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福的姨夫叫李洪兵,是区委书记的秘书。
这天,区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总动员会,李洪兵代表区委书记宣讲。
按惯例,先讲了一些国内外发生的政治大事,然后切入正题;
“同志们,接市政府通知,原到内蒙去支边的计划取消。改为到江北农场去插场(即到农场去)”。会场坐着都是居委、街办、各局、学校、机关的负责人。
听说内蒙不去了,很多人心里松快了一下。因为到这么远的地方。确实有些下放对象不想去。有些人失踪了,有些人突然重病住院了。其原因大家都心照不宣罢了。
“市里决定了知青下放的地点:一个是京港农场,在黄海边。另一个五河农场要远一些,但都在省内。不会超过400公里。”
会场上顿时议论纷纷起来,互相询问打听这两个农场。
“大家安静,让我把话讲完”李洪兵说。
“市府的知青今年的下放政策是:凡是初高中毕业的应届生,由教育部门统一安排。往届生和待业青年在各居委报名,在刚才说得两个农场选一个。”
接着,他又详细布置了,近期知识青年去插场工作具体的要求和进度。
李洪兵今天觉得情绪不,浑身轻松。
因为,就这么顺理成章的,就把林家豪留在了城市,留在他身边了。原来他这些天一直在头疼这事。是让谁走。但毕竟他还没有正式过继家豪。也不好意思表态。
家福妈请他去议事。他迟迟想推辞。因为他知道家福与凌家的关系。也知道凌夫人的强势。到时如果真要他表态,就难了。
如果他表态家福走,这就得罪了市长。今后万一遇上什么事就不好说了。
但如果表示家豪走,他会很难受,虽说不是亲儿子。但十年的养育之情,已视同己出。这两天晚上,他老做梦,梦见家豪喊他爸爸时的亲热劲。
他迟疑着想推托,最后还是自己老婆硬拉去的。
到了现场。凌夫人已经与家福妈说了一会儿。他以为凌夫人会借征求他夫妻俩的意见而让他表态。他正想怎么说这事。没有想到家福妈说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
前面己说过了。
这正是天下掉下来的好事,所以他高兴之余,便清清嗓子,又多说了几句。
“伟大领袖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请各位回去,多快好省地完成这个光荣而又困难的工作。”
“要告诉将要去农场的知青,要学习董加耕邢燕子到农村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扎根一辈子”。
这时,現场的干部们已经坐不住了。便早早地散会了。
很快,应下乡的知青都已知情了。
在两个农场中选一个,京港农场近,交通也方便。报名的头天,排队报名去京港农场的人都挤破了头。
夏建国哥仨也抢着到各自家所在的居委去报名,结果家福和一初去晚了,名额满了。没报上。
哥仨聚在一起商量。
“怎么办?只有到五河农场的名额了”家国说。
“反正我是不去五河,我只跟你走。”一初说
家福不愁这事,他和女朋友下乡之事,已经成为全市知青的典范了。回去让凌英去告诉她妈。料想这点事凌夫人会搞定的。
“要不让凌英也顺便把一初这点事也捎带了?”建国说。
“不成,凌英妈轻易不会替人办事的。”家福说。
他仨又把凌英找来,说这事。
凌英想说,但看见一初那劲儿,又不言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