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自身兵力不足以及伊朗军配合不力,是北华军对伊拉克北部发动第一次攻势但最终却功败垂成的两大主要原因,这是远征军高层的公认定论。解决第一个问题,其实只需要时间,当第一军在伊拉克境内犁庭扫穴时,由黄显声中将率领的第二军则在这同时争分夺秒地开入伊朗境内并向两伊边境集结。第二军也是精锐部队,该军下辖第199重装甲师(师长宋希濂中将)、第107轻装甲师(师长郑洞国少将)、第162机械化沙漠作战师(师长廖耀湘少将)以及第2重炮旅,全军共计约11万武装到牙齿的虎贲雄师,拥有各型坦克2000多辆,各型火炮3500多门。第一军在伊拉克境内厮杀了一个多月,而第二军则在这一个多月里源源不断地挺向前线,全军在十月中旬基本都抵达巴格达,加上第一军此时还能作战的7万余官兵,中东战场上的北华军已经达到18万兵力。空军方面也大力增援,进驻中东地区的空军飞机此时已经超过5000架(这个数字包括北华军在中东战事前就已经进驻到伊朗境内的飞机)。
解决第二个问题则十分棘手。俗话说,懒驴上磨屎尿多,既然这头懒驴压根不想好好干活,那人再怎么鞭打它也没用。伊朗军就是这个情况,伊朗高层根本就不想再出力了,北华军自然没办法,如果北华军把伊朗高层逼得太狠,或者说出有威胁性的话来,搞不好还会影响辽伊关系。
先前已经阐述过伊朗军的主要情况。伊朗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是北华一手扶植起来的,分为国王卫队和国防军两大系统,前者五个师,共计8万余兵力,后者五十个师,共计60万余兵力,另有一支规模不大的空军(北华军出售的二三百架飞机)和一支规模不大的海军(北华军出售的几艘老式军舰和几十艘炮艇鱼雷艇),伊朗军总兵力70多万,预备役兵力100多万。国王卫队装备精良,都是伊朗王室花重金向北华购买的先进武器,五个卫队师都是机械化步兵师甚至是半轻装甲师,国防军的装备则差强人意,基本都是北华“清仓大处理”半卖半送给伊朗的苏式装备和日式装备,虽然子弹管够,但火炮坦克等重武器都很少,并且在名义上属于国防军系统的伊朗空军和伊朗海军也被伊朗王室暗中控制。另外,伊朗军的预备役部队是属于国防军的,国王卫队没有预备役部队,但国王卫队有权把国防军或预备役部队的精锐调拨补充进国王卫队。由于国王卫队的待遇大大好过国防军,所以伊朗军人都希望自己能加入国王卫队。伊朗军正规军的这55个师里,国王卫队的五个师都驻扎在首都德黑兰附近,国防军第1至第5师驻扎在伊朗国内各地(5个师),第6师至第30师目前在阿富汗地区进行平乱战事(25个师),第31师至第50师在伊拉克战场上协助北华军作战(20个师)。
由于伊朗国防军装备差、战力低,因此远征军总部不止一次请求伊朗王室从国王卫队里调拨几个师到伊拉克战场上,但伊朗王室坚决不肯松口。卫立煌对此也很无奈,毕竟北华军从本土运输重武器到中东是很困难的,运来的坦克大炮供应给自家北华军还供不应求,更别提再额外供应给伊朗军以加强伊朗军了,并且远征军的将领们也不同意这一点,不少将领讥讽道:“把我们的坦克大炮供应给伊朗军跟免费赠送给英国人有什么区别?”言下之意是伊朗军斗志极低,在战场上除了逃跑就只会投降,给他们好武器也会被他们送给英军。
不过,来到中东战场接替黄维担任远征军副总参谋长的萧浩然得知这个情况后,笑道:“伊朗军不肯卖力?没关系,我有办法逼着他们卖力甚至是卖命。”
卫立煌等人都很好奇萧浩然究竟有着什么“锦囊妙计”,但按照萧浩然做事不择手段的作风,卫立煌心里又有种不好的预感。
冯占海在背后说道:“他该不会要把刀架在伊朗国王脖子上逼他‘御驾亲征’吧?”
卫立煌苦笑:“不是没这个可能。”
伊拉克(伊拉克王国)这个国家的历史其实很短,它是在1921年被英国人扶植着独立的(英国人在伊拉克建国后仍然统治这片土地,帮助伊拉克独立也只是为了“以夷治夷”),在1944年灭亡于辽伊联军,国祚只有短短的23年,由于伊朗军在巴格达战役中把伊拉克王室杀了个精光,因此伊拉克再度成了“没有国家的土地”,这也是此时的伊拉克人没有保家卫国意识的主要原因。伊拉克这片土地在被英国人殖民统治之前,先后被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过,而在被波斯帝国统治之前,也就是2500多年前,伊拉克地区便是著名的两河流域文明。征战于伊拉克,远征军高层有个意外没想到的事情,那就是这片荒芜的土地极大地刺激了官兵们的国家荣耀感和民族自豪感。攻陷巴格达后,北华军士兵们徘徊在巴比伦古城遗址上,穿梭于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废墟间,瞻仰着这个历史曾与自身所属的中华文明一样悠久漫长、但此时却已经在历史舞台上烟消云散的古老文明的痕迹,一种前所未有的骄傲情绪升腾在了官兵们的胸怀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们看看这些古代建筑的遗址,跟我们的万里长城一样古老!五千年前,当我们的炎黄祖先逐鹿中原时,这里同时也有一群人在开创着另一个文明。”
“是啊!太伟大了!但现在也只剩下一片废墟了!就连个祭拜的后人都没有!”
