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征战于中东的北华远征军有一个地方要比征战于北非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幸福得多”,那就是油料供应。德意非洲军团所需的油料都必须通过地中海从德国控制的欧洲大陆运来,而北华军远征军在中东却是“遍地石油”,一滴都不需要从本土国内万里迢迢运来。地中海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宽约1800公里,这个距离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盟军设立在摩洛哥和埃及的航空兵基地基本上可以把整个地中海都笼罩在空中打击范围内,同时盟军在地中海内也有大批潜艇进行破坏活动,当然,德军在地中海毕竟是占据海空优势和主动权,所以盟军飞机潜艇对德军运输船队的打击损失不是很大,但也让德军十分头疼。在北非战场上,德军的机械化部队有时候一口气冲杀上千公里,但关键时候却不得不退下来,就因为油料供应给不上,而在中东战场上,北华军的机械化部队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有个小细节说明了这点:远征军挺入伊拉克战场后,北华陆军向国内的几家大型汽车公司定制了上千辆重型装甲油罐车,这些装甲油罐车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是用来装满汽油或柴油,在战场上跟着坦克部队一起前进,一路前进一路随时准备给坦克部队就地加油,基本上五辆北华军的坦克就能分配到一辆装甲油罐车提供加油服务(北华军这种军用油罐车每辆重达20吨,容积不是很大,相当于民用油罐车,因为大部分重量都用于装甲防护上了,1辆可以运输10立方米的汽油或柴油,也就是10000升,而最耗油的虎王坦克1辆加满油需要900升,因此北华军的1辆军用油罐车除去自身耗油量外,可以让1辆虎王坦克连续加油7次以上,这足够虎王坦克在公路上连续开动1000公里,在野地上开动连续400公里,如果换成云豹中型坦克,1辆军用油罐车足以让1辆云豹在公路上连续开动2000公里,在野地上连续开动1000公里。北华军这项措施自然使得坦克群的“续航能力”得到大大加强)。北华军在油料供应上这种“大手大脚”,让北非战场上的德军意军都眼红不已。
廖耀湘在基尔库克战场上死死地咬住围城盟军,宋希濂和郑洞国在莱兰大唱空城计以蒙骗和吸引盟军主力,赵海军则在拜伊吉战场上不动声色地磨刀霍霍。从巴格达运往拜伊吉的兵员、军械、物资的车辆也同样川流不息,但却不是在浪费汽油,而是真真正正地在为发动全面攻击进行积蓄力量。集结到拜伊吉战场上的北华军共有第一军的3个师和2个重炮旅(第二个重炮旅是第二军的),虽然只有3个师,但得到了来自第二军的3个师的全面加强,使得这3个师每个师的实际兵力达到4万人以上,杜聿明、孙立人、刘震东这三位师长都笑称“我们哪里还是师长,都已经是军长了”“军长哪里还是军长,都已经是集团军司令了”。不仅如此,第一军在重武器上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全军拥有坦克超过2500辆,大口径重炮和火箭炮超过2000门,武装直升机超过800架,另有空军的3000多架飞机提供火力支持,使得第一军堪称是一群武装到牙齿的钢铁猛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么一支铜头铁臂的军队展开全力攻击,破坏力和冲击力可想而知。
赵海军虽然已经三十好几,但他仍然有一种类似于儿童的“恶作剧心理”。11月15日凌晨,就在第一军准备发动总攻击的前一刻,赵海军找来几个伊拉克军俘虏,让他们带一份信去交给拜伊吉盟军防御司令、英军第10集团军第15军霍伯克劳伯少将。克劳伯少将当时还在睡觉,接到报告后深感惊诧。从送信的伊拉克军俘虏手里接过赵海军的信件并打开后,克劳伯少将看到上面写着一句汉语:
“好了!爷跟你们已经玩够了,现在要动真格了。”
听完翻译的翻译和解释后,克劳伯少将脑中闪过一个电光火石的念头:“Shit!”他声嘶力竭地喊道,“准备战斗!北华军要发动进攻了!”
他的这句话刚刚出口,战火已经犹如油海里掉入火星般疯狂燃烧了起来。北华军正式发动了黄色风暴般的全面总攻击。
空袭警报撕心裂肺的嚎叫起来,铺天盖地的巨大声浪气波中,数量上千的北华军飞机气贯长虹地出现在拜伊吉的上空,包括超过五百架的战略轰炸机,数以千吨计的炸弹犹如钢铁冰雹般劈头盖脑地落向这座早已经被战火蹂躏得面目全非的城市,全城电闪雷鸣、天塌地陷,已经被炸成废墟的建筑楼房在龙卷风般的灰土、飓风海啸般的冲击波以及熊熊燃烧的滔天火海中被成片成片地夷为平地,机群所到之处,地面上滚滚一片红黄黑三色火海,红色的是冲天的烈焰,黄色的是沙尘暴般的灰土,黑色的是乌云般的硝烟,北华军轰炸机群扔下来的炸弹里有一半都是云爆弹,使得城市上空到处都是疯狂燃烧的红色云雾,与此同时,北华军的重炮群、火箭炮群也排山倒海地炮火覆盖全城,无数的大口径炮弹和耀眼夺目的火箭弹齐刷刷落向早已经怒涛翻腾的城市,在半空中形成了红色蛛网般的弹痕尾迹。短短一个小时内,北华军的机群向拜伊吉城内和盟军防线投下了七千多吨炸弹,炮群则同时轰射了三万多发炮弹和火箭弹,炸得拜伊吉天翻地覆、日月无光。一名北华军的飞行员这样形容道:“...这座城市在地毯式的轰炸和饱和性的炮击中呈现出非常可怕的一幅画面,在空中基本看不到城市的具体样子,因为乌云般的硝烟和沙暴般的尘土已经把城市淹没并笼罩得结结实实,而在烟尘的空隙里,可以看到城市地标流动着红色的火光,点点散散,有的汇聚成红色的河流,整个画面就像鸟瞰一座正在喷发冒烟的火山,而地面上则流淌着一条条发着红光的岩浆河流。真不知道在下面的英国佬是怎么处境,肯定很惨。其实,看到这些,我愈发地为自己是空军而自豪,现代战争,没有空军真的是万万不行的,因为空军对战争的主导性真是太大了!给我们轰炸机护航的战斗机已经同英军战斗机展开了厮杀,就是为了争夺制空权,谁有了制空权,谁就能打赢战争!...”
