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张学良点点头。其实,自从希特勒上台后,张学良就跟希特勒保持非常密切的关系,但两人到现在都没有真正见过面。张学良知道,希特勒借威廉二世葬礼邀请自己去德国,其实暗中是希望趁这个机会跟自己直接对话,也好,自己也有很多话要跟他当面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送走了商震后,张学良忍不住这样感叹,看来他还远远没有到避世归隐的地步。
苏联战争让辽德实力都急剧暴增,中国和德国的领土、附属国、盟国、势力范围已经囊括了四分之三个亚欧大陆;在亚洲,除了东南亚、南亚、西南亚(不包括伊朗),其余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或附属国,北华控制了四分之三亚洲;在欧洲,除了北欧三国(挪威、瑞典、丹麦)、南欧巴尔干半岛、瑞士、法国、低地三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爱尔兰,其余地区都是德国领土或附属国,德国控制了四分之三欧洲,同时德国还间接控制着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这三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东非、北非、西非沿海地区)。对于这个世界现状,北华基本满意了,起码张学良是满意了,但希特勒则明显欲壑难填,毕竟英法是超过俄国的德国头号死敌,德国在如今实力暴增的情况下,岂会不想与英法再度一决雌雄,以报上次世界大战一箭之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美英法这西方阵营虽然实力雄厚,但辽德联盟如今也不遑多让,辽德联盟三个核心国:中国(北华)、德国、土耳其,在陆地上完全连成一片,控制了大部分的亚欧大陆,因此地理位置上拥有众多优势(土耳其既不是北华的附属国也不是德国的附属国,因此在辽德联盟里是第三号国家,地位比意大利还要高),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能源...辽德联盟在这些方面都不比美英法同盟逊色,很多地方甚至超过美英法,基本上也就是工业生产力有差距。
在如此有利的情况下,希特勒会满足已经取得的成果?张学良不相信。虽然张学良已经多次给希特勒打预防针,甚至不惜以翻脸来要挟希特勒,但张学良一直认为,希特勒的内心里其实根本没有放弃与美英法较量的计划。另一方面,苏联战争前的德国,确实远远没有能力挑战美英法,但苏联战争后的德国,即便是单挑美英法也不是没胜算。从某种意义上讲,希特勒“利用”了张学良,德国“利用”北华去消灭苏联,使得德国的国力翻倍增加,接下来即便北华放弃辽德联盟,德国都有实力和底气去跟美英法叫板。
虽然张学良的这个猜测没有证据,但也不是没可能:希特勒一开始信誓旦旦地跟张学良保证不会招惹美英法,等两人合伙打完了苏联,德国此时翅膀也硬了,自然可以撇开北华,单独去跟美英法开战。这个战略方针其实是一个阳谋,阳谋跟阴谋不同,阴谋可以见招拆招,阳谋只能让人明知是圈套却还要把脑袋伸进去。平心而论,即便在苏联战争前就知道希特勒打这个如意算盘,张学良还是会死心塌地跟他合伙发动苏联战争,因为中国需要收复北方失地以及吞并苏联的北亚和中亚,打苏联对中国是百利无一害,中国没理由不参加。
“好你个希特勒,居然把我算得死死的!”张学良隐隐明白了希特勒的战略手段,但也只能苦笑。
此时,在对英法开战的问题上,张学良已经无法制止希特勒,完全陷入了被动。
对英法开战其实对中国也大大有好处,因此英法本土在欧洲被德国干掉了,那么英法在亚洲、在澳洲、在非洲的辽阔殖民地都是一块块冒油的肥肉,非洲和澳洲有点远,而亚洲,这绝对是令人心动的。英法在欧洲被德国击败,英法两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就等于是放在北华嘴边的肥肉,北华只要张开嘴,就能吞下法国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就能吞下英国的缅甸、马来亚、文莱、新加坡,就能吞下荷兰的印尼群岛...如此肥硕的肥肉挂在嘴边就已经让人非常心动了,更何况,英法的这些殖民地有很多都是中国以前的附属国,收回来具有历史意义,也会满足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假如德国与英法开战了,那么,面对嘴边的这些肥肉,北华怎么办?张学良真的能做到无动于衷、坐怀不乱吗?
