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亢嘹亮的《天佑女王》英国国歌声中,一面面米字旗和星条旗意气风发地在近半城区已经化为废墟的惠灵顿、奥克兰、基督城等新西兰城镇里冉冉升起,宣告着新西兰的核心地区重新回到了大英帝国的手里,回到了盟军的手里。在这同时,伦敦方面已经接到了捷报,丘吉尔首相在心花怒放中大笔一挥,晋升伯纳德弗赖伯格少将为英国陆军中将,并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丘吉尔对此评价道:“...新西兰战役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最让我感到骄傲的是,这场战役证明了北华陆军并非不可战胜,我们的陆军是可以在陆战中打垮他们的。”他的这番话其实暗暗折射了盟军长期以来畏惧跟联军打陆战的一个心理弱点,众所周知,北华、德国、苏联、法国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陆军强国,而英国和美国却是以海军立国的,海军地位超过陆军,随着苏联的灭亡和法国的屈服,北华陆军和德国陆军便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前两名最强陆军,所以在这场世界大战中,美英盟军跟辽德联军打陆战,十有七八都会吃败仗。新西兰战役中,盟军能击溃北华军一个齐装满员的陆军师,并且北华军一个师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军,此战确实可以让不少对打陆战畏之如虎的盟军将领和盟军部队起到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正在澳洲战场上焦头烂额的麦克阿瑟也给弗赖伯格中将发来贺电,声称“您和您部下的辉煌战绩确保了盟军在西南太平洋的稳定,让澳洲战场上的几十万盟军和七百万澳大利亚人都从背水一战的险恶境地里重新获得了安全感。”接着,麦克阿瑟又以顶头上司的身份要求弗赖伯格中将一方面争分夺秒地重建新西兰这个海上中转站,恢复美澳海上运输线重新畅通,一方面则穷追猛打、再接再厉,把新西兰境内的北华军残渣余孽彻底扫荡干净。
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丘吉尔,都认为新西兰战场上的北华军已经不足为虑,并且北华军的增援舰队也一直没有出动(其实已进入澳大利亚南部海域),将其彻底剿灭干净只是时间问题。但弗赖伯格中将却对此有些不安,这位英军中的“猛将”此时也通过血淋淋的战斗过程见识到了北华军更加凶悍强劲的战斗力,内心里产生了若有若无的忌惮和踟蹰,即便新西兰境内只剩下千八百名北华军,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在他的日记里,他是这么写的:“...当年在号称绞肉机的西欧战场上,我和我的士兵们端着刺刀,冒着德军机枪群的疯狂火力网,冲杀向对面德军,当年在号称人间地狱的加利波利半岛,我和我的士兵们仍然是端着刺刀,踏着浪花,冲杀向岸上的土耳其军,我深深地为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和我的士兵们感到自豪,我认为这样的军人足以堪称世界最强,但新西兰战场上这支我从不了解、从未打过交道的东方军队则让我的信念产生了动摇,他们更加凶悍,更加顽强,更加具备着人类最大极限的忍耐力和毅力,同时他们也非常聪明,非常狡诈,非常灵活,这样的军队,让我不得不肃然起敬,他们的战斗力足以让人感到震撼。东方军队的单兵战斗力似乎在先天性上就超过西方军队。”除了这种对北华军的敬畏之心外,弗赖伯格中将还很麻烦一件事,那就是他根本不清楚新西兰境内究竟还剩下多少北华军,盟军在攻陷惠灵顿等城市后进行了彻底的清点,但找到的北华军阵亡官兵遗体只有区区百十具,伤兵更是只有十几人,北华军拥有“不抛弃、不放弃”的优良传统,即便战败撤退了,也绝不轻易抛弃阵亡战友遗体和受伤官兵。第104师撤离惠灵顿、奥克兰、基督城时,把能找到的阵亡官兵遗体在火化后装入骨灰盒里全部带走了,伤兵也几乎一个不留地也都带走,这就让盟军完全不知道退入山区里的北华军究竟还有多少人。
