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英爆发的马来亚海战是北华海军正式走上国际战场舞台后的第一战,赢得干脆利索,堪称是一场完美的胜利,以区区9架舰载机为代价而击沉英军2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型巡洋舰、8艘驱逐舰,战损之低、战果之大,令人难以置信,甚至战报送到沈阳时,很多北华军高层都不相信,认为海军是在谎报军情。其实,这却是必然的一个结局,是海战武器和战争手段的发展结果,昔日的海上霸主战列舰最终不敌与新崛起的航空母舰。此战后,北华海军内原本就非常低微的“发展战列舰”的声音更加是彻底消声灭迹了,发展航母作战成了北华海军唯一的战争理念。马来亚海战结束后,北华海军欢声一片,陈绍宽、沈鸿烈等高层可谓是意气风发、喜气洋洋,因为发展海军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和资源,并且北华海军在苏联战争中几乎毫无作为,使得在苏联战争中付出重大牺牲且战功赫赫的北华陆空军一直都对占用大量资金资源的北华海军有一些不满和轻视,而马来亚海战则是证明北华海军价值的一场战役,自然让北华海军从此在北华军内部扬眉吐气,不但陆军公开地对海军表达了祝贺,就连素来与海军颇有龃龉的空军也对海军刮目相看。张学良趁机说服了陆空军,借这场胜利,给海军再次调拨了一笔高达2亿美元的巨款,用于建造北华自造的第二批6艘兴登堡级航母。
其实,北华海军在马来亚海战里取得的战果不仅仅是英军的15艘水面军舰,还有1艘英军潜艇。战事结束时,一艘英军潜艇悄悄驶入北华舰队所在海域,试图对辽宁号航母发动偷袭进攻。实际上,一艘潜艇进攻一支舰队,这种行为跟送死没什么区别,这艘潜艇里的英军潜艇兵们明知这一点,却仍然义无返顾,自然是因为崇高的荣誉感在促使他们发动这场注定有去无回的攻击,从而为一败涂地的英军舰队挽回一点尊严。当靠近到辽宁号三海里处时,护卫辽宁号的金沙江号重型巡洋舰通过声呐发现了这艘悲壮的英国潜艇,随即用一顿深水炸弹将其击沉。
这场战后之战本来只是北华海军在这场大胜中的一个小小插曲,但舰队参谋长林靖海获悉此事后立刻与舰队司令陈季良、副司令毛忠才、辽宁号舰长萨师俊在舰长室内展开密谈。几位高级军官在密谈结束后,向海军总司令部发去了一份加密电报,几分钟后,得到了批准。
8月7日一大早,北华和全中国境内的各大报纸纷纷刊登出头题重磅新闻:
我国海军舰队在马来亚海域大败英国海军舰队!
具体战报内容是:北华海军以损失42架舰载机为代价,击沉英军2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型巡洋舰、8艘驱逐舰、1艘潜艇。辽宁号在战斗最后遭到英军潜艇偷袭,燃料库被引爆,舰体损毁严重,现已返回江南造船厂进行维修。
毋庸置疑,这份捷报传遍全国后,立刻引起了欢庆狂潮。中国人当然没有忘记,一百年前,就是英国人第一个用巨舰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强迫中国签署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又伙同法国人一起攻入北京并洗劫焚毁了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也有英国人一份,并且英国人跟日本人一样,都是靠海军而立国称霸的,中国军队能够狠狠地打败英国人一次,并且还是中国海军在海上打败英国人,总算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这自然让国人深感解恨解气。
实际上马来亚海战结束后,德国人其实比中国人还要高兴。在希特勒和德国高层看来,这场海战就是北华准备跟美英开战的一次热身。其实马来亚海战无论北华军是赢是输,希特勒都高兴,因为不管北华军赢了还是输了,北华最终都会加入战争。马来亚海战刚刚结束,希特勒就给张学良发来了祝贺电报,并声称“如果北华海军需要,德国远东舰队也可以听命于北华海军总司令部”。
