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一日,叙利亚北部的英军第9、第10集团军和美军第3集团军主力开始全面向南撤退,为了加快速度,盟军抛弃了一切能抛弃的累赘,甚至“抛弃”了很多的伤兵和伤兵尸体。当然,抛弃受伤同僚并不是盟军的作风,盟军实际上是这样做的:把伤兵和伤兵尸体交给追击来的北华军,因为北华军作风同样文明,不会残杀敌军伤兵或侮辱敌军阵亡官兵尸体,而作为“报酬”,盟军带不走的大炮、坦克、油料等重型武器和辎重物资都完好无损地转交给北华军作为战利品,而不是在临走前爆破摧毁掉。
战场上开始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北华军某个营连级基层部队对盟军某个据点阵地发动进攻,而对面已经竖起了白旗,北华军冲上去后,发现盟军主力已经撤退,只留下伤兵满营的野战医院和堆积如山的军械物资,以及还没有下葬的、排列得整整齐齐的阵亡盟军官兵的尸体。自愿留下来守护受伤战友和阵亡战友的盟军小部队的军官向北华军军官缴枪,然后敬礼:“我们奉命向你们投降,请你们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我方受伤人员和阵亡人员,作为回报,我们没有摧毁这些军械物资,都完好无损地转交给贵方。”
北华军军官回礼,然后说道:“请放心,我们以军人的荣誉向你们保证,我们会履行国际战争法职责的。”随后吩咐部下接管那些军械物资,同时调来军医护士救治盟军伤兵,又请来宗教人士安葬盟军阵亡官兵。
双方都是文明的军队,进行这种奇特的“战地交易”也是轻车熟路、心有灵犀的。北华军对这些自愿留下来“奉命投降”的小股盟军官兵十分佩服,给足了他们优厚待遇和军人荣誉。
靠着这个弃车保帅或者说是破财消灾的办法,十几万囫囵完好的盟军丢盔弃甲、轻装前进,顾头不顾腚地一路狂奔撤到了安曼,绝大部分的坦克火炮和不计其数的辎重物资都转交给了北华军,追击盟军的北华军赚的是盆翻钵满,虽然没有抓住太多的盟军俘虏(因为盟军跑得太快),但却捞到了足足可以武装两三个师的谢尔曼坦克和数量差不多的美制英制大炮,同时还接收了上万盟军伤兵,一路上又顺便安葬了上万名盟军阵亡官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追击盟军的联军势如破竹,2月2日,联军兵不血刃夺取被盟军放弃的霍姆斯,5日,联军长驱直入,攻陷黎巴嫩首都贝鲁特,6日,联军再接再厉,又攻陷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至此,叙利亚和黎巴嫩境内的盟军势力已经完全被扫清。2月10日,高歌猛进的联军正式杀进了巴勒斯坦地区和约旦北部。
当北华军开进耶路撒冷郊区时,守城以军已经到了油尽灯枯、摇摇欲坠的关头,最先投入战斗的以军第1师和第2师近乎死伤殆尽,两个师的伤亡率超过95%,战死官兵超过一万五千,而后续赶来增援的以军第3师也同样伤亡惨重,全师1.3万官兵死伤三分之二。在这场耶路撒冷战役里,以军三个师共有3.9万人参战(不包括在海上运兵时的死伤人数),阵亡了近2万人,伤残了1万余人,剩下的七八千人也大部分带伤。赶来的北华军看到这座“圣城”已经完全被尸山血海给淹没了,北华军甚至都不方便收敛尸骸,因为拼杀到北华军赶来的以军残余官兵都由于极度疲惫困乏而倒地沉睡,这些还活着的官兵因为满身血污并且又混在死人堆里,使得善后的北华军士兵根本分不清地上血糊糊的哪个是死人哪个是睡着的活人,足有七八百名体力已经虚脱透支的以军官兵在身心彻底放松后一睡不醒。面对这个画面,北华军上下无不肃然起敬,卫立煌感慨道:“犹太人用这种近乎疯狂的血战精神向全世界彻底证明了这个民族的可怕程度以及他们对复国梦想的顽强追求毅力。经此血战,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再敢小瞧犹太人,以前是流浪民族并且被排斥在世界主流边缘的犹太人也必然正式立足于国际舞台。”
冯占海说道:“若没有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死守,哪有我们的这场大捷呢?我们必须要重视和尊重犹太人在此战中的重大贡献。”
赵海军说道:“部队死伤人数超过95%时不但不崩溃,反而继续血战,这种精神不得不让我们为之敬意油然而生。我以前认为犹太人只是跟在我们屁股后面捡现成捞好处的,但耶路撒冷战役彻底改变了我和我这样的人对犹太人的偏见看法。犹太人捞钱敛财的本事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而他们打起仗来的凶狠程度也是世界前几名的。”