“这个巴比伦文明已经不复存在了,而我们中华文明却还继续繁衍不息呢!”
“嘿嘿,五大古代文明,埃及现在是日薄西山,做了英国人的殖民地,印度虽然家大业大,但也做了英国人的殖民地,并且就要分裂了,希腊现在也只是德国的小根班,这个巴比伦已经彻底灰飞烟灭,只剩下我们中国了!”
“这不正好说明我们中国人是多么优秀嘛!”
“西方洋鬼子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我们却有五千年呢!古代文明里,埃及人和印度人都不行啊!被西方人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现在就剩下我们中国人还能跟西方人一决雌雄了!”
官兵们都十分兴奋,神色表情和谈笑言语都满是自豪和骄傲。
战争其实是多方面的较量,不仅仅是军事、科技、工业的搏杀,也涉及到其他林林总总的诸多行业。在北华本土的文艺界,早就形成了一种“中国代表着东方,抗衡西方对东方的奴役;同时中国还代表着古代文明,抗衡西方现代文明的侵略”这么一种说法,从而间接地为战争胜利后北华/中国建立世界新秩序而造势,北华政府的官方宣传机构其实也默许或暗中支持这种文艺上的“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行为。除此之外,以郭沫若为首的一批“御用文人”还煞有其事地提出了“新的世界七大奇迹”的说法。郭沫若声称,当初提出世界七大奇迹说法的古希腊人希罗多德只是一个“井底之蛙”,他眼中的“世界”只是环地中海地区,没有目睹更加伟大的东方文明,所以他的“世界七大奇迹”只是“坐井观天的说法”。郭沫若随后提出了“新的世界七大奇迹”,分别是:中国的万里长城、中国的京杭大运河、中国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张学良为了保护秦始皇陵兵马俑,提前让考古界发掘了出来)、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巴比伦空中花园、古罗马斗兽场。很显然,这个所谓的“新的世界七大奇迹”里居然有三个是属于中国的,那么这套说辞的政治味道和宣传味道都是非常明显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确实有一定的振奋人心、增加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效果。
当然,眼下的远征军总部没想那么多。新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萧浩然阐述了他的构思:
“伊拉克地区位于两河流域,也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都发源于土耳其山区,最终注入波斯湾。从地形上看,底格里斯河是可以被我军利用的。伊拉克北部三城里,英军占据着摩苏尔和埃尔比勒,基尔库克位于敌我双方的拉锯争夺中,而三城里,摩苏尔的位置是最靠后的,也是最大的,拥有百万人口,很显然,它是英军最后的大后方基地,一旦我军攻陷摩苏尔,基尔库克和埃尔比勒都会不战而得。从铁路线上看,我们必须要一个接一个地攻取基尔库克、埃尔比勒、摩苏尔,但从地形上看,巴格达和摩苏尔都建立在底格里斯河上,虽然从巴格达到摩苏尔没有铁路,但我们有底格里斯河。从巴格达顺河而上,五百公里外就是摩苏尔了。英军既然派出了很多精锐的小股部队不断破坏我军的铁路线,那我军以河为路,部队和军械物资都用舟船木筏来运输,英军就没办法破坏了。”
将领们陷入思索。郭寄峤开口道:“这个办法虽然另辟蹊径,但难度很大。第一,用河流来运输部队和军械物资,运输量估计并不乐观,坦克重炮难以运输,更何况是逆流而上。”
萧浩然道:“坦克重炮可以少运一些,多运直升机就可以了。直升机在机械化作战里发挥出的作用可以弥补坦克重炮的不足。既然运输直升机,那就不需要舟船木筏,一路飞过去就行了,我们只需要每隔百八十公里修建一个直升机补给中转基地就可以满足。”
郭寄峤道:“第二,摩苏尔是一座大型城市,没有足够的坦克重炮,难以打下吧?”
萧浩然道:“我们可以把英军主力牵制在基尔库克,让摩苏尔陷入兵力空虚。”
郭寄峤道:“这样的话,我们就在一定程度上犯兵分多路的错误了。我们虽然得到第二军的补充,兵力比之前强盛很多,但兵分两路,还是有些捉襟见肘吧?”
萧浩然道:“这个问题不存在。在基尔库克牵制英军的,不是我们,是伊朗军。”
将领们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赵海军哂笑道:“萧副参座,你就是放三十万伊朗军在基尔库克,英军在几天之内就能将其击溃。伊朗军在战场上的作用就是耗费英军修建战俘营的材料,以及免费给英军提供三八大盖。况且,英军一旦觉察到基尔库克的我军是伊朗军,肯定会判断出我军在基尔库克只是佯攻。”
萧浩然神色认真地道:“我说过,我有办法迫使伊朗军在战场上卖力作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将领们都望向卫立煌。
卫立煌沉吟了几分钟,点点头:“按照萧副参谋长的计划行事吧!”
萧浩然道:“那么,我现在具体阐述一下措施和方针。黄军座。”
第二军军座黄显声望向萧浩然。
萧浩然询问道:“第二军的兵员和装备都已经抵达巴格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