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的茫茫荒原,天空中阴霾密布,呼啸着的寒风中夹杂着劈头盖脑的雪花雪粒,气温达到零下一二十度,滴水成冰、呵气成霜,这是不折不扣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沉默而轰鸣的脚步声中,一支蜿蜒雪龙般的军队正在这片异域他乡的雪原间缓慢而坚定地前进着,他们是北华军北方军的先头部队。队伍里,汽车很少,坦克重炮基本没有,最多的就是由轻型坦克或重型汽车拖曳着的雪橇以及士兵们的两条腿,全副武装且背负着沉重物资的士兵们艰难地步行向前。北华国力雄厚,士兵们的装备是很好的,每一个普通步兵都是这样:戴着暖和的冬季兔毛连耳风帽,钢盔都涂成白色且蒙着白色厚布,脖子围着羊毛织成的围脖,身穿非常厚实的白色军衣,衣襟一直到膝盖,里面是两层棉衣,羊皮外套密不透风裹着身体,脚上是同样厚实的牛皮高筒军靴,里面垫着用乌拉草编织的保暖鞋垫,手上戴着羊毛厚手套。这样的保暖衣物,在零下几十度低温里也不会让士兵冻伤,但很显然,衣物的重量是不轻的,再加上需要背负的武器装备、弹药物资,使得士兵们走得非常吃力。用楚溪春的话来说:“这是自东北战争后,我军第一次在没有飞机、没有坦克、没有重炮、没有军舰、没有后勤铁路运输线的情况下进行如此长距离的作战。北美大陆西北部地区基本上都是类似于蒙疆藏北亚的无人区,没有铁路公路可供我们使用,我们士兵们完全靠双腿前进,物资也是靠人力运输。”
“全体停止前进!准备休息!”队伍最前面的军官举起右拳高吼着下令,因为他看到天边出现一丝微弱的晨曦。太阳要出来了,但此时并不是清晨或早上,而是将近中午的十点。
蜿蜒雪龙立刻波浪般地停了下来,早已经筋疲力尽的士兵们纷纷一屁股坐在了雪窝里。此时他们在阿拉斯加最东南部的沿海陆地上,每天约有六七个小时是白昼,剩下的十七八个小时都是黑夜。虽然盟军飞机在这种风雪天里很难起飞出动,但全军还是采取了“昼伏夜出”的行军方式,黑夜降临时全速前进,白天到来时原地休息。士兵们都穿着雪地服,趴在雪地里在空中几乎发现不了。当然,黑夜时间远超过白昼,所以士兵们行军时间远超过休息时间。
炊事兵开始砍伐树木,垒成柴堆并浇上汽油,点火做饭。大块的咸肉、骨头、干菜连同从地上铲起来的积雪一起放进大锅里,熬煮成黏稠的肉菜汤,还有的铁桶则把雪团冰块烧成热水并灌进保温瓶里,按时分发给士兵们,让士兵们一边喝热茶一边走路,在低温雪地里行军是不能直接吃冰雪喝冷水的,那样会加剧体力的消耗。困乏不堪的士兵们迷迷糊糊一边打着瞌睡一边排队打饭,领到饭的士兵三五成群地坐在背风处雪窝里,匆匆忙忙吃饭,然后立刻争分夺秒地睡觉,很多士兵喝了两口热汤,还没有扒饭就已经睡着了,饭汤打翻了一身。
预一师师长金嘉豪看着自己的部队,心里很难受,预一师在诺姆战役、朱诺战役等前期多场战役里都打头阵,累计伤亡了近两万人,在朱诺休息一天后便再次急匆匆出发,没日没夜的行军让全师已成疲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遭到敌军猛烈攻击,必然损失惨重。但是,遭到猛烈攻击的可能性似乎不高。
“师座,别担心。”参谋军官说道,“在这么一个鬼地方,我们和盟军的飞机都无法出动,双方的坦克、重炮也都极难运到这里来,现代战争,打得就是装甲兵、炮兵、航空兵,而这三种部队在这里都很难施展开手脚,唯一能在这里作战的,只有步兵。师座您再看看这里的地形,其实我们是很安全的。”
金嘉豪向东边望去,看到了犹如喜马拉雅山脉般的延绵雪山。
加拿大和美国的地理形貌与中国本土颇为相似,都是“西部高山,东部平原”,并且美国东部大平原面积是中国本土三大平原总面积的三倍,当然,中国现在拥有北亚大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是亚马逊平原;第二大是东欧平原,属于德国;第三大是北亚平原,属于中国;第四大是北美平原,大部分属于美国),北美大陆西部沿海都是山脉,北华军先头部队所在的地方就是北美的“海岸山脉”,这道山脉紧靠着海岸线,所以预一师所在的地方是这样的:西边是太平洋,脚下是宽度只有百八十公里的沿海平原雪地,往东边就是延绵无尽的山脉了。从军事角度上讲,预一师位置很安全,山脉保护了部队,因为盟军的机械化大军根本无法跨过山脉攻击顺着海岸线南下的北华军,飞机也难以出动,唯一要提防的就是美军太平洋舰队。
“估计在我们抵达温哥华之前,这一路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斗。”参谋军官说道,“毕竟这里不是开阔地。”
“但愿吧!”金嘉豪点点头,“加强对海边的巡视,小心美军舰队出现在我们侧翼。”
下达命令后,金嘉豪还是有点不放心:“要不要构建防御阵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参谋军官指了指已经鼾声一片的部队:“弟兄们都很累了,并且休息时间本来就不足,若是再耗费体力时间去构建防御阵地,怕是会进一步地延误我们的进度。”
金嘉豪想了想,觉得自己确实有点庸人自扰了。
预一师只顾提防海面却忽略了陆地,这个失误没多久就带来了严重损失。