以军在耶路撒冷战役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表现确实让全世界都改变了对犹太人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希特勒。据说,在看完耶路撒冷战役的报告后,这位曾在自传书里公然声称要把所有犹太人都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掉的极端民族主义者领导人坐在办公室内沉默不语了整整大半天,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许是心有余悸,也许是追悔莫及,希特勒是悔恨自己没有趁早杀光犹太人还是悔恨当初没有利用犹太人?这一点不得而知,但犹太人在战场上的表现却是符合希特勒提出的“优秀民族”的那套标准的。在希特勒以前的观念里,犹太人只是贪得无厌的奸商和不择手段捞钱的吸血鬼,但此时犹太人的铁血表现却不得不让他深感震惊。
除此之外,以军的顽强战斗精神还极大地震撼了中东的穆斯林势力,伊朗、土耳其、沙特等国自此都不敢再轻视犹太人,并且都十分忌惮犹太人。“犹太人捞钱不要命,打仗也不要命”,这种思想观念一直影响着中东穆斯林国家,使得战后的中东穆斯林大国基本没有哪个敢正面与以色列进行对抗(因此战后的中东穆斯林大国都采取了暗中支持穆斯林小国或各种极端恐怖组织来对抗以色列的策略)。
比起亚历山大上将等盟军高级将领,约旦埃米尔(一种类似于总督的职位,有国王的意思,但不等于正式的国王)阿卜杜拉一世才是此时中东最惊恐不安的人。盟军全面溃败,联军大举来袭,靠约旦自身的军事力量根本就无法自保,被夹在两大阵营间的约旦必须要做出明智选择。火急火燎的阿卜杜拉急忙去找亚历山大上将,询问盟军是否要在安曼进行防御作战并继而展开全线反击。对此,亚历山大上将语焉不详,只是要求阿卜杜拉竭尽全力调动约旦全国的力量协助盟军守卫安曼。阿卜杜拉惊疑不定,花费重金去打点关系,终于从盟军几个中高层军官的嘴里套到了实话:“盟军全线溃败、士气低迷,并且军械物资损失殆尽,别说反攻了,守住安曼都是天方夜谭,我们过不了多久就要离开安曼了。”
阿卜杜拉明白了,盟军只想利用安曼作为中转站进行撤退,根本没打算保住约旦,自己被要求竭尽全力调动全国力量协助盟军守卫安曼也只是被利用出力罢了。再看到从前线撤回来的盟军部队又一批接一批撤离安曼,深深感到自己被愚弄欺骗了的阿卜杜拉痛定思痛,认识到自己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跟着盟军一起撤退,等待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打回来的反攻,二是直接投降,毕竟联军那边“好歹还有穆斯林兄弟(土耳其人)”。
2月13日,这是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北华军一部在除夕晚上绕过死海,插入了安曼南部,展开对安曼的迂回包抄,安曼的局势更加刻不容缓,在这样的情况下,阿卜杜拉彻底坐不住了,悄悄派人联系联军。联军由土耳其方面派人给阿卜杜拉开出条件:战后的约旦将会成为土耳其的一部分,如果阿卜杜拉现在弃暗投明并配合联军,那么土耳其政府会任命阿卜杜拉继续做土耳其共和国约旦地区的埃米尔(总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到这个条件后,阿卜杜拉反复权衡利弊,最终倒向了联军。2月17日深夜,阿卜杜拉带着家眷和心腹部下悄悄离开了安曼,投降联军,继而配合联军对城内约旦军队和约旦居民展开喊话攻势。协助盟军守卫防线的约旦军本来就士气低迷、无心战斗,听到阿卜杜拉的喊话后更是树倒猢狲散,联军立刻抢占约旦军的阵地并猛攻联军防线。在约旦军全面临阵倒戈的情况下,盟军自然无力抵抗,全线溃败。2月20日,联军攻陷安曼,毙伤和俘虏一万五千余盟军,盟军残余主力被迫弃城逃离,前往埃及东北部的西奈半岛。
继伊拉克战场获胜后,北华军再度横扫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地区,累计消灭盟军九万余人,缴获战利品不计其数,又一次取胜,但盟军仍有十多万人逃出生天,撤至埃及西奈半岛。此时,除了阿拉伯半岛,盟军在中东的势力已经被摧毁殆尽。值得一提的是,盟军中东部队总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上将最终留在安曼,坚持自己要最后一个离开,结果被北华军俘虏。实际上,亚历山大上将完全是束手就擒当俘虏的,他自知责任重大,即便离开安曼也不会再被重用,并且还要承受各方面的攻讦和责难,别的不说,首相丘吉尔就不会轻易放过他。在拒绝斯利姆中将等人请求他离开时,亚历山大上将用一种苍凉的语气说道:“即便能回到英国,等待我的也没有什么好结果,我甚至都落不到珀西瓦尔(新加坡英军总指挥)的结局,还不如在这里做俘虏,好歹我能承担起我的责任。”亚历山大上将是北华军也是整个联军在战争里俘虏的第一个盟军上将。
二月底,愈战愈勇的联军继续犁庭扫穴,杀上了西奈半岛。此时,北华军距离苏伊士运河已经不足两百公里,最终胜利也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