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理内阁大库档案的同时,傅斯年还组织领导并亲自参加了《明实录的校勘整理。
193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整理内阁大库档案的工作人员发现案卷中有明朝内阁进呈的《熹宗实录的散页。整理内阁大库档案的工作人员差不多都是明史方面的专家,自然知道北平图书馆藏红格本《明实录正缺《熹宗实录13卷。
有着极强责任感的傅斯年得知此事后,马上做出决定,从这些散页中找到红格本《明实录的缺文,并据此改正《明实录其他部分的脱漏与讹误。
明十三朝实录计三千零四十五卷,正文约二万八千余页,一千六百余万字。《明实录主要是根据明朝档案写成,内阁大库所藏明清档案系原始资料,可纠正官书的讳饰,使人对明清史有一新的了解。而实录系根据档册修成,明代档册多已散佚,则明实录也可说是原始资料。历代修正史,多取材于实录。明朝档案今存世甚少,《明实录可以算是关于明朝历史的最足珍贵的直接史料了,它比《明史具有更加重要的史料价值。
因此,傅斯年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
1930年下半年,傅斯年向北平图书馆洽借《明实录红格本予以晒蓝,费时年余方才完成。而内阁大库中的千余张《熹宗实录散页须逐页装裱,此工作至1932年1月始告结束。
1932年6月,在民国二十二年六月,承兵工署以广方言馆旧藏明实录钞本赠予“中央史语所”。兵工署存广言馆旧藏《明实录,此本仅缺《熹宗实录,是官方藏书中较完善的本子。
待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傅斯年聘请李晋华来历史语言研究所,专门负责校勘《明实录。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助理员李晋华先生到职。李晋华曾就读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是傅斯年的得意门生。中山大学毕业后即入燕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著有《明代勅撰书考及《明史纂修考二书,由燕京大学出版。李先生专攻明史,由他来主持《明实录校勘,自然是合适人选。
明十三朝实录计3045卷,正文约28000余页,1600余万字,决非一个人所能校完。因此在二十三年七月,傅斯年又增聘那廉君、邓诗熙、潘悫三先生任初校,由李晋华任覆校,并兼总负责。
李晋华主持下,按照事先的商定,校勘时他们以红格晒蓝本《明实录为底本,与广言馆旧藏本对校,遇有缺疑,则以北平图书馆藏礼王府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本及史语所原藏朱丝栏精抄本相参校。
如太祖实录,晒蓝本缺卷十四至二十四,此十一卷即据广本钞配,而以北平图书馆藏礼王府本校勘;宣宗实录晒蓝本缺卷一至十二,此十二卷即以广本配补,而以北京大学藏本校勘。
英宗实录广本缺景泰元年正月至五月计六卷,此六卷即以北京大学本校勘。世宗实录广本嘉靖三十七年正月至十二月各卷,审其纸墨行欵系钞配,而钞配者以嘉靖朝他年事写于嘉靖三十七年各月下,实为冒充,这十余卷则是北京大学本钞配全。
神宗实录广本缺万历四年至八年及十四年至十七年各卷,晒蓝本也同样缺失,这一部分也是据北大本校。
1933年春,史语所由北平迁至上海,第二年又由上海迁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