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航母舰队在完成对新西兰的增援以及协同当地部队完成对新西兰的全面控制后,于十二月上旬开始返航。舰队卸载下二十多万吨物资和一万多名海军陆战队员,带着第104师回国,被舰队带回国的第104师包括8000多名完好无损或已经伤愈康复的官兵、九千余名还在养伤的伤残官兵,以及一万四千多个骨灰盒。乘上军舰踏上回家归途的第104师官兵们望着海对面越来越远的新西兰,都忍不住泪流满面,既为阵亡在这里的袍泽弟兄们感到悲伤哀愁,又为自己能活下来并能回国感到激动期待,同时也对这个南太平洋岛国怀有着一丝眷念。在舰队撤离后,北华军在新西兰的武装力量就是两个陆战团以及几个海空军的航空兵大队,总兵力一万三千余,这很显然比起之前第104师齐装满员三万人要少了一半多,但北华军不担心新西兰会防御空虚。其实,舰队在撤离时曾调查了第104师还活着的官兵,询问谁愿意留下来,加入海军陆战部队继续在这里战斗,结果几乎没人愿意,因为新西兰虽然风景如画,但毕竟时间太长了,在这里已经整整呆了一年的官兵们都极度渴望能早日回家,正所谓“他乡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家乡好”。
北华军不担心新西兰会防御空虚,因为新西兰人会跟北华军并肩作战。因为有了舰队增援,所以北华军不但重新占领了新西兰的北岛和南岛,还占领了斯图尔特岛(其余那些属于新西兰的小岛因为在此时还不太好控制,所以北华军在新西兰的占领区就是这三大岛),基本上掌控了新西兰全境。消息传到沈阳后,北华政府随之紧锣密鼓地准备给新西兰一个“名分”。新西兰此时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只是英国的海外自治领地,其实就是变相的殖民地,但英国政府为了拉拢新西兰的人心,也多次放风声称效仿澳大利亚,让新西兰成为英联邦里的独立国家。北华军占领新西兰后,北华政府如何治理新西兰,途径就两个,一是直接吞并,将其变成中国的新西兰省,二是扶植其独立建国,将其变成中国的仆从国。经过反复的研究,北华政府认为不太方便直接吞并新西兰,毕竟北华已经取代英国成为新西兰的新主人,既然是新主人,那肯定要比旧主人更慷慨一点,这也能进一步地拉拢当地人心。英国这个旧主人给新西兰的“名分”是海外自治领地,北华这个新主人如果直接吞并新西兰,肯定是不妥的,而新西兰人一直渴望独立建国,北华自然要顺水推舟。因此,北华政府在请示张学良后,宣布帮助新西兰人建立“属于新西兰人的新西兰”。事情发展得很水到渠成,12月25日,在圣诞节这天,新西兰宣布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正式独立,第一任由新西兰人自己推选出的总理在这天宣誓就职(虽然这种选举在时间上有点仓促,但新西兰人口就那么点,弄一百多万张选票自然是小事一桩),并且新西兰总理是新西兰的最高行政长官。在这之前,新西兰的最高长官是英国派来的总督,并且还不设立新西兰人自己推选的总理,这套明显是管理殖民地做法的政策一直让新西兰人很不满,而北华政府的慷慨真诚自然大大地满足了新西兰人的独立愿望。
独立建国后的新西兰宣布退出同盟国,但也不加入联盟国,直接就退出战争,成为中立国,同时是受北华保护的保护国,国际地位类似于受德国保护的法国。
既然独立建国了,那新西兰肯定要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了。在北华的帮助下,新西兰迅速建立了五个师的国防军,总兵力约6万。北华不担心手里有枪的新西兰人会反叛自己,为什么呢?因为新西兰表面上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国家,但实际上在军事、政治、行政划分上都已经分裂了。
新西兰独立建国后,根据北华的建议(也可以说是要求),在北岛的肥沃地区划出了几大块给毛利人作为“自治区”,并把南岛的毛利人也接到北岛的“毛利人自治区”进行统一管理。北岛总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而那几大块互不相连的毛利人自治区总面积约3万多平方公里,并且环境条件要比毛利人以前居住的穷山恶水好很多,一半是山区,一半是肥沃的平原。在新西兰的政府里,毛利人也说得上话了,新西兰国会里有四分之一的席位是给毛利人的;在新西兰的军队里,三分之一的士兵都是毛利人,跟新西兰白人士兵混编在一起。毋庸置疑,毛利人肯定对北华是感恩戴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西兰白人即便想反叛,毛利人也必然不会答应。
在新西兰独立建国当天,北华政府就给予了承认,并迅速建立了外交关系,德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同盟国各成员国也纷纷承认。北华政府又慷慨大方地拿出一个亿的资金给新西兰政府重建国家,不过,这一个亿资金里倒足有三分之一是给毛利人的,并且北华政府还要求新西兰政府对以前迫害毛利人的行为向毛利人道歉赔偿。这些举措无疑都加强了北华对新西兰的控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新西兰政府在正式成立后还发表公告,要求同盟国立刻把正在北非战场上作战的原新西兰军第3师、第4师官兵都以“中立国人员”的身份释放回国,并呼吁这两个师的新西兰官兵们不要再为与新西兰无关的战事流血。当然了,英国政府是严词拒绝承认这个新西兰国的。北非战场上的新军官兵们因此而陷入了不知为何而战的茫然中。
第二航母舰队在从新西兰撤离时,舰队高层和海军总部曾考虑要趁热打铁地让舰队攻占还被盟军控制着的西南太平洋诸岛。但反复研究后,这个提议被放弃了。首先,海军总部不太愿意冒险,第二航母舰队在新西兰战役里几乎没有损失一舰一船,但去强攻拥有盟军飞机驻守的西南太平洋诸岛,难保会有损失;其次,舰队本身也很疲惫,弹药油料所剩不足,很难再进行高强度战斗,急需回国休整;第三,此时已是年底,北华海军在维修的航母正在一艘接一艘地开出造船厂,而美国海军新一批的航母也即将完工,新的航母大战已经箭在弦上,在这个时候,北华海军就更加不能轻易耗损航母力量了。
为了保险起见,第二航母舰队返航回国走的还是老路,绕澳大利亚大半圈,开进印度洋东部海域,最后抵达新加坡,再进入南海。
至此,新西兰战事算是全面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