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治上的考虑,北华军在进攻摩苏尔时“不得造成城内大量逊尼派居民死伤”,此举是为了缓解和改善北华同中东逊尼派穆斯林的关系,也为了得到土耳其方面的配合和帮助,同时为了拉拢沙特阿拉伯,证明北华绝对敌视逊尼派穆斯林的诚意,但这个额外的要求相当于是给北华军官兵们套上了一道紧箍咒。客观上讲,北华军当然不是日军或苏军那种野蛮残暴的军队,基本上不会干虐杀敌军俘虏或者残害敌国平民的事情,但北华军也没有“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迂腐作风,应该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才是北华军的精神。日军和苏军残酷对待北华军被俘官兵和北华平民,北华军便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美军和英军对北华军被俘官兵是持以人道主义精神的,北华军便投桃报李、礼尚往来;另外,在敌国占领区内,若敌国平民顺从配合,或不配合但也不反抗,北华军便与之和睦共处、相安无事,若敌国平民搞什么“全民皆兵”“全民抵抗”,北华军便以杀止杀、以暴制暴。在中东地区作战,北华军确实没有对逊尼派穆斯林居民干过残杀、细节、迫害等行为,干这事的都是伊朗军,并且北华军也加以制止,但在实战中,如果逊尼派居民反抗北华军或是平民包庇武装分子、武装分子伪装成平民,北华军就不客气了,当漫山遍野、浩浩荡荡的武装平民冲杀向北华军时,北华军官兵会毫不犹豫将其杀得尸横遍野。
战争中,很多行为究竟是对是错已经很含糊了。在第一次埃尔比勒战役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批伊拉克逊尼派武装分子抓了几百名当地什叶派平民,主要是妇女儿童,武装分子把这些妇孺作为人盾挡在前面,然后扑向北华军的阵地。守卫阵地的是第101师的一个步兵营,营长当时惶然不知所措,士兵们手里的机枪步枪冲锋枪突击步枪都已经子弹上膛,却不敢开火,经过几分钟的思想煎熬后,这个营长带着部队主动放弃了阵地。师长杜聿明获悉后,找来这个营长,没有批评他,也没有夸奖他,而是说“你做得既对又不对,你对得起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同时你对不起你的责任和你的弟兄,以及更多的老百姓。因为敌人知道这个办法对我们有效后,以后他们会更多地、大规模地用这个办法,难道我们就这样被他们用人盾挤回国?”这个营长痛苦地道“师座,那我该怎么做?”杜聿明道“坚定地开火!这样,敌人就不会再用这个办法,你虽然杀了很多妇孺百姓,但你间接地挽救了更多的妇孺百姓,并且你无需自责愧疚,因为把那些妇孺百姓推上死路的不是你,是敌人!”在次日的一场战斗中,英军阵营里的伊拉克逊尼派军队如法炮制,再次抓了大批伊拉克什叶派妇孺百姓充当人盾,结果遭到北华军暴风骤雨般的弹火杀伤,上千名妇女儿童因此而惨死。很多在无奈中对那些妇女儿童开火的北华军士兵都因此而极度痛苦,但在这之后,伊拉克战场上确实再也没有发生过这种人盾事件。杜聿明其实也很唏嘘感慨,他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望着那些横七竖八、血肉横飞地倒毙在战场上的伊拉克妇女儿童的尸体,即便是铁石心肠的人,都要因此而心酸落泪。我特地安排部队里的宗教人士以什叶派礼节安葬了遇难的伊拉克平民,其中我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子在怀里还抱着一个小女孩,母女两人是被同一颗二十毫米的机炮炮弹给打穿的,那个估摸只有两岁的小女孩的那副小小而柔软的身躯已经被打没了半截,死去的母亲还死死地抱住自己的女儿,画面惨不忍睹,看得我心如刀绞,周围的军官们都不忍心地转过头。作孽哟!这么小的孩子,娇嫩得像一朵花,柔嫩得像一块豆腐,她还没有感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被残酷冰冷的战争战争给绞得粉碎。这一刻,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做得究竟是对是错,很多原本是非分明的东西都因此而模糊了。我想起了那个叫乔治巴顿的美国将军的口头禅,这狗娘养的战争!”