5月30日上午,预一师已经行进到阿拉斯加最西南部,距离加拿大边境只有区区几十公里,这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荒原无人区。在这里,预一师遭到盟军准备已久的猛烈迎击。组织反击的是美军北美战区西北军区副司令李奇微中将,李奇微曾在中东战场与北华军多次交战过且有着不俗的战绩,但盟军在中东北非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势力完全被联军驱逐出,李奇微等当地的美军高级将领有的调往英国战场有的则回国另用。实际上,组织这场攻击时,李奇微也深感头痛,在这种坦克重炮飞机都无法出动的情况下,双方都不能机械化集群冲击,北华军是步兵开路,如果盟军也以步兵迎战,即便打赢也会损失很大,辽德陆军的战斗力是明显超过美英盟军的。在反复思考后,李奇微想起了美国陆军100个师里唯一的那个骑兵师。
机枪和坦克的诞生,彻底让骑兵被淘汰出了战争舞台,美军的骑兵部队类似于北华军、德军的骑兵部队,以前是陆战王牌,现在的地位却连重装步兵都不如,美军以前有多支骑兵部队,进行现代化机械作战改革后,只剩下其充量等于象征物的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该师下辖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并且在坦克取代战马的时代潮流冲击下,该师四个团也不完全是骑兵团,只有两个还是纯粹的骑兵团,另外两个都是战马装甲车混合的“装甲骑兵团”。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军第1骑兵师是一支不伦不类的部队,不能作为装甲师使用,也无法作为步兵师使用,单纯作为骑兵师使用的话又没有适合它发挥的战场。北华军和德军都高度机械化了,盟军与之作战都是排山倒海的大炮和漫山遍野的坦克,第1骑兵师的几千骑兵投入战场等于是给对方免费赠送马肉,所以世界大战爆发两三年了,美军的第1骑兵师一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闲在本土跟国民警卫队混在一起,时间一长,美军的将领们都差不多快忘了自己还有骑兵部队了,并且,按照计划的话,第1骑兵师会被全面改编成机械化部队。
“对付在开阔地上的敌方步兵群,必须要出动集群冲击力量。”李奇微向马歇尔上将申请把骑一师调到北美前线战场时说道,“在那种地方,我们的坦克没法出动,因为坦克不能翻山越岭,而战马却是可以爬山的。幸好,我们还有一支骑兵部队,他们正好能派上用场。”
马歇尔上将说道:“北华军的步兵虽然没有坦克群,但却是有重武器的。在现代战场,装备机枪迫击炮的步兵在开阔地上并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再被骑兵一边倒地冲击攻杀。”
李奇微说道:“上将,我们可以在夜里出动,当地黑夜时间很长的。”
马歇尔上将点头:“好吧!我批准你的请求,反正骑一师闲着也是闲着。”
在李奇微的组织下,盟军投入了美军骑一师、第74步兵师、加拿大军第8步兵师展开这场迎击战。北华军行军缓慢,盟军有足够时间来部署攻势。5月30日上午,预一师的侦察兵部队发来紧急通知:前面的雪原里出现大批盟军。
“有坦克吗?”金嘉豪看了看天空,还在下着雪,盟军飞机无法出动。
“没有,只有步兵。”侦察营营长回答道。
“哦,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金嘉豪松了口气,“准备战斗!”
步兵对步兵,北华军当然无惧盟军,只要对方没坦克就行了。在海岸山脉中部山坳处翻过山岭的美军第74师和加军第8师于中午天亮的六个小时里在齐膝深的积雪里朝着北华军预一师展开规模庞大但力度并不强的进攻。北华军和美军都是高度机械化的军队,但在这个地方,双方只能用步兵展开拼杀,即便有一些轻型坦克,也基本不出动,因为北华军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毒刺”无后坐力炮、美军的巴祖卡无后坐力炮都能轻易摧毁轻型坦克。
中午11时,预一师的北华军官兵们看见,远处的雪线上出现了蠕动的人群。
“Attack!”美军加军都通用的英语中,一队队盟军在雪地寒风间艰难地涌上来。
北华军的防线上,士兵们直接趴在雪窝里,冻土层根本无法挖掘成战壕,军官举起望远镜紧张地眺望着远处的盟军:“敌军没有坦克,没有重炮,也没有飞机,弟兄们,沉住气,放近了再打。”
金嘉豪等高级军官猫着腰穿梭在用积雪堆成的“战壕”里,这种可笑的战壕毫无防弹功能,只能挡住盟军视线,躲在里面的人其实毫无安全可言,因为任何子弹都能打穿。“记得多抓点俘虏,敌军尸体也要拖回来,还有伤兵,没错,把盟军伤兵也给我带回来,虽然浪费我们的医药,但马上就能连本带利捞回来的。”金嘉豪反复吩咐道,“我们可以用俘虏尸体伤兵去勒索美国佬拿物资来换。多弄到一具美国佬的尸体,我们就能增加同样重量的物资,后勤部门也能省点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盟军攻击人群移动到五百米距离上时,双方轻型火炮展开猛烈对轰,北华军的轻型牵引式火箭炮再度大发神威,齐刷刷的一道道烈焰呼啸着窜入云霄,继而劈头盖脑地飞向盟军的炮兵阵地、步兵人群,立刻鬼哭狼嚎声一片,但北华军没笑得出来,一波波火箭弹也从盟军阵地上飞啸而来,同样炸得北华军血肉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