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方桂三等人才的说法,便成了他超凡脱俗,人品高洁的符号。
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一个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的社会,一个当官能为自己谋取特殊利益的社会,把升官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其实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只是,古代的人们,直言不讳,今天的人们会给自己找很多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如果当官只能是做公仆,这样的情况肯定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不过,我们还是回到李方桂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一番话的问题。
其实,李方桂所以当着傅斯年的面,说出这番话,其实是发泄对傅斯年的不满。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以《元气淋漓的傅孟真为题纪念傅斯年,他写道:“孟真好动气而不善于养气,是不可讳言的事实。可是其中一部分是由他办事太认真,和是非观念太强之所致。我想以‘纵横天岸马,俊逸人中龙’两句话来形容孟真,第一句形容他的才气,第二句形容他的风格。”
有人说,傅斯年性格之中,最张扬的就是“霸”,最受诟病的也是“霸”。他铮铮铁骨,坦荡狷介,一改某些知识分子唯唯诺诺、明哲保身之陈习,因此获得“傅大炮”、“傅老虎”、“曹大丞相”等绰号。爱之欲其永生,恨之欲其速死。
傅斯年之“霸”,正视之是担当、是勇气,显示其领导力、组织力;睥睨之是独断、是自负,难免对人对事有偏见、有误会,固然经常占理,不可能每次都占理。何况咄咄逼人,即使有理,也让人难以接受。傅斯年去世后,蒋梦麟回忆:“他心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其中毫夹带别的意思,但有时因此会得罪人。”
怎么说呢,李方桂对于傅斯年的这个“霸”气劲,就特别的反感。
史语所的年轻人,都很怕傅斯年。在李庄时,史语所每天下午五时晚饭后,职员都出来溜达,年轻人远远瞄见傅所长过来便跑开。
这也使得李方桂很看不惯。
傅斯年有个习惯,常常扬起他那颗硕大的头,脸朝上深吸一口气。在有些人看来他这是目中人。其实这却是他多年的习惯,或者是身体有这样的特殊需求,也未可知。对此李方桂不是看不惯,而是深恶痛绝。
这些个不满叠加起来,李方桂便来了这样一次总爆发。
我们应当记得,1929年,李方桂拿到博士学位回国,乘坐的“不列颠皇后”号轮船刚一抵达上海,求贤若渴的蔡元培就派一位代表及时登船,把李方桂接到早已订好的旅馆中。
李方桂住进旅馆的第二天,蔡元培就邀请他到自己在上海的家中做客并共进午餐。
对此,在李方桂夫人徐樱女士的《我与方桂五十年一书中写道:
“船到上海,才一靠岸,就有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的代表到船上来欢迎我们。……第二天就请我们到他府上吃饭。陪客中有很大大人物……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傅斯年……。
有院长蔡元培在,说傅斯年是很大大人物,这里肯定有讽刺成分。须知,那是李方桂晚年的事情,可见,李方桂一直对傅斯年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