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美军唯一能起飞战略轰炸机向北华本土投掷原子弹的地区只有日本本州岛,但目前北华军已在本州岛展开大规模登陆和陆地进攻作战,因此难度极大;
四、北华空军综合实力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一半,但美军航空队需要分出一半力量协助英国皇家空军对付德国空军,因此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和北华军的空中力量是相差无几的,并且北华空军在喷气式飞机的质量上大大超过美军现役飞机,同时,北华空军还在日本列岛、朝鲜半岛、琉球群岛等护卫北华本土的岛链上驻扎十余万防空兵部队,加上北华陆海军协助,因此北华军拥有极其强大的防空力量和空中打击力量;
五、原子弹制造复杂且造价高昂,制造时间漫长,因此无法量产,保守估计,美军平均每月只能获得0-2颗原子弹用于对北华本土进行打击,数量稀少的缺陷使得美军携带原子弹的战略轰炸机一旦被北华军击落就会导致打击计划全面失败;
六、北华军目前已占领美国西北部、中西部、西南部等地,夺取美国城市十多座,控制美国人口超过一百万,如果美军成功对北华本土实施原子弹打击,那美国境内的北华军极有可能对其占领区内的美国居民进行报复性屠杀并对美国本土纵深腹地展开报复性攻击;
七、北华空军对美国本土展开报复性战略轰炸的可行性不高,但北华海军拥有成编制的飞弹军舰和飞弹潜艇,有能力对美国本土用飞弹发射方式进行毒气弹打击、细菌弹打击;
八、美军对北华本土实施原子弹打击,德国则可趁机渔翁得利或对美国趁火打劫;
九、我方并不清楚北华核武器研制工程的进展和水平,如果在我方对北华本土正式实施原子弹打击后的短时间内北华也同样拥有原子弹,北华对美国本土进行报复性原子弹打击的可能性极高,届时,美国和北华的战争会变成互相实施核武器打击的核战争,双方都会蒙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和空前灾难;
十、美军对北华本土的核打击能力只能限于东北、华北、台湾、海南等沿海地区,无法对其西北、新疆、蒙古、中亚、北亚等内陆纵深地区展开,而北华的核基地完全位于最安全的内陆纵深地区,因此美军对北华本土的核打击完全不会影响北华核武器研制进度和水平。
综上所述,美军对北华本土实施核打击的困难度极大、可行性不高,并且有极高可能性会导致北华的大规模报复,并且完全没有把握能因此而迫降北华。
反复研究后,罗斯福总统最终决定放弃了“在提前拥有原子弹的情况下对北华本土实施核打击的计划”。基于这样的原则,美国放弃在实战中对北华或德国使用原子弹以避免引火烧身,自然而然,美国政府手里的原子弹就只能是谈判筹码,同时,自身不打算使用原子弹的美国政府当然不会让同盟国的其他成员国使用,英国、自由法国、苏联、日本,这四方都已被联盟国灭亡掉或即将灭亡掉,显然,这四方渴望对北华或德国使用原子弹的意愿远远地超过美国,而一旦原子弹或原子弹技术被这四方掌握,并且这四方极有可能使用,美国必定就会被祸及。为了美国自身的安全,再加上这也是辽美秘密谈判的条件,因此美国政府在“曼哈顿计划”即将大功告成时对盟友采取了翻脸不认人的卸磨杀驴手段,英法苏日四方参与“曼哈顿计划”的全部人员集体被扣押,使得英法苏日四方希望获得原子弹或原子弹技术的愿望霎那间化为泡影。
“曼哈顿计划”遭到如此重大变故时,“魔盒计划”也一样一波三折。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更多的情报,德国元首希特勒对原子弹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再加上美国难以被联盟国在战场上用常规武器打败,因此希特勒在后期已经彻底把获得战争胜利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原子弹上,但是,用原子弹打击或摧毁美国并不符合张学良的战略构思以及北华的国家利益。基于这样的原则,北华的“金乌计划”在“魔盒计划”后期慢慢再次脱离出来,使得“魔盒计划”后期在表面上还是辽德联合研制,实质上却又恢复成北华单独研制,重新建起的高浓度铀元素分离机被北华单方面主导,同时,“魔盒计划”的技术和设备大多在北华手里,因此德国无法单方面研制成功原子弹,而北华却能做到,最终,德国能否得到原子弹和原子弹技术已取决于北华是否履行条约,同时德国并不知道北华已能完成原子弹的成功研制,仍然以为双方是在共同研制中且距离最终成功还有数步之遥。
在实验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表上,美国是第一,北华是第二,而实际上,北华才是第一。美国在1946年2月1日引爆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但北华在1945年底就已经成功把第一颗原子弹组装完成,不过却迟迟没有进行试验爆炸。
【北华陆军总司令杨宇霆上将的对美核打击计划书(简略)】
第一步,完成原子弹的试验爆炸并全力展开原子弹的批量制造生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步,立刻对美国本土进行使用,拟定第一打击目标是洛杉矶,因为洛杉矶位于美国西海岸且拥有上百万人口,从而可确保北华军能最大成功概率地展开核打击并最大限度地给美方造成杀伤损失和震慑力;
第三步,向美国政府下达立刻无条件投降通牒,若美国政府拒绝立刻无条件投降,即对圣迭戈使用第二颗原子弹,若美国政府仍然拒绝立刻无条件投降,即使用潜艇飞弹攻击方式对美国东部海岸的纽约、费城两地实施第三颗、第四颗原子弹打击,并警告美国政府北华军原子弹可投掷至同样位于美国东部海岸的首都华盛顿。...