“可恶!”张学良脑子里的很多思路都清晰起来了,他隐隐觉得有些悚然,他以为一直是自己在算计希特勒,没想到希特勒也在算计自己。是的,德国同英法开战,北华一开始确实可以不参加,但到那时候,面对嘴边的这些英法殖民地,北华很难不动心,而一旦动心了,北华就等于参战了,就等于又跟德国坐在同一辆战车上了。所以,希特勒其实根本不担心北华会不会对英法开战,因为北华早被他算死了。
如果事情真的这样发展,到时候,张学良还能控制局势吗?答案估计很难,到那时候,无论是军队、政界、民间,恐怕都一边倒的呼声,要求张学良下令对英法开战,收复原属于中国的东南亚。张学良那时候就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很难逆民意而行。苏联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北华境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普通民众都充满了高昂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都认为中国已经崛起,重新成为了“天朝上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害怕“洋人”了;其次,军队也士气高昂、战意如虹,充满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自信,北华军在精神面貌上已经彻底脱胎换骨,骨子里已经彻底没有以前国内军阀的那种“土气”,认为自己是世界级的一流强大军队,面对西方白种人的军队也没有任何畏惧,逻辑是现成的:“我们打败了日本人,又打败了苏联人,那么,英国人和法国人又有什么可怕的?我们照样能打败他们!”;第三、连张作相、阎锡山这些原本反战的元老们此时也不反战了,这些元老在苏联战争前充满各种怀疑和焦虑,但战争的胜利让他们彻底对张学良五体投地了,也充满了极度的自信心,所以张学良如果再对英法开战,北华内部的反战声音肯定很小。
英法其实不足畏惧,张学良很清楚这一点,但英法的背后站着的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美国的国力和工业生产力是极其雄厚的,绝不能小觑。其他列强大国的GDP此时都是几百亿美元,而美国则是上千亿美元,北华今年的GDP是300亿美元,美国呢?1500多亿美元。并且美国一旦开启战争机器,生产力更加翻倍增加,历史上在二战末期,美国的GDP已经超出了3000亿美元,这个数字不但是世界第一,并且是其他列强国家加起来的总和都不止。世界八大列强就像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美国就是木星,木星不但是老大,而且它的质量是其他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这种优势是高山仰止,令人望尘莫及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然,张学良也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其实北华也无需太自卑,毫不自惭形秽地说,北华此时的实力经过张学良的估计,是日本在二战期间最巅峰时期的五倍都不止。日本是个岛国,本土没有资源,所以美国在二战中只需要包围和封锁住日本列岛,哪怕日本在东南亚和中国大陆还拥有非常辽阔的占领区,本土也会因为输血管被切断而无法再撑下去了;北华则不同,辽美开战,美国无法封锁北华本土,即便控制了海洋,北华靠着辽阔的陆地也能继续撑下去,中国现在的领土面积可谓庞大无比,甚至美军在辽东半岛登陆了,北华都能把重工业迁到西北地区甚至中亚地区,继续打下去,军舰虽然没法造了,但坦克、大炮、飞机却仍然可以源源不断地造出来,保护资源区和工业区,并且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
抛开核武器不谈,北华真的跟美国开战,张学良估计北华灭不了美国,但美国也没办法打败北华,同归于尽谈不上,两败俱伤是注定的。
虽然如此,但张学良还是不想打仗了,毕竟战争不是过家家,他不能拿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去做赌注。战争到这个时候,中国已经赚够了,没必要再跟着希特勒发疯。
“老希啊老希,我算是上了你的当了!你下的好大的一盘棋啊!”张学良苦笑着,他已经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的休假,赶紧回去干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