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海军和美国海军投入各自全部航空母舰参战的这场第二次东北太平洋战役固然是以航母唱主角,但正因为双方指挥官和参战官兵都高度重视对己方航母的保护,这使得双方航母舰载机在交锋数场后都没有取得太大战果,恰恰相反的是,因为综合性能不如水面军舰而在海战中本来一直充当配角的潜艇则因为双方潜艇部队官兵的勇气和活跃而在这种僵持局势中脱颖而出,各为己方取得第一战果。当美军大青花鱼号潜艇重创北华军云南号航母并直接导致这艘艨艟巨舰最终沉没时,北华军的潜艇也同样斩获丰硕。由于事先已预测到美军航母舰队会出现在北华军第3、第4舰队所在A点、B点附近,因此北华海军潜艇部队司令魏子浩特地调拨了一批潜艇埋伏在以A点、B点为圆心且距离A点、B点300至800公里的圆环状海域内厚积薄发、守株待兔。实际上,北华海军此时的潜艇数量可以用“极多”来形容,仅次于德国海军。截止到1946年初,德国海军累计建造潜艇超过1500艘,数量堪称惊人,之所以建造这么多,自然是以内德国海军的战争思想就是用“无限制潜艇战”来进行海上封锁战,从而困死英国。长期以来,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和副总司令兼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上将两人的战争思想是德国海军内部两大派系的代表,雷德尔元帅是“舰队派”,一开始极力主张建立强大的战列舰队,受到北华方面影响,后改为主张建立强大的航母舰队,当然,战列舰队和航母舰队都属于水面舰队,雷德尔上将的战争思想是“用水面舰队决战的方式来堂堂正正地打败英国海军”;邓尼茨上将则是“潜艇派”,认为应该用无限制潜艇战方式来摧毁英国的海上运输线,避免跟英国水面舰队进行交锋,不跟英国比赛建造水面军舰,毕竟建造一艘战列舰或航母的资金和资源能建造几十艘潜艇,这样也能节约经费,降低德国海军的战争负担。起初,雷德尔元帅的战争思想压倒邓尼茨上将,德国海军认认真真建造了一批航母,但是,德国海军逐渐发现大西洋海战的模式根本不能借用辽美进行的太平洋海战,因为太平洋太大了,很多交战区域都是纵横几千公里且没有陆地、没有岛屿、没有陆基飞机的辽阔海域,这种交战环境自然是航母大显身手的场合,然而在大西洋,特别是英吉利海峡,海域很狭小,并且到处是陆地和岛屿,到处是双方陆基飞机,拥有几百架舰载机的航母舰队在双方成千上万架陆基飞机覆盖区域内根本就没什么太大的作用。说到底,北华和美国之间隔着上万公里的太平洋,而德国和英国之间只隔着最窄处仅三十几公里的英吉利海峡,并且地域环境限制也注定德国海军的航母舰队无法到大西洋的公海远洋内进行远距离作战。本来就不乐意德国海军分走德国空军飞机且素来声称“除了风筝,全德国会飞的东西都归我管”的总司令戈林元帅多次嘲讽“我真不知道海军几百架舰载机在我空军几万架飞机完全覆盖的作战区域内究竟有什么用”。因此,从战争中期开始,德国海军内部的“航母舰队派”便在德国空军和德国海军内部“潜艇派”的联合打击下走向低谷,雷德尔元帅虽然非常心有不甘,但迫于现实,也放弃了他原先的战争思想。这样,德国海军才在战争中后期不怎么建造航母,甚至嫌航母是累赘而把三艘航母租借给了真正需要航母的北华海军,在同时,德国海军大肆建造潜艇。截止到此时,德国海军只建造了区区10艘航母(不包括协助意大利以及用法国造船工业建造出的在名义上属于意大利和法国的航母),大量的资金和资源都用于建造潜艇,从而让德国海军的潜艇数量创下了世界纪录:占全世界潜艇总数量的整一半。德国海军的“无限制潜艇战”以及德国空军的“战略大轰炸”是英国走向崩溃的两大主要原因。航母和潜艇,无疑是海军此时的两大主力舰种,相对于德国海军“重潜艇轻航母”,北华海军则更加重视航母,但也不轻视潜艇。北华海军的航母数量远超过德国海军,潜艇数量则大不如德国海军,截止此时,北华海军累计建造潜艇超过700艘,已损失200多艘,美国海军则累计建造潜艇350多艘,已损失100多艘。虽然潜艇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作用不如在大西洋上,但北华军的潜艇部队比起美军的潜艇部队,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无论是潜艇本身还是潜艇兵,都是拥有很大优势的。
北华海军潜艇部队的优势不止如此,或者说不止自身优势。从去年开始,原本在大西洋战场上出尽风头的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开始“英雄无用武之地”,原因很简单,德国陆军已经登陆英国本土,对英国展开了最直接的摧毁,自然而然,“无限制潜艇战”作用便大不如前。说白了,既然都开始直接动手杀一个人了,那么肯定就没必要再慢慢饿死他了。本来,德国海军的潜艇完全可以去美国东海岸再次进行“无限制潜艇战”,但德国统帅部为了“坐山观虎斗”,根本就不打算直接攻击美国本土。结果,德国海军那庞大的潜艇部队便落得无所事事的处境。德国海军累计建造潜艇超过1500艘,累计损失了500多艘,此时还有1000多艘。