“肯定有五千人以上。”弗赖伯格中将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共三万人,如果只剩下千八百人,那这么点人肯定是没有能力带走那么多遗体和伤兵的。”
另一方面,弗赖伯格中将也已经觉察到了,北华军其实是主动放弃城市撤退的,并不是被消灭得差不多了才丢失城市的,这说明他们还想继续打下去。一想到那些山高林密的地方还藏着几千准备继续战斗的北华军,弗赖伯格中将忍不住有些头皮发麻。在他的命令下,盟军于城市郊区的丘陵地带架起了很多的高音喇叭,一架架盟军飞机也携带着大量的传单抛洒进山区里,盟军的喇叭和传单上是这样说的:
“北华军第104师的军人们!你们已经失败了,新西兰已经被盟军重新控制了,但你们确实是尽最大努力地完成了你们上级交给你们的任务,你们虽败犹荣。我们对你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也非常敬佩,现在,你们继续负隅顽抗已经没有意义了。投降吧!我们以军人的荣誉向你们保证,会给每一个投降军人提供人道主义待遇,保证你们的安全和尊严,并且会在最快的时间内通过战俘交换把你们送回北华。投降吧!北华军人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盟军的劝降犹如泥牛入海,毫无反应。弗赖伯格中将等了好几天,没有一个北华军士兵走出山区向盟军缴械投降。
“真该死!我们怎么会摊上这么难缠的敌人!”弗赖伯格中将叹口气,他不得不下令抽调部队进入山林地区里搜剿那些不知所踪的北华军。此时新西兰境内的盟军包括美军2个步兵师、新军2个步兵师、澳大利亚军3个师、日军10个旅团以及其他附属部队,美军和新军在过去三个多月里的战斗里累计伤亡了近两万人,原本十万人的日军则足足死伤了八九万人(其中大半都是在北华军赶在盟军到来前进行镇压剿灭而杀死的),此时日军只剩一万多人还能继续战斗,最严重的是,美军、新军、日军都无法进行补充,新西兰和美国距离太远,美军后续部队一时半会难以抵达,而澳洲战场又处处吃紧,美军当然很难从澳洲抽调部队增援已经没有大规模战事的新西兰,日军无法得到补充的原因也不用多说,澳洲战场上的日军同样也不能调到新西兰,新军得不到补充的原因是最复杂的,因为盟军诧异地发现,新西兰人基本上不愿意报名参军了,新西兰人对入城的盟军采取的是很冷淡的态度,既没有热烈欢迎,也没有积极响应。迫于无奈的盟军总部不得不把澳大利亚新建的第二批10个师里抽调了第18、第19、第20师来到新西兰,这三个师总兵力三万余人,训练不足,武器装备也很短缺,战斗力自然谈不上多高。
不敢掉以轻心的弗赖伯格中将只把新军那两个已经残破不堪的步兵师用于驻守惠灵顿等几个主要城市,其余部队都投入了这场山林搜剿战役里。
六万余盟军小心翼翼地端着步枪,兵分多路地进入新西兰的山区。坦克和重炮都不得不停留在山脚下,盘旋在山地密林上空的盟军飞机只能干瞪眼,飞机上的驾驶员根本无法透过密不透风的森林看清地面上的情况。盟军的重武器优势一下子完全丧失了。
日军第60旅团旅团长小林信男少将是日军此时军界里比较难得的“技术型军官”,号称“山地战专家”。来到新西兰后,小林少将不止一次地在暗中考察了新西兰的地理环境,目的是“假如日辽再度开战,新西兰的帝国军能否把新西兰变成海外战场以牵制满洲军力量,甚至把新西兰变成第二个日本列岛进行长期经营利用”,这种暗藏在内心里的想法并不是有人刻意要求的,其实很多自认为要对“帝国的命运”进行负责和出力的日军高层都通过各种办法来竭尽全力地寻找“复兴帝国”的策略。小林少将是军人,他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自然也是从军人角度展开的。在经过反复的暗中考察后,小林少将十分高兴,因为新西兰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全国四分之三,并且新西兰没有沙漠,山地也不是荒山或雪山,而是气候湿热、植被茂盛的“南方山”。日本人很早前就处心积虑想要侵略和占领中国,因此对中国展开过无孔不入且持续很久的情报收集,在“中国地理”这个项目里,日本人把中国的山分为“北方山”和“南方山”两大类,北方山又分为东北山和华北山这两种,东北山的特点是冰天雪地、松林密布,这种山虽然也有一些动植物资源,但气候恶劣,很难养人,而华北山的情况更糟糕,因为水土流失导致山体缺少植被,岩石都裸露着,没有土层,很难长出树木花草,山体从远处望去是呈现出铁灰色的,色彩单调,破碎的山体同时让山路十分复杂,天然隐蔽物很少,没有可以充饥食用的飞禽走兽、野果野菜。因此北方山里无论是东北山还是华北山,都很贫瘠,不养人,不适合军队在里面展开游击作战。
