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苏联战争的尘埃落定,张学良长长松了一口气,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释然。此时是1941年秋季,在1928年秋季,他继承了张作霖留给他的权力和东北基业,掐指一算,已经整整十三年了,而张学良如今也整整四十岁了,从年轻气盛的而立之年迈入了不惑之年。在这十三年里,张学良小心翼翼地驾驭着他手里的权力,利用上天赐予他的超越时代的目光,矢志不渝地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十三年下来,张学良已经把历史彻底改变得面目全非,中国已经崛起为一个领土面积约2475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近5亿的庞大国家,并且控制众多附属国,跻身世界万国之前列,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列强大国,中国的疆域最北抵达北冰洋,最西延伸至乌拉尔山脉,最东直至白令海峡,此时中国的领土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东亚地区(1270万多平方公里)、北亚地区(1300多万平方公里),除朝鲜半岛,98.4%的东亚地区和100%的北亚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在张学良的率领下,曾饱受列强侵掠凌辱的中国打败并基本征服了日本,同时彻底消灭了苏俄,一举摧毁了中国的两大世仇宿敌,开疆拓土、国势如虹,完成了这个古老民族的涅槃重生。毋庸置疑,苏俄和日本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两个死敌,其次就轮到英国和法国这两个西方传统强盗了,北华军不跟英法开战,无法洗刷当年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英法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的耻辱,虽说有点小小的“遗憾”,但不管怎么说,此时的中国已经是非常让人满意和满足了,足以让每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了。
消化如此巨大的战争果实无疑是一件让人焦头烂额的庞大工程,但张学良却十分清闲,军务上的事情让杨宇霆、杨杰、徐永昌、于学忠等军界高层去操心,政务上的事情由张作相、阎锡山等元老们去搞定,张学良其实不需要像秦始皇或诸葛亮那样“事事亲躬”,所以在这个全国都陷入亢奋忙碌的时候,张学良反而是最悠闲的人。秋高气爽时,张学良带着一家子跑到一个有湖有山的地方,自掏腰包买了一栋度假别墅,然后悠然自得地度了个假。在这段度假期间,张学良每天就是看看报纸、喝喝下午茶,或在湛蓝如洗的湖畔散步,或在湖中泛舟钓鱼,或在树林里跟老婆孩子一起露营野餐,把采到的蘑菇和钓到的鱼交给厨师做成美味;下雨的时候就在家里看看书,跟两个老婆一起打牌斗地主,或者拉上卫队团团长何世礼一起搓麻将;雨过天晴了,张学良就出去骑骑马,跟何世礼一起打高尔夫球。更多的时候,张学良就坐在湖边草地上,看远处的湖光山色,什么都不想或什么都想,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
在度假的地方,张学良渡过了自己的40岁生日。其实,张学良的生日应该是6月4日,但在6月4日这天,苏联战争还没有结束,前线的百万军队与苏军打得你死我活,战事到了最关键的时期,张学良当然不会在前线百万将士浴血奋战的时候,自己却躲在后方歌舞升平,因此就把生日推迟了。战争结束后,张学良本来想过生日的,但他的威望太高了,国内外各方的贺寿电报不断飞来,大批宾客趋之若鹜地来到沈阳,希特勒甚至都送来了礼物,一辆特别定制的、装着防弹玻璃的德国大众汽车(大众汽车是希特勒特地下令建立的品牌,意思是让普通老百姓都买得起和用得起的物美价廉的汽车。希特勒五十岁生日时,大众公司就给他送了一辆大众汽车),另外,蒋介石、南方国民政府的高层要员、社会名流、商业翘楚巨头、士绅贤达、民间代表、国外领导人都送来了一大堆的礼物并派来特使,张学良被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搞得烦不胜烦,在沈阳草草地举办了一次政治意味极度浓厚的宴会,直到此时度假,张学良才真正地跟家人一起过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生日。
一个月过去了,张学良发现自己非常享受这种避世隐居般的生活,他暗想道:他妈的,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嘛!自己过去那十几年里整天都要思考这个烦恼那个,活得实在是太累了!张学良想了想,自己这些年给国家也算是做出不小的“功绩”了,那自己下半辈子都过这种生活也应该是有资格的,况且,自己过得又不是那种皇帝式穷奢极欲、钟鸣鼎食的奢靡生活。按照历史知识,张学良能活整整100岁,不知道这个长寿会不会也受到“蝴蝶效应”的影响,但张学良估计自己除非遭到刺杀或意外,应该不会短命,保守估计,再活个四十年不成问题,中国这么大,北部的林海雪原,西部的荒漠戈壁,南部的江南丘陵,东部的海滨岛屿...接下来的几十年内,每三五年就换一个不同特色的风景如画的地方住一段时间,这辈子也足矣了。
当张学良真的打算就这样悠闲终老的时候,商震跑来见他了。
