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扫战场时,北华军发现阵亡的伊拉克士兵的身上几乎人人带着一把金属小钥匙,根据被俘英军解释,这是伊拉克军上级发给士兵们的,让他们在死后去打开通往天堂道路的大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真主至大!”反冲锋的伊拉克军用阿拉伯语发出吼叫声。
“真主至大!”展开冲锋的伊朗军用波斯语发出同样意义的吼叫声。
手持三八大盖的伊朗军和同样手持三八大盖的伊拉克军疯狂地杀成一团。
密如雨点的枪声和密如繁星的弹火中,杀成一团的伊朗军和伊拉克军互相展开猛烈的对射。三八大盖的射程很远,子弹贯穿性很强,被飞蝗般的子弹打成透心凉的伊朗军和伊拉克军在战场上交相枕藉。激战中,一团团火花血花在伊拉克军士兵的手里猛然绽放开,伴随着一阵阵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伊拉克军手里的三八大盖突然接连不断炸膛,枪身被炸成了废铁麻花,握着枪身的双手也被炸得鲜血淋漓、断指横飞。
这是北华军玩的一个小花招。伊朗军经常大规模投降,把成千上万三八大盖拱手交给英军,这让北华军很恼火。英军的制式步枪是恩菲尔德,口径7.7毫米,北华军的制式步枪和突击步枪都是德式的,口径7.92毫米,三八大盖是日式武器,口径6.5毫米,很自然,北华军声称三八大盖步枪的子弹是有专门的兵工厂生产线的,也就是当初缴获的日本兵工厂设备,而英军缴获了伊朗军手里的三八大盖后,当然没办法生产6.5毫米口径的子弹,一时间也搞不到配套的生产线,那么,被英军装备给伊拉克军的三八大盖的子弹都需要缴获。北华军于是在多次的战斗里故意丢弃一些装满三八大盖子弹的弹药库给英军,被英军拿去补充给伊拉克军,而这些子弹则都是有猫腻的。落入英军手里的子弹箱里放着一排排五十发配备的弹夹(步枪用的是弹夹,机枪用的是弹匣),前面四十九发都是正常子弹,最后一发则是特制的炸膛弹,装进枪里不会被发射出去,而是会在枪膛里爆炸开来。北华军用这个办法,既销毁了盟军手里的大批三八大盖,也杀伤了盟军的有生力量,被炸断手指的士兵虽然不会死,但再也无法上战场,等于被击毙了。而最妙的是,还让英军或伊拉克军不敢轻易使用那些三八大盖的子弹,毕竟子弹这东西就跟火柴一样,都是一次性产品,全部试完了也全部都没用了。这样,既然英军或伊拉克军不敢使用那些子弹,而他们又没办法生产三八大盖的子弹,那他们手里的三八大盖自然也不敢再用来对付北华军了。
炸膛弹让伊拉克军空有武器却无法使用,只能用刺刀对付手持货真价实三八大盖的伊朗军,趁机杀上阵地的伊朗军难得地取得了多场胜利,但在英军反扑后,伊朗军又轻而易举被赶走。
伊拉克军遭到重大损失并不损伤英军的力量,入夜后,斯利姆中将再度集结了英军的装甲部队,大胆地趁着夜色的掩护,对攻城的北华军展开迂回反击。在上一次的反击战中,英军“C”字半圆的直径只有区区几公里,打在了北华军的腰上,而这一次的“C”字半圆的直径足有十多公里,几乎是要把攻城的北华军给全部包抄。
“坦克!敌军坦克!”激战一天后已经筋疲力尽的北华军士兵们猛然间感到身下的沙土在微微颤抖,纷纷从战壕里一骨碌爬起来。
浩浩荡荡开来的英军坦克每辆都安装着一盏大功率探照灯,数以百计的耀眼光柱齐刷刷照向北华军阵地,晃得士兵们头昏眼花、睁不开眼。光柱后,一波波英军的坦克炮弹、坦克机枪子弹犹如暴风骤雨般劈头盖脑而来,被坦克掩护着的大批英军在英语呐喊声中蜂拥扑上来。