【张学良批示】已阅,狗屁不通。必须让美国人先爆炸成功,从而帮助我们压制住德国,如果美国人爆炸成功后在谈判桌上对我们翻脸,那我们就立刻也爆炸成功,从而压制住美国,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地立于不败之地,既能对付明面上的敌人,也能消除暗地里的威胁。
“因为我们的故意谦让,美国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爆炸原子弹的国家,不过,屈居第二的我们却赢得了战略上的巨大利益。”北华军总参谋长徐永昌上将在事后是这样说的。
1946年2月1日傍晚17时30分整,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片沙漠里,一颗人造太阳以石破天惊之势拔地而起,几千名美国科研人员、军人、官员以及为数不多几名“客人”共同目睹了这幕惊天动地的画面,“客人”里有两位重量级且身份非常特殊的人,一位是顾维钧,另一位则是德国纳粹党副元首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
此时此刻,辽德美三大国的战争已经在三国统帅的心照不宣中开始落幕,北华的策略是与美国和平停战,同时用多种方式间接地给德国施压,迫使德国承认辽美停战并也一起停战;美国当然是希望早日停战的,德国虽然不怀好意地希望辽美继续拼下去,但辽美真的停战且辽美拥有“特殊优势”后也必然接受这个木已成舟的现实。在北华屡屡“有意无意的暗示下”,德国对辽美单方面谈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到此时,德国也只能默认这个事实,赫斯便承担了这个“微妙的使命”。赫斯是纳粹党的副元首,在纳粹党里拥有极高威望和影响力,但在德国政府里却没有什么实权,这一点极其类似于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希特勒早年夺权的政治活动中,赫斯的作用和地位都是非常高的,但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参加世界大战后,赫斯便开始黯然失色了,因为德国此时更重要的工作是战争和外交,军人变成了国家的明星,负责管理纳粹党的赫斯自然显得默默无闻起来,这让他既失望又不甘。为了恢复自己的地位,赫斯在喜出望外中奉希特勒的命令充当了这个“级别极高但却不是正式德国外交官”的角色。
看着现场的美国科研人员和美军技术军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着准备第一颗原子弹的实验爆炸工作时,顾维钧和赫斯的神色是截然不同的。哑巴吃饺子的顾维钧显得气定神闲、兴致勃勃,赫斯则是震惊和紧张。
“顾先生,我们是不是真的输了?”心头七上八下的赫斯在顾维钧耳边低声说道。
“我看未必。”顾维钧笑眯眯地道,“也许那玩意根本就爆炸不起来呢?”他甚至还跟赫斯开玩笑,“赫斯先生,鞭炮这种中国小玩意,您是知道的吧?在我们中国,每当过年时,我们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爆竹,小孩子最喜欢干这种充满刺激的事情,而最为刺激的就是,有的鞭炮点燃后却静悄悄的一动不动。这时候,小孩子们就非常紧张了,因为他们面临一个难题,要不要过去看看那个没响的鞭炮呢?不去看的话,始终不能让人放心,但过去看的话,又充满危险,这可真让人矛盾啊!赫斯先生,我现在想的是,万一那原子弹根本就没有爆炸,你说美国人怎么办?是过去看呢?还是不过去呢?不去的话,这东西放在这里就是一颗超级不定时炸弹,鬼知道它什么时候爆炸,去的话,万一刚靠近过去就爆炸了,那死得也太惨了!”
赫斯听了后,脸上露出苦笑。
顾维钧是第一个亲眼目睹原子弹爆炸的中国人。他看到半径几十公里的范围内,突然间发生了强烈的闪光,光度之强,犹如几个正午的太阳加在一起,紧接着,一团极其巨大的火球在沙漠间缓缓升起,颜色不停变化着,先是金色,然后是紫色、灰色,最后是蓝色,前后持续了十几秒,视野里的天空和大地都被这团火球照耀得一片雪亮,接着,这团大火球变成一朵蘑菇云,慢慢升起,一直上升到三千多米才消散,在此之后,一团巨大的云团犹如风暴中的海浪般汹涌澎湃地扩大着、升腾着,足足升到一万多米的高空。与此同时,滚雷般的音波气浪在地动山摇的震荡中呼啸横扫而来。山河变色、气势恢宏。
在英语的欢呼声中,赫斯神色极度沮丧,顾维钧则长长松了一口气:“战争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