因为”无限制潜艇战“成功摧毁英国而被晋升为海军元帅的邓尼茨苦笑着说道:“我们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最庞大的潜艇部队,但我们却啼笑皆非地发现,它现在已经没什么用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马放南山的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当然还是有用武之地的,那就是太平洋战场。虽然德国统帅部暗地里想对辽美战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辽德毕竟是盟友,名义上还是要互相帮助的,并且德国也万万不想或不敢真的惹怒了北华,因此,当北华海军副总司令沈鸿烈向邓尼茨请求“租借德军潜艇到太平洋战场”时,希特勒没有拒绝或推三阻四。结果当第二次东北太平洋战役爆发时,已有超过300艘由德军最优秀潜艇军官指挥的战绩最出色的潜艇在太平洋上与北华海军并肩作战了。实际上,这些德军潜艇部队官兵都非常乐意去太平洋上作战,因为已习惯驾驶潜艇战斗的他们在闲下来后大多陷入空虚和对海洋、对战斗的极度渴望。300多艘德军潜艇和500多艘北华军潜艇,使太平洋堪称“潜艇满为患”。此时在A点和B点附近海域内,数量极多、密密麻麻的北华军潜艇和德军潜艇几乎以饱和式密度在海面下埋伏着蓄势待发。
再怎么庞大的战舰与茫茫大海相比,都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一艘潜艇能碰到敌方的一艘战舰或一支舰队,若不是依靠特定航线计算,能碰上的概率是非常低的,纯粹是靠运气。但在这场海战中,北华军潜艇(德军潜艇)碰到美军舰队的概率非常高,这绝不只是靠运气,而是因为指挥得当以及北华军潜艇数量太多、密度太高。1月26日傍晚,北华军U-666号潜艇意外地发现“一支庞大的美军舰队正在全速前进”,那是增援美军第1舰队的第7舰队。U-666号艇长钱禹晨和全艇官兵们欣喜若狂地发现这支敌军舰队里存在着“十多艘航母”(其实有一半多是护航航母)。在事后报告中,钱禹晨写道:“...当我升起潜望镜后,在我眼前呈现出一幅令人难以置信的愉悦画面,十多艘美军航母正在一字排开地以海上阅兵式的方式航行,画面中央是一艘正规的中型航空母舰,而它的前面和后面也是一样的,左右则是护航航母和巡洋舰、驱逐舰。当我用激动得发抖的声音对艇舱里翘首以待的弟兄们宣布道‘我们中头彩了’时,弟兄们都情难自已地欢声雷动,随后回过神来纷纷急忙捂住嘴巴,害怕美军听到这里的欢呼声从而吓跑了我们的猎物。实际上,我们当时距离美军舰队足足有五六千米,哪怕我们在这里敲锣打鼓,美军也绝不可能听到海浪和军舰轰鸣声里传来的这点动静,我们只是太激动了,生怕浪费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军人,谁不渴望在战争里一战成名?”
值得一提的是,美军大青花鱼号碰到北华军整支舰队时,大青花鱼号上的美军潜艇兵们比起激动兴奋更多的是感到恐惧害怕,而北华军U-666号潜艇碰到美军整支舰队时,U-666号上的北华军潜艇兵们几乎就没有感到恐惧害怕。潜艇是刺客,是海底狙击手,与哪怕一艘驱逐舰进行交战都凶多吉少,因此当猎物太多、目标太多时,潜艇发起攻击就极可能是自寻死路。这也是北华军潜艇兵和美军潜艇兵的战斗信念的不同之处。美军潜艇兵在战斗时已经考虑到如何全身而退,在风险很大的情况下就会畏手畏脚,不敢轻举妄动;北华军潜艇兵在战斗时更加舍生忘死,在风险很大但收获也很大的情况下大多数选择奋不顾身进攻,用他们的话说,“一艘一千吨的潜艇换敌人上万吨的军舰,赚了!几十个潜艇兵换敌人上千个舰员,值了!”这也是太平洋战争中北华军潜艇损失数量是美军潜艇两倍、战果也是美军好几倍的主要原因。对于潜艇兵而言,技术和勇气是最重要的,德军潜艇兵技术是最好的,北华军潜艇兵虽在技术上略逊于德军,但勇气比德军更高,而美军潜艇兵的技术和勇气都不如北华军。
由于猎物太多,U-666号努力沉住气,浮航在海面下,只用潜望镜死死地盯着美军舰队,同时轻轻调转潜艇本身方向,鱼雷进行精确瞄准。钱禹晨按捺住激动心情,开始吩咐通讯兵用无线电召唤附近狼群。事后,钱禹晨说道:“...当我和弟兄们正式接管这艘潜艇时,基地军官笑着对我们说‘你们潜艇的编号很吉利啊!六六大顺!祝你们在战争中不辜负这个编号’。一开始,我和弟兄们确实是雄心万丈、踌躇满志,但直到当时,我们潜艇战绩不过是三千吨,只是击沉了美军两艘中型运输船,这让我们十分沮丧,并且最倒霉的是,战争就快要结束了,我们就要失去创造战绩的舞台了。因此,最后一战让我们都下决心要狠狠干一票!哪怕战沉也在所不惜!”
就在通讯兵要发报时,无线电里先传来了一份电报,电报上的内容让钱禹晨等全艇官兵都十分震惊和悲愤:“请注意,我们的云南号航空母舰刚刚损失掉了,是被美军潜艇击沉的,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化悲痛为力量,全力战斗,赢得胜利。”
“什么!我们已经被干掉一艘航母了?”
“妈的!打到现在,我们才干掉他们一艘护航航母而已!太不划算了!”(北华军和美军在上午的交锋中,北华军第1舰队舰载机群击沉了美军第7舰队的阿图号护航航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美国佬现在怕是嘴巴都笑歪了吧?”
“哼!我们马上就让他们笑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