遭到攻击的是北华军最后面的部队,距离最前线足有十几公里,因此战斗人员不多,大部分都是后勤人员、工兵、辎重兵。面对来势汹汹的英军,官兵们在混乱中迅速恢复镇定,展开奋力抵抗。夜幕下的沙漠漫空红光、烈焰冲天,坦克轰鸣声和双方士兵的呐喊搏杀声响彻夜空。尽管遭到袭击的是北华军的后卫部队,但官兵们仍然牢牢地挡住了英军一个多小时,给主力部队争取到了宝贵的反应时间和调动时间。实际上,英军的“探照灯战术”并不成功,因为交战区域是沙漠,双方开炮投弹后马上把沙漠上炸得尘土飞扬,遮挡住了英军坦克上的探照灯光柱,所以英军的攻击效果不甚理想,甚至还暴露了自身。几十架飞来增援的北华军武装直升机把地面上开着探照灯的英军坦克看得清清楚楚,继而一顿火箭弹倾泻而下,打得一辆又一辆的英军坦克化为熊熊燃烧的废铁,护卫英军坦克的高射机枪汽车和巴祖卡火箭筒则因为在夜间看不清空中的北华军直升机,所以没有起到有力的保护作用。
后卫部队遭袭后,赵海军略感吃惊,他没想到斯利姆中将会这么大胆。不过,第一军此时的任务本来就不是真的攻取拜伊吉,因此赵海军迅速下达了撤退命令。
混战了一整夜,攻城的北华军再度放弃进攻、全面撤退,由于北华军的无线电普及率很高,再加上还有直升机作为联系工具,所以撤退的北华军虽然在夜里两眼一抹黑,但依旧保持秩序。伊朗军则再度被俘了上万人,大批被俘的伊朗军都是在黑漆漆的沙漠里不分东南西北而没法跟着北华军撤退,从而被俘或主动投降的。当然,第一军在此次攻击中的损失要超过上次攻击,全军伤亡了七千余官兵,后卫部队的损失是最大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英军为再度击退北华军而欢呼雀跃时,高层将领则紧张地讨论着战事。
“很显然!北华军在这里只是佯攻!否者,为什么连续两次都只是出动两三万人?他们可是有十几万兵力的!并且,他们号称有几千辆坦克,而出现在这里的却只有几百辆。这些都说明了,北华军只是佯攻拜伊吉,真正的目的是牵制我们,把我们的主力和注意力都吸引到这里,然后趁虚而入,攻占基尔库克!”
“北华军从巴格达顺着底格里斯河一路北上,道路不通,运输困难,所以他们在这么长时间内只是运来了两三万兵力和几百辆坦克,也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的后续部队说不定正在源源不断抵达,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这个也说不通!北华军如果有十万人,却分成两三批,每批两三万人,轮番攻击拜伊吉,这岂不是最下等的添油战术?北华军的指挥官不会这么愚蠢的!别忘了,拜伊吉已经遭到北华军两次攻击,而基尔库克却一直风平浪静,这恰恰说明北华军正在基尔库克积蓄力量!”
“是的。如果北华军在拜伊吉附近有后续部队,那我们今晚对他们展开强力反击时,他们的后续部队应该赶过来增援了,可实际上并没有。”
“我们在摩苏尔的主力部队,可以调往基尔库克了,而且必须要快!因为北华军对拜伊吉的攻击只是佯攻,既然佯攻已经展开,那真正的攻击也很快就会开始。”
将领们各抒己见、议论纷纷,但大部分将领都取得了共识,那就是“北华军在拜伊吉的攻击只是佯攻,目的是掩护北华军在基尔库克发起真正的进攻”。
斯利姆中将没有明确表态,仍然在思考着。调虎离山?他的脑子里突然出现了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