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润发卖场,晚上约8点。
丁墨临近下班,在仓库里做着库存记录。
生鲜水果的库存比较难统计,而且出入会非常大。
比如第一天进了2000斤苹果,卖掉1500斤,剩余可能只有200斤。
第二天又进了3000斤苹果,剩余300斤。
而第二天苹果销售中,第一天剩余的苹果卖出多少?
还是只是卖了第二天进的苹果?
时间一长,水果品类一多,10本账本都对不起来。
“黄阿姨,皇冠梨和火龙果的库存,你有核对过吗?”丁墨对着身旁的黄燕萍道。
“皇冠梨收货的时候,就有两箱烂了,而火龙果,是前几天的损耗……”黄燕萍应道。
丁墨一个人要管理几十种水果,难免不能事无巨细。
他匆匆核对了一下,对于黄燕萍的话,并没有太大的质疑。
“黄阿姨辛苦了,今天的库存盘完了。损耗有多少?”丁墨问道。
损耗包括坏果,烂果,客人称重却没付款,甚至称错重量,也算损耗。
“喏,都在秤上呢,大概200多斤。”黄燕萍应道。
丁墨走过去看了一眼,只见两个大框中,堆满了烂香蕉、烂苹果、烂橘子……
“270斤,损耗。”丁墨用笔记在账本上。
至于这样记的意义是什么,他心里也不清楚。
林涛手上的采购账,丁墨手上的库存和损耗账,以及大卖场收银系统的结算账,根本就不可能对的起来。
相互之间的误差,甚至可以达到恐怖的40-50%。
而黄燕萍在大卖场工作多年,深谙其中的“门道”,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除非老板亲力亲为,否认里面的漏洞太大,绝对有可乘之机。
“最近损耗比前几天多了,要多关心一下。”丁墨叮嘱道。
水果入库之后,第一道验货,这种损耗无法避免,而之后的各个环节,都会发生损耗,大多与工作人员有关系。
工作人员如果认真负责,损耗肯定少,如果敷衍了事,好水果当烂水果处理,那损耗肯定大。
丁墨只能根据前几天的数据来推断损耗,希望导购员们尽职尽力,尽量减少损耗。
“主管放心吧,有我们在没事的!”黄燕萍保证道。
“好的,那我先下班了,你们做些收尾工作,辛苦了!”说完,丁墨离开了仓库。
丁墨一走,黄燕萍在晚上一般就是清点库存,为明天的上架做准备。
黄燕萍来到一筐烂水果前,将表面的烂水果拿去,下面竟然藏着不少“好水果”。
她就是以这种方式,蒙骗丁墨,其实损耗根本没有这么多。
这种事,多半是监守自盗,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有时间、有能力做这件事。
“来,你过来帮下忙,我们一起把这两筐水果抬出去!”黄燕萍对着身旁另一位导购员道。
两人吃力地将两筐水果,抬到手推车上,累得够呛。
这种事,见者有份,多一个人就要多分出去一份,人自然越少越好。
与此同时,林涛按照约定的时间,叫了一辆货拉拉,等在大润发北门卸货区。
在夜色之中,这里即将上演一场鸡鸣狗盗。
不多时,只见有三个人,一前两后,推着一辆小车缓缓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