虽然对妇女儿童开火是极度折磨人的事情,但北华军官兵们毕竟是中国人,必须要对自己、对自己的同胞、对本国战争胜利而负责。如果杀异国的妇女儿童能救自己的命、救自己的同胞弟兄的命,北华军士兵们还是会开火的。但在这场摩苏尔战役中,这个准则却不得不要更改了。
北华军第一军在拜伊吉大获全胜后,盟军全线震动,不得不急速放弃基尔库克和埃尔比勒,把全部军力兵力都收缩到摩苏尔进行最后的防御作战,北华军第二军趁机夺取了基尔库克和埃尔比勒,占领伊拉克北部一半以上的地区,盟军全面被压缩到了摩苏尔的一隅之地。在第二军兵不血刃夺取基埃两城以及盟军主力撤退至摩苏尔时,北华军第一军则朝着摩苏尔发动着强攻。由于当地盟军防御空虚且北华军准备充足、军力强大,再加上攻城的北华军采取了“陆路为辅、水路为主”的战术,因此第一军在头一天就攻入了城区中部城区,按照常理,攻入城内的北华军只要以步步蚕食的方式占领城区,就算夺取了这座城市,但真的开打后,麻烦事却层出不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摩苏尔是伊拉克仅次于巴格达、巴士拉的第三大城市,城区人口过百万,再加上盟军煽动伊拉克逊尼派的宗教情绪,使得大批逊尼派居民涌入城内,战事爆发时,摩苏尔城内平民总人数已经突破一百五十万;另一方面,摩苏尔不但是一座大规模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三千年前就是古亚述王朝的都城,同时又是宗教核心城市,使得摩苏尔城内到处都是名胜古迹。打个简单的比喻,摩苏尔就是“伊拉克的西安”,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战事爆发第一天,为了速战速决的北华军毫不含糊地使用炮群机群猛烈轰炸城市,致使全城一片火海。结果当天晚上,刚来到第一军进行“战地观察”的那几个沙特密使和土耳其密使立刻对北华军提出了强烈抗议:
“将军阁下!你们必须减小甚至停止对摩苏尔的轰炸和炮击!因为你们在严重地破坏甚至是摧毁这座古老的城市!同时还会导致不计其数的城内平民死于你们的炸弹和炮弹!”
赵海军感到很可笑:“不准飞机扔炸弹,也不准大炮开火,那我们怎么打下城市?”
“我们不管!但你们必须要竭尽全力地保护这座城市和城内的百万民众!”
赵海军怫然道:“按照你们的意思,难道要让我们的士兵端着刺刀去战斗?”
“你们可以使用轻武器,不能使用破坏性太大的重武器。”
赵海军大怒:“面对盟军的重火力点,用轻武器怎么打下来?”
“只要多花点时间就可以了。”
赵海军怒不可遏:“多花点时间?我们哪来的时间?盟军主力正在回援摩苏尔!再不速战速决拿下城市,下次进攻只会让我们流更多的血!”
郭寄峤不得不过来居中充当和事佬,他一方面先好言好语地安慰赵海军,让赵海军消消气,另一方面则向这几个沙特密使、土耳其密使进行保证,“北华军会竭尽全力地减小对城市的破坏和对城内居民的伤害”,接着,郭寄峤又找来一批中东当地的宗教人士、历史学家、建筑学家等专业人士和摩苏尔投诚人士,让他们在摩苏尔地图上标注出“不可毁伤的地方”和城内平民聚集的地方。这些人忙了半天,最后在地图上标出了300多个地方。
赵海军看了这份标注地图后,七窍生烟:“这么多地方不能碰?这个城市是玻璃做的还是陶瓷做的?怎么这么娇贵?直接锁进保险柜里算了!我们还打个屁!”
