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说回1951年这边。
这个次元的苏联和中国的关系比历史上亲密多了,在原历史当中,斯大林多少还是对中国方面有些防备的,尤其是在中国在朝鲜赶跑了“联合国军”,打破了美国不败的神话,为所有共产主义国家提了气以后,斯大林非但没有更放下心来,反而却被中国的各种要求工业军事援助而吓得愈发谨慎,愈加的对这个小兄弟不放心起来。
但是在这个次元,中国方面一直韬光养晦,别说买武器了,就连工业设施啥的也绝口不提;而且近两年来从中国方面没少给苏联提供西方的军事、科技、政治方面的第一手近乎是绝密等级的情报以及提供给苏联大量的急需的物资,如此一来甚至弄得斯大林都忍不住几次提出:“要不我给兄逮你点工业设备啥的?你这样自暴自弃可不好啊,起码你得自己生产点枪炮能自卫啊?”
但是中国方面则一直很光棍的表示感谢老大哥的设身处地的为我考虑,但是俺觉得只要有原子弹就可以了,大不了谁打我我就自爆…
….好吧,这是个玩笑,不过此时此刻,苏联对中国的态度比起历史上可是180度的大转变,甚至于周总理访问苏联的时候,苏联方面给予的接待规模也是最高规格的,是的,是在所有共产主义兄弟国家中最独一二的高规格。
而此时在苏联的黑海造船厂,几十名中国的留学生正在苏联老师傅的指导下在干船坞学习着大型舰船的组装和制造。
“这就是为什么军舰需要这样的特种钢材了。”
黑海造船厂的一个老技术专家摘下了厚厚的眼镜放进了上衣口袋里,随手合上了自己的笔记本,微笑的看着眼前这些认真做着笔记记录的中国同志。
“老师,我觉得苏联的军舰的确很大,战斗力的确也非常强大。”
一名中国的留学生发问。“但是为什么苏联不制造航空母舰呢?”
“航空母舰不过是活靶子而已。”
这位老专家摇着头说。“我亲爱的中国同志,你们犯了一个误,不要唯美国论,那帮美国佬掉入了一个误区里,他们误的认为航母最重要,认为可以靠那些活塞舰载机来打赢一场仗,但是这种想法太幼稚了。现代战争证明,一艘潜艇可以轻松的猎杀掉比他吨位大十倍的航母,而航母上的飞机根本没办法进攻潜艇,只能眼睁睁的跟着航母一起沉浸海底,也就是说,在现代战争里,航母就是海上的铁棺材,谁一门心思的想搞这个东西,谁就是想把自己的海军完全葬送在海上。”
这名中国留学生若有所思的想了想,点了点头。
“你们一起的留学生还有在402厂(北德文斯克北方机器制造厂)学习制造潜艇,也许他们能更加理性的明白潜艇的重要性。”
这个苏联老专家摇了摇头,这个经历过二战的老人自然不知道后世的苏联被美国航母各种威吓的“历史”,还是沉浸在潜艇敌论中法自拔,当然,十几年后,他还会沉浸在导弹敌论中。毕竟历史上,虽然斯大林同志曾经下达过建造苏联级战列舰、斯大林格勒级战列巡洋舰和航空母舰的要求,可这个计划过于宏大,超越了当时苏联的国家实力和需求,而偏偏斯大林同志还没有等到他的计划完成便在1953年去世了,接任的赫鲁晓夫同志固执的认为,在核武器面前,一切航母都是铁棺材。只有战略导弹才是第一优先的。所以在这种政策下,能运载核武器的核潜艇自然成了最爱,而航母由于政治上的不正确,只能退居一旁。后来虽然赫鲁晓夫下台了,可核潜艇优先的政策还是留下来了,一旦提起兴建航母,一帮子领导们就担心航母会和潜艇抢资源,自然各种阻挠,海军也只能打着为潜艇提供保护,搜索对方潜艇为名,发展了莫斯科和基辅这两级四不像航母,不过与其说这是航母,还不如说是带着阉割版甲板的巡洋舰,莫斯科级“航母”舰前半部为典型的巡洋舰布置,舰后半部则为宽敞的直升机飞行甲板,全舰长189米,排水量14600吨,首舰1962年开工,1964年下水,1976年服役,1995年退役。共可容纳14架ka-25贺尔蒙式直升机,法起降固定翼战斗机(即常规意义上的飞机);而基辅级“航母”基本沿袭了莫斯科级“航母”的风格,除了吨位和火力不同外,搭载了雅克-36直起降战斗机,不过这也是被西方忽悠出来的“杰作”。当苏联方面真正意识到航母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建造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时,这个红色巨人也已经进入了垂暮之年,在建造完成了唯一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后,苏联迎来了他的解体,船坞里的即将建造完成的瓦良格号后来被兔子买回,而留在乌克兰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半成品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则被美国人三忽悠两哄骗的自己拆称了废铁…
…
当然了,这些“未来”发生的事情也只有491工作组的人员才知道,不过他们也提前给这些去苏联学习船舶制造的留学生打过了预防针:“千万别迷信什么潜艇敌论,潜艇虽然重要,但是军舰我们也要造的好,而写不仅要造军舰,我们还要造更大的船。”
所以这苏联老专家的一席话虽然听上去好像是非常有道理,但是在场的中国留学生也都是姑妄听之,毕竟主要还是来学习如何造船嘛,只知道听别人说话自己还没做就先放弃了那多二啊――哎?这可不是在说苏联啊…
…
与此同时,在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造船厂,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的首舰斯维尔德洛夫号已经结束了试航,正返回造船厂进行一些修整,而数十名在波罗的海造船厂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也有幸登上了这艘在当时看来颇为高级的巡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