而南方山则大大不同,由于雨水充沛、气候温湿,使得山林里溶洞遍布、河流纵横,茂盛的植被既是天然的隐蔽物又能提供野生食物,是最为理想的游击战地区。从远处看,南方山上青绿如黛、飞泉瀑布、白云缭绕,一片湖光山色美景,所以中国的名山大川十有六七都在南方。
新西兰就是中国南方的一个缩小版,全国75%的地区都被中国南方山给覆盖着。小林少将以前很高兴,是因为他认为“一旦新西兰的帝国军展开复兴帝国的大业后,完全可以放弃城市,离开平原,全部转入山林地区进行长期作战,满洲军即便有再多的飞机坦克大炮,也奈何不了藏在崇山峻岭里的十万帝国军”。但现在,小林少将已经高兴不起来了,他甚至感到有苦难言,因为现实战况跟他设想中的恰恰相反,北华军逃入了山林里,而日军却不得不跟着盟军一起进入山林展开搜剿。
这明显是个苦差事,并且凶多吉少,小林少将暗暗想着,但迫于身不由己,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带着旅团剩下的五千多官兵进入眼前这片杀机四伏的山林里。其实,何止小林少将一个人身不由己,整个日本都身不由己,为了日本能东山再起,背叛北华后投靠同盟国,为了取得同盟国的信任和争取战后日本参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筹码,穷得已经只剩一条命的日本人明知道自己只是炮灰却还不得不卖力地充当盟军的炮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旅团长阁下,部队即将进入一片山谷。”在旅团前面探路的一个中队发来报告。
“山谷?”小林少将有种不祥的预感,因为山地伏击战基本上都发生在山谷里,钻进去的军队只会成为待宰羔羊。“请求盟军派出越多越好的侦察机给我们提供空中侦察。”小林少将命令通讯兵,他望了望远处那道掩映在密林里的大山裂口,心头愈发不安。
通讯兵急忙发出电报,十分钟后,盟军发来回复:各部队都已经深入山区,都急需侦察机,因此只能给贵部派来一架。
“我们日本人的命,果然不值钱!”小林少将忍不住悲上心头。新西兰的盟军拥有七八十架侦察机以及上百架可以充当侦察机的战斗机、轰炸机,但给日军一个旅团却如此吝啬地派来区区一架,不用想也知道,美军和澳军的头顶上肯定到处都是侦察机,美军澳军哪怕一个连都能得到侦察机支援,而日军一个旅团却只能分到一架侦察机。
磨磨蹭蹭了大半个小时,一架老掉牙得都看不出型号的美军侦察机慢吞吞地出现在小林少将和部下们的上空,但日军只听得见飞机声音却看不到飞机,因为他们头顶上是遮天蔽日的茂盛树冠和错综复杂的藤条。那架美军侦察机例行公事且敷衍了事地草草侦察了几分钟,发来“周围山林里没有发现敌军,请继续前进”的通知,说完便扬长而去。
“可恶!”小林少将简直气炸了肺,“根本就没有仔细侦察!简直是草菅人命!”
实际上,那架美军侦察机根本就看不见地面上的情况,树林实在太茂盛了。
“派两个大队分别从两边爬上山谷,一路搜索前进一边保持警戒!”小林少将看盟军侦察机如此不可靠,只能下达这个命令。
两个大队的日军累死累活地爬上山谷两边的山坡,在几乎无路可走的树林里艰难地前进着。根据他们的搜索报告,山谷两边的山坡上没有发现伏击的敌军,这让小林少将稍微安心了一些。
小林少将不知道,他此时正在一副望远镜的视野里。
第104师第415团团长雷洪趴在一棵大树上,正不动声色地看着进入山谷的日军,在他身边的另一个树枝上,一名狙击手也在用狙击枪的瞄准镜锁定着小林少将,在他身后,上千名北华军士兵已经严阵以待,而在北华军士兵身后,数量更多的毛利人战士也在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