郭寄峤只得跟那些当地人士进行讨价还价,最后缩小到了100多个地方。
投鼠忌器,这就是北华军攻击摩苏尔时最贴切的感受。在城区内与盟军浴血厮杀的北华军不得不缩手缩脚,部队每前进百八十米或者遇到比较高大的建筑,就要取出图纸看看是不是“不可毁伤的地方”。由于很多地方是民房建筑与古建筑、宗教建筑混合修建的,毁伤面积极大且误差很大的北华军大口径火炮以及轰炸机都不敢轻易出动,地面部队只能依靠直升机和俯冲轰炸机来进行火力援助,进攻官兵们手持步兵炮、迫击炮去对付盟军的坚固据点。摩苏尔城内有上百处古城堡、古宫殿、清真寺、教堂、修道院、宗教学校等建筑,而实际上,这些建筑远比普通民房更坚固,所以都被城内盟军就地取材作为堡垒要塞来使用。面对这种坚固堡垒,进攻的北华军不敢动用大炮飞机,仅仅能使用小口径步兵火炮和枪械去进攻,伤亡和效率都可想而知。伤亡,是北华军将领官兵难以接受的,效率则是战事局势所不允许的,盟军主力部队正在源源不断从基尔库克、埃尔比勒增援而来,北华军并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战斗。
沙特土耳其双方的要求以及北华军刻不容缓的局势很快就产生了尖锐冲突。
摩苏尔城内有数十座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基本都是逊尼派的),其中最大的有三座,分别是建于八百年的凯比尔清真大寺、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艾玛韦德清真寺、始建于七百年前的穆贾希迪清真寺。激烈的战斗中,尽管北华军多番注意,这三座清真寺还是全部被毁。首先被毁的是凯比尔清真大寺,这座清真寺内有一座堪比比萨斜塔的斜塔,高达52米,整座宝塔壮观精美,结果在北华军轰炸机群的轰炸中被夷为平地,第二座被毁的是艾玛韦德清真寺,被北华军的火箭炮炸成了焦土。这两座著名清真寺被毁后,沙特和土耳其都提出极其严厉的抗议,要求北华军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剩下的那座穆贾希迪清真寺,因为穆贾希迪清真寺虽然规模比不上凯比尔清真寺,古老程度比不上艾玛韦德清真寺,但穆贾希迪清真寺造型最为优雅,艺术水平极高,最重要的是,这座清真寺还是古先知优努斯的长眠之地。这位优努斯是逊尼派穆斯林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因此沙特、土耳其以及逊尼派穆斯林都万万不能接受这位伟大人物的安息被打搅到。
但穆贾希迪清真寺最终还是被毁了。奉命进攻穆贾希迪清真寺所在城区的部队隶属于孙立人的第106师,面对北华军士兵们怒涛狂澜般的攻击,该片城区内的盟军过半被击溃,剩余的都躲入了穆贾希迪清真寺内,穆贾希迪清真寺纯粹是用巨大的天然石板修葺的,坚固程度犹如埃及金字塔,而清真寺又分为若干个建筑,每栋建筑就是一座巨石碉堡,整个清真寺就是一片极其坚固的碉堡群。躲入寺内的盟军足有上千人,大部分都是英军,英军装备精良,并且不是穆斯林,所以对这座清真寺没什么尊敬心理,只知道北华军不敢硬碰硬进攻,所以把这座清真寺当成一个碉堡群进行抵抗。第106师先投入了一个营,苦战了一个多小时,全营伤亡一大半,随后又投入一个基本完好的团,结果激战了两个多小时,全团死伤过半,但仅仅夺取了小部分清真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到报告后的孙立人大吃一惊。他急匆匆赶来,看到一幕让他心痛不已的画面:进攻的弟兄们没有炮火掩护,没有飞机掩护,也不敢动用坦克,只在十几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便冲了进去,而寺内各种建筑的门窗一起喷射出耀眼的火舌,完全暴露在石板路和空地上的北华军士兵们齐刷刷地倒在血泊里。特别是寺里几座十几米高的塔式建筑,完全成了英军的高处火力点,几挺机枪架在上面,居高临下地对冲入寺内的北华军士兵进行扫射。按常理,这种光秃秃暴露出来的敌军高处火力点早就被摧毁了,但北华军投鼠忌器,不敢动用重武器,只能用枪械与其对射,或者用反坦克火箭筒、无后坐力炮进行轰击,基本上无法将其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