被北华军全面火海覆盖的盟军遭到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其实,盟军也不是天天在睡大觉的,而是盟军高层已经认定北华军的主攻方向是在基尔库克,所以把大量的军力都调到了基尔库克,包括大部分的飞机和防空炮(实际上,北华军的这些轰炸机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莱兰机场起飞的,莱兰距离基尔库克只有十几公里,距离拜伊吉约有三百公里,看上去,这些轰炸机是准备参加基尔库克战役的,但实际上却是飞去拜伊吉参战的,这也是北华军麻痹和蒙骗盟军的一个手段),而这种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以克劳伯少将为首的拜伊吉盟军上下官兵,都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所在的战线不会迎来恶战,同时,第一军在第二军动手后就保持着偃旗息鼓,进一步地麻痹了克劳伯少将等盟军官兵。结果,第一军此时毫无征兆地猛然间出手,立刻给盟军带来了近乎毁灭性打击。拜伊吉全城几乎化为乌有,被当场炸死炸伤的盟军高达两万余人,其中的大部分是伊拉克军,并且盟军之所以死伤数量如此巨大,还是因为北华军的云爆弹。常规炮弹炸弹对躲避在坑道工事、碉堡要塞里的盟军的杀伤力不大,但云爆弹则不然,超过五千名盟军官兵都是被云爆弹炸开的燃烧云雾给吸光氧气而活生生窒息憋死的,除了云爆弹,北华军的火箭炮群也同样会对密集人群造成极强的杀伤力,一轮火箭弹呼啸而落,漫天都是以音速在呼啸横飞着的钢珠碎片,笼罩其中的盟军官兵要么被炸得浑身稀烂、血肉模糊,要么被炸得浑身窟窿、体无完肤。北华军炮击和轰炸结束后,拜伊吉血流成河,城区内和盟军防线上尸横遍野,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和蠕动哀嚎的伤员。
没等盟军回过神,大批武装直升机已经夺空而来,火箭弹雨再度对地面盟军劈头盖脑而落,纵横来回的直升机群杀气腾腾地掩护着杀声震天的北华军机械化部队和飞沙走石、风雷滚滚的坦克群,无数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波光粼粼般的耀眼白光。沙黄色的北华军人群呼啸席卷而上,坦克履带碾压着遍地的瓦砾碎渣和血污尸骸,轻而易举地击破了盟军的多条防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杀!”攻城的北华军踏着已经七零八落的盟军防线,如同黄色泥石流般蜂拥入城。
按照常理,城外防线被攻破了,接下来应该是巷战了,但实际上,巷战却没有在拜伊吉战场上出现。因为拜伊吉本来就不是大城市,只是一座战前人口一两万的中小型城镇,多日的拉距作战以及北华军刚才这番猛烈的轰炸炮击早已经让城市化为焦土,建筑倒塌超过百分之九十,几乎找不到可以用于作战的完好建筑。攻入城内的北华军踏着堆积如山的瓦砾,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这座已经只剩下名字的废墟城市。战斗仅仅持续了一个白天,北华军就完全攻陷了拜伊吉,并且这一白天的十多个小时内,北华军炮击轰炸花了一个小时,占领城市花了三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追击败逃的盟军以及抓俘虏。英军第10集团军第15军先是被击溃,最后被摧毁,全军四万多人被毙伤一万五千余人,投降和被俘两万余人,俘虏里包括军长霍伯克劳伯少将,这也是北华军在中东战场上第一次抓到这么多的纯血统的英军俘虏,协同英军作战的伊拉克军也投降和被俘了上万人,这也是很罕见的数字,一来是因为这些伊拉克军来不及跑,二来是这些伊拉克军其实也已经被北华军给杀得亡魂丧胆,被杀怕了,所以伊拉克军被伊朗军追杀时会拼死抵抗,而被北华军追杀时开始出现了大批的投降者和被俘者。
站在一辆完好的英军谢尔曼坦克的炮塔上,赵海军趾高气扬地用手里的原本属于克劳伯少将但现在已是他个人战利品的英国原产红木象牙文明棍指了指拜伊吉的北方:“开胃菜已经下肚了,接下来该享用正餐了!打扫战场和看押俘虏的事都交给伊朗军,全军听我命令,休息一晚后全速向北!拿下摩苏尔!把英国佬彻底赶出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