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发掘,李济认为:“殷墟的范围,实超出小屯村境界以外”。
所谓皇天不负苦心人,第三次发掘的成果是很丰盛的,著名的大龟四板、牛头刻辞和鹿头刻辞就是在这次发掘中发现的。
自带有文字的甲骨被发掘出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便是人们认出了上边的字,因为都是碎片,并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或是按照什么规律来书写的。
所谓大龟四版,即四块保存十分完好的刻辞龟甲。其出土自一个灰坑之中。由于这四块龟甲的出土位置接近,因此它们上面记述的内容相对连贯,这对于破译甲骨文以及了解商代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殷墟发掘期间,这著名的“大龟四板”,是在村北大连坑南段的一个长方坑内发现的。
这是四块比较完整的刻有卜辞的龟腹甲,四板之上全是卜询的记录。从第一年的十月癸酉至第二年五月癸亥连续九个月(包括第一年末置闰的十三月),共存二十一条卜辞。
在这四板龟骨上,频频出现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字。这个字出现频率之高,为所有甲骨文字之最,有人认为它是官名,有人说是地名。然而论是哪种解释,代入句子中都不通顺。
董作宾经过仔细对比,第一次提出,这个字应该是今天汉字中的“贞”。董作宾还提出,甲骨文的语法与现在流行的汉语语法并没有太大不同,有“贞”字存在的句子只能是:某某卜某贞。前面的某是干支商王,后面的某就是为商王占卜的人,他们是王朝中最受尊重的人,这些人被称为“贞人”。
在其中的一块大板上,董作宾发现,其上共有六个贞人,分别叫做中、宫、品、允、争、宾。这六位贞人,共同使用过这一块龟骨占卜,从占卜文字上看,前后共经历了九个月的时间。
董作宾对其文例精心研究后,在《安阳发掘报告第三期上发表了《大龟四板考释。
“贞人”是个极为重大的发现,用董作宾自己的话说是“后期甲骨文研究的一个新叶的起头”,郭沫若也誉其为“顿若凿破鸿蒙”。
这个极为重大的发现使甲骨学跨进了一个新阶段,进而确立了“因贞人以定时代”的甲骨分期断代标准。解决甲骨文断代难题的钥匙就这样通过考古发掘出来的完整龟板找到了。
而牛头刻辞和鹿头刻辞所以贵重,也就是因为它们和大龟四板一样是完整的,如同一本有开头有结尾的书。
李济在《安阳一书中说:“虽然这场政治性的干扰很快就解决了,但挖宝的传统观念顽固得很。为此我们中的很多人积极活动,要求中央政府制定一个古物保护法。”
在蔡元培、傅斯年等人的呼吁下,国民政府立法院在一九三零年六月出台了《古物保存法,其中第一条规定:所有地下古物都是国家的财产,任何个人和私家团体都权发掘。
但是,在地方势力割据的政治环境下,安阳乃至全国的古物市场都没有严格贯彻这项法令。
一九三零年以后,以面向欧洲和日本买家为主的洋庄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日本的山中商会甚至曾派员专门坐镇安阳。一块小小的甲骨,有越来越高的获利,这使得盗掘更加猖獗。
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傅斯年和李济等人,一边处理地方矛盾,一边更加紧迫的与殷墟的盗掘者“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