商震是北华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就是张学良在希特勒身边的代言人,负责按照张学良的意愿,纠正希特勒和德国曾在历史上犯下的很多错误甚至是罪行,比如德国对乌克兰、波兰、芬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国的拉拢,对意大利的控制,对犹太人的态度从屠杀政策变成驱逐政策,对原苏联居民的安排,等等。历史上,德国在这些重大举措上都犯下了无法弥补的严重错误,特别是屠杀犹太人,使得德国彻底声名狼藉,丧失了道义上的优势,张学良则对症下药,制定了很多正确的方针,通过商震去提醒希特勒。事实证明,商震这位“外交军事家”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张学良给他的任务,他殚精竭虑地说服希特勒采用张学良的种种对策,并亲自将其付诸现实,从而赢得了希特勒的高度信任和德国方面的高度肯定,乌克兰等国也对他进行了高度赞赏并授予其荣誉称号。在这个过程中,希特勒起初对张学良的“忠告”其实也是半信半疑、不以为然,而张学良也只是提出大致的纲要,具体将其化为现实并证明其正确性同时给德国、给辽德联盟带来利益的,还是商震这个头号功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启予,你这么急匆匆并且还是亲自赶回来,是不是欧洲那边发生了大事?”张学良看到商震后,心里暗暗吃惊。
“少帅,您猜得不错。”商震点点头,“我估计...希特勒和德国可能还有下一步行动。”
“什么?”张学良虽然已经隐隐猜到了,但还是吃了一惊。
“虽然希特勒没有明说,对我也是遮遮掩掩,但我有强烈的感觉和一些作证。”商震神色有些忧虑,“苏联战争结束时,德国陆军大概有350个师,其中50个师在本土,按照常理,苏联战争这场持续而浩大的战争结束后,德国应该裁军了,就是不大幅度地裁军,也应该会裁掉几十个,但我发现德国陆军根本就没有裁军,一个师都没有裁,同时还把超过100个师陆续调回了本土,并且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的比例在急剧上升,不仅如此,德国空军和德国海军也在继续开足马力地扩充军备,德国的各个兵工厂仍然像战时那样源源不断地生产着各种武器装备,德国空军的飞机已经超过1.5万架,但还在增加,德国海军的新式军舰也加快了建造进度,现在,德国海军已经拥有了重型航母2艘、中型航母3艘,但却又有4艘中型航母在开工了,潜艇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商震顿了顿,补充道,“还有,芬兰此时已经完全不会受到别国的威胁,但德军却有5个精锐的步兵师分批进入了芬兰境内,这都很可疑。”
张学良点点头,神色凝重。
“少帅,我认为...”商震发挥他作为军事家的专业思维,展开入木三分的精辟分析,“我认为德国是准备跟英法开战了。希特勒和德国统帅部都十分高明,德国虽然在苏联战争中大获全胜,获得了巨额领土,但原苏联的情况跟德国一样,都严重缺乏出海口,德国即使吞并了原苏联的东欧地区后,仍然严重缺乏出海口,意大利虽然已经被德国控制,但从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却控制在英国人的手里。所以,德国虽然在陆地上打败法国有很大的胜算,但在海洋上打败英国却仍然力不从心,德国海军会像上次世界大战那样被封锁在本土港口,意大利海军也会被英国封锁在地中海内。德国如果跟法国开战,英国必然同时参战,德国为了打败英国,必然要取得通往大西洋的出海口。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无法在南欧和西欧取得出海口,唯一的途径就是北欧,重点便是挪威,因为挪威拥有狭长的海岸线和很多的良港,德国如果控制挪威,就彻底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德国正在准备跟英法开战,集结部队、扩建军备、对北欧磨刀霍霍,都是战争的前奏曲和准备工作。”
“你分析得很对!”张学良叹息一声,“希特勒好大的胃口啊!苏联战争刚结束三个月,希特勒就迫不及待准备跟英法开战了,他不知道他在玩火吗?”
商震苦笑:“少帅,德国境内现在一片求战的狂热情绪,希特勒通过苏联战争,不但让德国跃升为欧洲第一大国和世界一流列强,还彻底刺激了德国军队的必胜信心和德国民众的民族情绪,并且,希特勒的威望也已经膨胀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纳粹党的号召力和支持率更加是达到了顶峰,纳粹党此时的党员人数已经从苏联战争前的400万人暴增至900多万人,平均每九个德国人里就有一个是纳粹党员。其实,在德国人的心里,俄国人只位居二号敌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才是头号死敌,特别是法国人。在德国的统一战争中,法国人屡屡干涉插手,经常对没有完成统一的德国进行趁火打劫,另外,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军队也是在欧洲大陆上与德国军队交战的主力军,德国想对法国和英国展开报复的渴望不亚于我们当初想对日本和苏俄展开报复的程度。现在,德国实力空前暴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希特勒的计划还是德国民众的集体愿望,德国与英法再度开战几乎是难以避免的。”
张学良点点头:“你说的都非常对。”
“我们怎么办?”商震望向张学良,“虽说英法也是我们的宿敌,但跟英法开战极容易把美国也卷进来,美国的国力和工业生产力都是世界第一,如果那样,战争前景就很难说了。”
“让我想想吧!”张学良苦笑。
“对了,少帅。”商震道,“前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刚刚在荷兰多伦病逝了,希特勒准备给他准备一个风光的葬礼,邀请各国领导人参加,特别邀请了您,葬礼在半个月后举行。”