋的同学则在本子上飞快的记着什么。
“曹选之,你等我一会。”
沈其勋一边回想着刚才那个苏联专家说的话,一边飞快的看着舱室里的设备标注。“咱不能走马观花似的看一圈就回去啊,我得把这些细节全记下来…
…这帮苏联人说话太快了,根本不给咱们时间好好记录。”
“沈其勋,刚才苏联的老师说了,等他带咱们参观一圈后,有的是时间让咱们在船上逛。”
曹选之看到自己同学这忙乱的样子有点哭笑不得。“你忘记咱们老师说的了?这个船咱们随便看,我说咱还是快点跟上苏联的老师吧。”
“是吗?我咋没听到。”
沈其勋挠了挠头。“我还以为就带着咱们转一圈就得下船回家呢。”
“谁让你一直低头记东西来的。”
曹选之拍了拍沈其勋的肩膀。“快点跟上吧,苏联老师说一会还要带着咱们下到舱室里面参观呢。”
“好!”
沈其勋小心的把本子合上,装进了最靠近心脏位置的衣服兜里,又小心的把从祖国带来的钢笔拧好放进口袋里,和曹选之飞快的追上了队伍。
此时,类似的情况出现在了苏联各个工厂和军营里,中国比历史上派出更多批次,更多人数的留学生来到了苏联进行学习,而苏联方面也很大气的开放了大多数地方任中国同志参观学习,这里面的原因虽然大部分是因为中国同志的重要,但是也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苏联人认为中国毕竟还是一穷二白,一点工业基础都没有,就算全敞开了让你学,你回去后也会因为没有基础工业或者设备不达标造不出,学了也是白学,最后还是得买苏联的设备…
…所以苏联的算盘打得可是非常好,可惜他不知道的是,中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工业设备,而此时的中国工业基础以及精密程度,就算是苏联和美国人加一起都比不上…
…所以苏联人这算盘是要落空了,不,何止是要落空啊,只怕苏联人以后还会觉得可惜:“哎,我这帮中国同志学了那么多,却一点设备都不买,太可惜了啊,这是浪费人才啊…
…哈哈哈。”
最后我们在看一下中国的海军官兵,在基本摸透了小强带回来的军舰后,中国方面也抽调了部分海军军官来到了苏联进行进修,毕竟中国海军的底子太薄弱了,就算有好的军舰,但是海洋意识和一些海上航行的经验还是太少,不,何止是少,简直就是没有啊,所以中央干脆大手一挥,把目前各个舰艇的军官抽走一半左右去进修,剩下的再补充新的官兵在中国的军舰上熟悉新舰的性能,这样一来物尽其用,两边都不耽误。
詹竹一之前就在西宁号上服役过,还参加过解放台湾的海战,这次也是第一批次的被选拔到苏联的北方舰队进行进修的海军军官,此时此刻他正站在恰巴耶夫级热列兹尼亚科夫号(Жлзhrkв)的舰艏眺望着远海,在这艘在他眼中堪称“巨舰”的战舰上,他已经生活了快半个月了,也越来越熟悉远航的生活了,而这个时候,一个苏联的海军军官慢慢的走到了他的身边,微笑着看着他,递给了他一个扁扁的锡制酒壶:“同志,海上很冷,喝点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