当北华和德国在欢庆的时候,英国方面则是晴天霹雳、如丧考妣。英国第一海军大臣、达德利庞德上将通过电话向丘吉尔汇报了“Z舰队全军覆没”这一噩耗后,丘吉尔向罗斯福发去一份电报。在电报里,丘吉尔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的痛苦:
“战争开始后,我有三次是真正地感到震惊和惶恐,第一次是法国的投降,第二次是我国远征军在敦刻尔克被消灭,第三次是德军对直布罗陀海峡展开进攻,而这次的马来亚海战则给了我第四次发自骨髓的震惊和惶恐。获悉这个噩耗后,我躺在床上一晚上都没有合眼,这个消息的可怕感觉深深地渗入了我的心坎。有多少希望、计划、努力,都已经随着那三艘战舰一起沉入了大海。此时在远东海域和整个印度洋,英国只有被牵制在红海的两艘航母以及十几艘轻型巡洋舰和驱逐舰,北华军已经独霸了东南亚,并且还可以肆无忌惮地把势力扩张到整个印度洋。印度洋是英国的后院,是英国的大后方,因为英国绝大多数的殖民地都在印度洋的周围,印度洋对英国的意义就像西伯利亚对苏联的意义。我很害怕,我担心英国成为第二个苏联。因为在一年多之前,张学良和希特勒就是这么干的。希特勒猛攻苏联的心脏地区,张学良则在苏联的大后方狠狠地捅了一刀,而现在,我非常担心他们会再次如法炮制;希特勒在欧洲猛攻英国的本土,张学良则在英国的大后方狠狠地捅一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伦敦方面一片惊恐,而马来亚战场上的英军更加是士气衰竭,斗志荡然无存。尽管珀西瓦尔中将亲自跑到各个阵地上进行鼓励讲话,但英军的士气仍然像被踩破的皮球,再怎么充气都鼓不起来。实际上,珀西瓦尔中将自己都已经没有什么信心了,他对官兵们说道:“我们必须要坚持下去,为了大英帝国的尊严和英国军队的荣誉,战斗到最后一刻!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援军就一定会赶来的...”对于最后一句话,珀西瓦尔自己都觉得是自欺欺人,又丧失了制空权又丧失了制海权,远在印度的援军怎么来?游泳渡过孟加拉湾和马六甲海峡吗?
马来亚的热带丛林里,蹬着自行车的北华军在海军舰载机和舰炮的火力援助下,一路所向披靡,一波波舰载机呼啸着飞到地面部队的前往,对着在心惊胆战中准备迎敌的英军空投下大量的传单,传单上是英军Z舰队被炸沉的航空照片,然后是几句英文:
英军士兵们!你们的舰队已经全军覆没了!你们在马来亚已经得不到任何增援!放下武器投降的人可以得到人道主义待遇,继续顽抗的人将会被我们彻底消灭掉!
Z舰队的覆灭,对英军在士气和斗志上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
马来亚是个狭长的半岛,因此进攻的北华军在取得完全制海权后展开的是“陆海协同闪击战”,地面部队在半岛东部沿海地区一路南下,海军舰队则在附近海面上同步向南开进,地面部队呼叫援助时,舰炮和舰载机立刻对英军防线怒绽烈焰、狂轰滥炸。在海军把英军防线炸得七零八落后,陆军的轻型坦克群便碾压而过,整个攻击兵锋可谓犁庭扫穴、势如破竹。珀西瓦尔中将在马来亚半岛南部仓促构建起的几条防线几乎毫无作用,有的防线甚至都没有构建完毕便已经被冲来的北华军给冲撞得四分五裂。全力前进的北华军在被热带阳光晒得滚烫炙热的公路上浩浩荡荡而过,而在公路的两边,密密麻麻的英军、马来军、印度军沮丧地举着双手。暂时停下来休息和吃饭喝水的北华军士兵们惊奇地打量着这三种在人种特征上跟中国人完全不一样的外国士兵,英国人虽然跟德国人一样都是白种人,但还是有稍微的不同,北华军士兵们感觉英国人没有德国人的那种阳刚之气,这种差别就像中国的江南男子和北方大汉之间的差别,并且北华军士兵们最不理解的就是英军的钢盔:浅浅的、圆圆的,像个菜盘子,看上去很滑稽,对头部的保护能力很令人怀疑(北华军钢盔是德式M-35,这种钢盔对士兵头部的保护面积是各国钢盔里最大的),马来人的特点很明显,身材矮小、肤色很深、鼻子又宽又扁、嘴唇很厚、眼窝很深,而印度人的特点更加明显,皮肤也很黑,留着大胡子,头上包裹着头巾。北华军士兵们对英国人、马来人、印度人都没什么好感,英国人自然不用说了,而马来人和印度人则让北华军士兵们想起了“汉奸”这个词语,因为马来人和印度人的国土都是英国人的殖民地,但他们却给主子卖命,在中国人看来,自然就是“马奸”和“印奸”了。
