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是幸运的,他从北大预科升入本科是一九一六年夏,而半年后,就迎来了引领北大脱胎换骨的新校长蔡元培。
一九一七年一月四日,严冬的北京,北京大学的大门口,校工们列好了队站在道上静静等着。过来了一辆马车停在大门口,门帘掀开后,下来了一个戴眼镜的瘦瘦的儒雅中年人,沉静地走到了大家面前。
这就是他们的新校长蔡元培。
校工们马上齐刷刷地鞠躬致敬。谁也没想到,这位校长大人马上也脱下头上的礼帽,郑重地向校工们深深地回鞠一躬。这突如其来的动作,简直让大家又是愕,又是受宠若惊。
如前所说,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本身充满了官气,而且官本位的劣习一样不拉。也难怪校工们对校长这个大学衙门里“最大的官”给他们这些听差回礼要感到愕了。
此后蔡元培每天出入校门,当校卫向他行礼时,他照样脱帽鞠躬。
这一“脱帽鞠躬”的寻常举动,很快在北大的校园传开。后来很多北大人回忆说,此举给北大带来的却是强劲的震撼,如阵阵春风,在北大的校园荡漾。
傅斯民早就听说蔡元培这位如雷贯耳的的人物来北大当校长,和很多的北大人一样,可以说是充满期待。听说了“脱帽鞠躬”这件事后,傅斯年久久没有作声,更加对这位新来的校长刮目相看。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是公认的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蔡元培同孔子、墨子、朱熹、老子、王诩、王守仁、陈献章、何子渊、厉麟似等十人,被称为“影响中国历史的十位教育大家”。
毫疑问,蔡元培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而当北大校长的经历,则是他人生中精彩的篇章。
蔡元培对北大的全面的整顿和改革,有一系列的举措,最引人瞩目的是他提出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正如他的一句名言:“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凡是有人的地方,总要有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和观念。对同样一件事,看法也很难没有分歧。要使这些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点,能够在相处在一起,这便是“兼容并包”。不仅仅是求同存异,而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点能够互相包容,进而能够在一起和谐相处。
何为共和,或许共和真谛就是“兼容并包”。
所谓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力。毫疑问,一个社会能实现兼容并包,标志这个社会已发展到了民主社会的较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