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谈判?求和!
乾隆现在真的是气得不行。
这朱道桦太可恶了。
哪怕他真的想要劫掠江南诸府。
那也不能就这么弄到全天下都知道啊。
这下人家会怎么评价他爱新觉罗.弘历?
暴君?
无道昏君?
我十全老人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可恶。
太可恶了!!
首先劫掠肯定是不能去劫掠了。
而且乾隆打了这么大的一个败仗。
乾隆现在也觉得不能用常理去推断朱道桦和他麾下的明军了。
来个北弟南兄,扬州之盟什么的。
还要啥自行车。
众臣没有回话,刘墉也重新低下了头。
朱道桦这边肯定是在酝酿、准备第二次战争,最多两三年,就会挥师北伐。
虽然很愤怒,但看起来还没有到被气死的地步。
“他要江南...”刘墉看了看乾隆,“还要名声。”
“皇上英明!”
乾隆站了起来,扭头背向众臣,盯着身后墙壁上的富春山居图。
乾隆抬起手,看着自己枯瘦的手臂。
“罢了,罢了。无非卧薪尝胆而已,不过....”乾隆转过头来,“这只是谈判,不是求和,更不是认输!明清之间也不可能有触及到双方关系的谈判,只关于...此战善后之事。”
刘墉高声说道。
现在是公元1791年,历史上的乾隆还能再活蹦乱跳个九年呢....
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幅画。
就在乾隆在大发雷霆的时候。
此前每次南巡江南,他都会把这幅画带上。
而且京师距离漠南、满洲都相当近。
他们的家眷、财富,可都是在京城之内的。
文字狱掀起的腥风,可依旧让那些儒生士大夫噤若寒蝉的。
这大清朝的国族就是八旗。
上面已被他盖上了六十多个私戳。
但如果没有汉人士大夫的支持,他们也不可能安稳的统治汉地一百余年。
所以这一点乾隆也不能赌。
另外更加让乾隆愤怒,或者说是恐惧的是....
“未必,但是....大清赌不起了。”福康安道,“赣北一败,包衣军几乎全部覆灭,除少数逃回到江宁的之外,其余要不阵亡,要不被俘。陕甘绿营也是如此,现在能够拿出来战的大军只剩八旗了...”
换句话说。
其实也是有点因为面子上的事。
一个让全场的大清朝君臣倒吸一口凉气的消息从北方快马加鞭传来。
但如果他现在被气死了,那有可能背黑锅的那几个重臣可不就成为顾命大臣了,还能更进一步么。
因此。
乾隆现在也就是只能捏着鼻子缩在扬州城,不敢轻举妄动。
乾隆微微点头:“既如此,那这南下谈判之事,就让你刘墉带人前去了。”
大清朝是绝对会心动的。
现在你想给朱道桦当儿子,人家怕是大概率不会要的。
第二就是里子问题了。
自入关以来到现在,一百四十七年了,再有一百年就是两百四十七年。
刘墉急忙五体投地:“刘氏不敢忘大清天恩。”
这个消息乾隆、和珅、福康安、和琳、海兰察、阿桂等人都目瞪口呆,甚至都有点不知所措。
“皇上,微臣认为,逆明之所以要大张旗鼓,张贴布告,威胁大清,目的...只是为了让皇上与之谈判!”
没有足够多的八旗人口是绝对守不住的。
看的周围的重臣又是担心,心里还隐约有些期待。
时间?真的有时间吗?
刘墉浑身一抖。
日后恐怕...也会是他人攻击之要害,也极易让这位多疑的乾隆皇帝猜忌。
身为汉臣,和大明天子接触....
良久之后。
皇帝驾崩,大军无奈北退。
君命不可违啊。
而且大清现在手头上的筹码说起来也挺让众大清的忠臣,尤其是那些汉人忠臣们心酸——竟然是保证不劫掠百姓。
众臣看向乾隆。
五万八旗,如果有机会能从明军的刀口下救回来。
乾隆转过身来。
何其可笑。
哪怕是南下谈判的。
他们顿时就不由得头皮发麻。
“你是说,朱道桦得到江南后,也会被这柔弱的江南磨灭了英雄气?”乾隆问道。
那么现在当明军的炮舰真的出现在了渤海湾之后。
“至于你刘墉,那也是位极人臣,你刘氏四世皆为清臣,是我大清朝大大的忠臣!”
别说切
断漕运。
乾隆气的内伤都要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