由于北华军言而有信地没有虐待和屠杀俘虏,一路上带着不少俘虏继续前进,面对英军的防线便让俘虏喊话劝降,这个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斗志荡然、士气全无的英军和马来军、印度军源源不断地向北华军投降。但急于早日抵达柔佛海峡的北华军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兵力浪费在这些俘虏的身上,几千俘虏也只有一个连的北华军在看押。看押俘虏的北华军把他们的武器装备全部收缴,然后让他们自己找个地方集中呆在一起。
“别挡道!我们没时间俘虏你们!自己到后面找我们的后续部队!”一路前进的北华军对面前举手投降的英军及其仆从军高喊道。
英军和马来军、印度军士兵们十分配合,老老实实放下武器后便自己向北华军后面跑去寻找北华军的后续部队。北华军第188师后面的泰军第1、第2、第3师一路跟上来基本上就没打什么仗,只顾忙着占领城市和收拢俘虏。
北华军在马来亚半岛上没有遇到太难啃的硬骨头,并且每挺进一座较大的城镇时都会得到热烈欢迎。马来亚的人口里,一半是马来人,四分之一是华侨。北华军入城时,英国人望风而逃,马来人观望不定,华侨则夹道欢迎。对于这些在异国他乡的华侨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本国大军开来更让他们激动的了。入城道路两侧,无数的华侨犹如过年般,穿上最艳丽的衣服,举着中国国旗和北华军军旗欢迎北华军,一盒盒香烟、一包包糖果、一束束鲜花...雨点般地飞到北华军的军车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热烈欢迎祖国军队来到马来亚!”,华侨们无不群情激奋,很多上了年纪的华侨甚至激动得老泪横流、喜极而泣。华侨虽然在东南亚地区占的人口比例非常大,但当地毕竟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而中国近百年来国力衰弱,无法庇护这些在异国他乡的同胞国民,因此华侨们在东南亚都吃了很多苦,饱受凌辱、委屈,甚至是灾难。1603年,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屠杀了两万多华侨,1740年,荷兰人在印尼雅加达也屠杀了一万多华侨(红溪惨案)。当时的中国中央王朝都没有救援。第一次屠杀发生时,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国力衰微,郑和下西洋的舰队已经不复存在,哪里还会救援菲律宾的本国侨民;第二次屠杀发生时是清朝乾隆年间,乾隆认为那些在南洋繁衍生息的华人都是“自甘脱离王化的夷民,已不属于大清子民”,所以也没有救援。华侨在东南亚的处境可想而知。此时看到祖国大军开来,他们才真正有了安全感,沉浸在前所未有的激动中,很多华侨都泣不成声,队伍里和军车上的北华军士兵们也高兴地向这些侨胞们频频招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8月12日,北华军攻陷马来亚首府吉隆坡。入城时,以陈嘉庚先生为首的十多名马来亚华侨领袖率领十多万华侨热烈迎接北华军。在陈嘉庚一处的橡胶种植园里,这位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爱国老华侨让家人在家里张灯结彩、敲锣打鼓,邀请喻超白和张灵甫到家里做客。
“我今年六十七岁,十七岁来到南洋谋生,掐指一算,整整五十年啦!”陈嘉庚激动得热泪盈眶,“五十年里,我刻骨铭心地亲历了我们华侨在这里遭到的歧视和苦难。多少年来,我们这些海外游子啊,望眼欲穿、朝思暮想着今天,盼望着咱们祖国强大起来,让我们这些海外华人也能昂首挺胸,不再受欺负。几百年的梦想,在今天终于实现了,不得不让人涕泪交零啊!”说着,陈嘉庚已经热泪纵横。
喻超白微微一笑:“陈先生,您和诸位南洋的侨胞们都放心吧!昔日的苦难已经过去了,从现在开始,东南亚地区会彻底成为中国的领土或势力范围,以后再没有人敢欺负你们了。”
张灵甫豪气干云道:“谁再敢欺负你们,我们就会让他们感到追悔莫及!”
