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军攻占马来亚半岛和新加坡的神速不但让英国、美国瞠目结舌,甚至连北华军高层都不敢相信。德国方面则是又惊又喜,因为德国参谋机构在战前预测北华军需要投入十万兵力并且要花费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拿下新加坡这座“远东第一坚城”,但没想到北华军仅投入三万兵力并且只花费了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取得了圆满胜利。对于德国来说,新加坡战役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首先,这说明英国陆军的战斗力非常低下,海军也名不副实;其次,这也说明北华军的战斗力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北华海军,已经不容小觑,在德国的算盘里,北华海军不仅仅是对付英国的,也可以帮助德国牵制美国一半的海军力量;第三、北华军轻而易举地拿下新加坡后,意味着英国在环印度洋地区的辽阔殖民地都已经暴露在了北华军的兵锋前,对于英国这个岛国来说,一旦丧失了绝大部分的殖民地,国力基础就会完全崩溃。这自然大大地有利于德国对英国本土的进攻。德军西线集团军群总司令卡尔伦德施泰特元帅兴奋地道:“我们跟北华的配合简直太绝妙了!苏联战争时期,我们猛攻苏联的心脏地区,北华军则在背后摧毁苏联的大后方,眼下对英国的战争里,这个战略合作模式完全可以再使用一边,我们在欧洲攻击英国的本土,北华军则在背后摧毁英国的大后方。”
如此迅速就拿下了马来亚和新加坡,北华军高层也激动不已。陆军总司令杨宇霆和海军总司令陈绍宽随即向张学良请求:一鼓作气,再拿下马来亚附近的文莱王国(注,此时文莱包括后世马来西亚在加里曼丹岛北部的全部领土)。
两位总司令振振有词,声称拿下文莱是势在必行的,并且此时具有多方面意义。首先,文莱本来就是中国的附属国,文莱王室尊奉中国元朝福建人黄森屏为祖先,所以在文莱地区建立第一个政权的本来就是中国人,中国的藩属国被英国人霸占至今,收复回来是天经地义;其次,拿下文莱,北华“接收”印尼群岛就更加方便了;第三,北华军夺取马来亚和新加坡后再夺取文莱,就能对英国人造成进一步的震慑和威吓,迫使英国人在谈判桌上更加老实地乖乖纠纷;第四,文莱地区的英军少得可怜,只有区区的千八百人,完全就是吊在北华军嘴边的一块肥肉,不拿下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并且拿下文莱也只是非常顺手的事情,直接用军舰送一个营去登陆就可以了;第五,文莱是加里曼丹岛的一部分,该岛盛产石油,文莱地区的石油资源极其丰富,拿下之后对北华的工业有巨大的价值,对北华的经济也有巨大的利益。
张学良知道部队在经过马来亚和新加坡两场胜利后,士气极其高昂,斗志也极其旺盛,在这个时候确实要一鼓作气地乘胜追击,自己也没有必要跟英国人客气,因此便给予了批准。
8月20日,北华海军的一支驱逐舰队护送着一支运输舰队轻轻松松地开到文莱的首都、沿海城市斯里巴加湾,轻轻松松地便占领了文莱。这个场面跟德军占领丹麦简直是如出一辙,文莱的英军基本没有抵抗便选择缴械投降,文莱王国苏丹阿哈默德丹祖汀也非常爽快地接受了北华军的“解放”。北华军仅仅付出了五人阵亡的代价,便使得文莱王国从英国的保护国重新变成了中国的附属国。
当军队高层忙着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的时候,张作相、阎锡山等北华政务委员会的元老们则忙着建设占领区的社会新秩序。关于马来亚、新加坡、文莱这三地的政区划分和政治地位问题,政务委员会反复研究过,觉得文莱仍然保留独立王国的国体,重新当中国附属国,而马来亚和新加坡则可以直接纳入中国领土。因为新加坡75%的人口和马来亚25%的人口都是华侨,比例如此之大,再加上华侨在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力都远远超过当地人,因此没有必要帮助当地人独立建国。马来亚人此时还没有民族独立意识,北华自然不会做帮助当地人唤醒民族独立意识的傻事,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趁早吞并当地,利用华侨的影响力将其变成中国领土,虽然马来亚地区有一半都是马来亚人,但北华政府可以向当地大量移民,等华人数量比马来亚人多并且马来亚人已经在文化上被同化时,马来亚地区就会真真正正成为中华领土。安排国内百姓移民到马来亚肯定是很顺利的,一来马来亚是橡胶产地,北华在军事民生上都大量需求橡胶,因此当地可谓遍地商机,二来,马来亚已经是中国领土,当地华人的安全会得到充足保障,以前是西方殖民地时都能吸引大量华人前去淘金,现在的条件和环境都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自然更加吸引人。另一方面,东南亚地区在军事、政治、经济、商贸、交通等多方面都对中国有重大意义,堪称是中国的“南大门”,也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区,如果当地都是中国的附属国,时间一长,难保会出现局势的不稳定,中国必须要在当地有一个属于中国的省份,才能名正言顺地把势力永久性地扎根在当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完张作相等人递交的方案书后,张学良深以为然,并命令立刻着手实施。
文莱王国成为北华/中国第15个附属国,马来亚则被建设为“中国马来省”,省会为吉隆坡,当地的马来人以“巫族”的身份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新民族;新加坡因为地理位置和金融地位都与香港酷似,并且经济发达,又位于东西方贸易的航运咽喉,因此不属于马来省,而是建设为“中国新加坡特别行政区”,地位与香港澳门平等,成为中国第三个特别行政区。著名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成为马来省第一任省长,李振殿先生成为第一任副省长,著名新加坡华侨领袖林文庆先生成为新加坡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吞并马来亚和新加坡,中国增加了1个省和1个特别行政区,领土面积增加了约13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800多万,北华也从原先的24省3市变成了25省4市。
随着新加坡十万英军的投降,英国人是真的慌了,政府特使是一个接一个地跑到沈阳,卡尔爵士是三番五次地求见张学良,英国绅士们差点就要下跪了。但在此时,北华已经彻底占据上风和主动权,在战场上和谈判桌上都反客为主。军政高层里在此时则出现了两种声音。
以张作相、阎锡山为首的文官们主张“见好就收”。张作相等元老是这样认为的:经过马来亚、新加坡、文莱这三场战役后,英国人已经万万不敢轻视北华,在谈判桌上更加不敢再耍花样了,因此,北华可以在谈判桌上让英国人把缅甸也交出来,如果可以,让美国人再把菲律宾交出来,最后再接收印尼群岛,这样,整个东南亚就都落到了北华手里,北华在这场战争里已经彻底赚足了,可以全身而退了。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爱怎么打都随便他们,反正这场世界大战已经不关北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