陈嘉庚用手帕擦擦眼睛,然后问道:“二位,你们知道‘吉隆坡’这个地名的来历吗?”
喻超白道:“还请陈先生赐教。”
陈嘉庚感慨地道:“咸丰四年(1854年),华人叶亚来和他的同伴们驾着小船来到马来亚半岛西海岸寻找锡矿,当时的马来亚根本就是不毛之地,莽莽丛林里蚊虫滋生、猛兽出没、瘟疫蔓延,一个月内就有69名华侨死于瘟疫和虫兽。可是,幸存下来的华侨们并没有退缩,他们继续艰苦奋斗,终于在五年后找到了锡矿,并在巴生河畔选择了一个便于小船停泊的地方建立了两排用棕树搭建的小茅屋,这就是吉隆坡这座城市最早的雏形。此后,由于华侨们的呕心沥血,再加上附近的锡矿也正式开采了出来,原本的那两排小茅屋也发展成了小镇子,继而又发展成了城市。由于这个地方位于河流的交叉口,富含锡矿的泥沙顺着河水不断地从上游冲下来并形成淤泥小坡,于是,当地的华侨们便把这个地方命名为‘吉隆坡’。”
喻超白忍不住也感叹道:“吉隆坡这个城市竟然是这样来的,它的名字本身就记录了华侨们在这里艰苦创业的历程,后来的英国人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张灵甫则长叹道:“东南亚就在我们中国的家门口,资源丰富、华人众多,本来就是我大中华的领土或领地,可惜中国闭关锁国、闭目塞听,白白让西方列强捷足先得。想想这些,真是令人扼腕长叹啊!好在,今日的中国总算是富强了起来,原本属于我们却被抢走的东西,我们统统都要收回来!”
“是啊!统统都要收回来!”喻超白也嗟叹点头。
占领吉隆坡后,北华军迅速在这里修建了空军机场。空军超过800架战斗机和轰炸机迅速从海南岛飞来并进驻当地,彻底掌握了马来亚的天空。值得一提的是,北华空军派来的轰炸机里没有B-17,因为B-17毁坏力太大,而新加坡里四分之三都是华侨,因此北华军没打算对新加坡展开大轰炸。
仅仅九天时间,北华军便横扫马来亚,自身伤亡不足3000人,英军及其仆从军则损失两万多人,绝大部分都做了俘虏。8月15日,北华军兵临柔佛海峡,海峡对岸就是新加坡。对于北华军在马来亚陆地上的神速和战果,英国军方一些高层感叹道:“马来亚的热带丛林出卖了我们。我们原以为那些热带丛林都是中国人的障碍,没想到却反而成了中国人的帮手。北华军在热带丛林里大举推进,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动向和兵力部署,因为茂盛的丛林遮挡了我们的视线。”这个论点虽然隐隐有给英军失败狡辩的意味在里面,但也有一定道理。
珀西瓦尔中将在连日来的焦虑中变得憔悴不堪,这位被称为“马来通”的英国陆军中将对马来亚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对当地的经济建设、资源开发等事务也有很突出的贡献,英国军方内部对他的评价是“性格坚强、胆略超人”,这个评价并不言过其实,但珀西瓦尔中将的缺点就是优柔寡断,在面对劣势时缺乏冷静的头脑和理智的思绪。此时,珀西瓦尔中将非常清楚,新加坡已经是一座孤城,虽然弹药粮食等物资的储备还算充足,但部队的士气很低,Z舰队的覆灭已经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了,而从马来亚半岛上逃到新加坡城内的溃败英军更加把失败的情绪像瘟疫般在新加坡原先守军里传染着、扩散着,使得全军都弥漫着必输无疑的消极情绪,英军、马来军、印度军、澳大利亚军互相配合极差,最重要的是,城内的居民也不会配合英军守城,因为新加坡有四分之三的人口都是华侨,华侨怎么可能会配合英国人抗拒来自中国本土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